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

2014-12-22关晓铭

天中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黄淮毕业论文

关晓铭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

关晓铭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管是在体系建构还是在实际运作中都存在诸多问题。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改革表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即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改善实践教学过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共事业组织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性问题的专业管理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强调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掌握,而且强调学生对操作性、创新性应用能力的习得。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与手段,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深化与扩展,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实施对人才培养质量举足轻重。

黄淮学院于2006年设置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一开始的几年里,黄淮学院几乎没有为该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2011年,黄淮学院正式确立了“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思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教师开始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然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运行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黄淮学院的具体实践,探讨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不仅要通过了解社会提高认知能力,还要通过操作性、设计性和探索性实践提高应用与创新能力。

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等环节组成。实验教学环节旨在通过现代办公软件的应用操作等实验,培养学生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其掌握公共事务日常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资料搜集、问卷设计、社会调查、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实践,提高探索、研究能力;毕业实习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务处理能力;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开展义务劳动、志愿活动、社会调研等活动,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按照教学内容的层级性、教学进度的渐进性与教学目标的阶段性构建的。黄淮学院2011年修订的《黄淮学院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总课时数为2156,学生毕业时应修满160学分;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安排在前三学年,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四学年。由该培养方案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如表1)可知,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9.4%,课时占总课时的26.1%。

表1 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设置

黄淮学院采用这种体系化的学分、课时分配模式,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系统化的同时,确保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即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得到深化和拓展,从而提升学生对现实性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逐渐具有了结构化与体系化特征,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以下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具体运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实践教学结构不尽合理

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标准建构的。黄淮学院采用“3+1”学程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学年在校学习,第四学年在实习单位学习。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给实践课程学时的安排造成了一定困难。为了符合黄淮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定为63学分562课时。为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且必须实现562实践课时安排,通识教育课程安排实践教学283课时(占实践总课时的50.4%),其中大学体育就安排了102课时(占实践总课时的18.1%)。相比之下,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与素质拓展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数明显不足。

2. 实践教学内容不尽合理

实践教学内容被设计为情景模拟、实务训练、社会调研、社区走访、社会活动等,内容丰富,基本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但是,与多数高校一样,由于教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尽合理。比如,“公关与礼仪”课程实践中包含影片观摩,“管理学”课程实践中包含资料搜集的内容,“公共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两课程的实践教学重复地设置有社会调查方法训练,等等。

(二) 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实验教学组织不力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只有“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电子政务”“公关与礼仪”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组织、实施得较好,而其他以情景模拟、社会活动、社区走访、社会调研等方式实施的实践教学,效果有待增强。

2. 社会实践参与度不高

通过对2013年社会实践报告的梳理与研读,我们发现,在院系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参与度不高,249人中仅有个别同学参与。

3. 毕业实习安排不够科学

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分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集中实习主要集中在联盟单位实习,而分散实习靠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为了了解学生实习状况,我们设计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情况与意愿调查表》,向集中实习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6份,收回有效问卷11份;向分散实习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3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通过SPSS分析,我们发现:集中实习的学生报到率高达90.9%,分散实习的学生报到率仅有23.5%,很多学生为了考研、找工作等没有去实习单位报到;集中实习的学生报到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院系对集中实习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而分散实习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4. 毕业论文撰写不够规范

为了确保质量,院系将毕业论文的撰写分为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老师审阅评价、评阅老师审阅评价、答辩与评分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具体的质量要求,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过于宽松。比如,按规定应用性论文应占80%以上,但很少有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无法保证论文的质量,也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2]通过对专业内涵的深刻理解,我们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能,能在公共事业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总体目标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来实现,因此院系要围绕总体目标制定出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3]。根据人类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层次性特征,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可以通过3个阶段来实现:第一至第二学年加强对社会和专业的认知与研习,掌握方法论;第三学年强化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第四学年提升理性思辨、综合运用和独立创新能力。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基本要求设计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建构模式,有利于快速推进实践教学,但忽视了专业学科特征。要弥补这一缺陷,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 采取“自上而下”的实践教学结构设计思路,充分调动专任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及时科学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2) 合理地调整通识教育实践教学的课时,剔除大学体育课程的实践课时,适当增加学科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

3. 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这项工作涉及三个层面:(1)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要通过集体协商,优化调整实践教学项目,删除重复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具合理性。(2) 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目前国际管理类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4]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理论教学中所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对设计案例进行解析、判断与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基础性环节是案例库建设。案例库建设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有搜集、分析案例的实践能力。(3) 合理安排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为配合理论教学而进行的实习,主要涉及专业技能操作与掌握。专业技能实习应安排在第四至第六学期,每学期为期两周,共六周。为确保专业技能实习的效果,院系应制定详尽的实习大纲和管理规定,实习单位的选择、实习内容的确定、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结果的考核等都要有章可循;应采取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的方式,实习过程中要配备专职指导教师。

(二) 改善实践教学过程

1. 建立应用型师资队伍

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较为娴熟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认真负责,善于组织和思考问题”[5]。然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是“半路出家”,因此,学校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应该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改革环境,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勇于探索,在实践与改革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第二,要鼓励专任教师深入行业一线了解行业的操作规程、服务标准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第三,聘请既具有理论水平又具有业务能力的公共事业组织管理者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务性。第四,应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访学,学习其他院校实践教学的经验。

2. 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平台建设主要涉及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两个方面。

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是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依托各类公共管理软件资源,开展模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场所。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应满足两类课程的实验需求:一是专业性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如《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评价与测量》等课程;二是综合性情景模拟课程,如《领导科学与艺术》《机关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等课程。

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选择对口的实习基地。院系应该积极与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合作发展联盟,就近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第二,加强实习基地的日常管理。实习基地日常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建立和完善导师责任制度、考评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与作用。第三,广泛与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等合作创建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互惠合作关系。

3. 规范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的撰写,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知识、技能、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性问题的实践过程。公共事业领域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依赖于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社会调查方法的科学运用。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重在选用恰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事业领域的现实性问题。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虽然都能够选取公共事业领域的现实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但一些学生基本没有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使得该教学环节收效甚微。规范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必须赋予论文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更大的裁决权,让他们有权禁止论文不合格的学生参加答辩;另外,应通过成立院系学术指导委员会加强指导与审核。

4. 完善考核体系

完善的考核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制度保证。为了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院系必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第一,要构建过程监控考核制度。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般采用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的结果考核,容易导致学生只重视文本写作而轻视实践教学过程,既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对考核结果信服。因此,应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第二,要构建多元化考核机制。多元化考核,应包括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有利于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三,要构建教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目前,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通过网上评教系统来进行,而系统地考核教师实践教学过程、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为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从网上评教、指导过程、指导记录、教改成果等方面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责任意识,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1] 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2] 娄成武,郑文范,司晓悦.公共事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周湘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学科学学报,2011(1).

[4] 李承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5] 宋琪,方永恒.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013-12-18

黄淮学院校级指导教改项目(2012XJGLX0909)

关晓铭(1982―),男,河南舞阳人,讲师,博士。

G642

A

1006−5261(2014)02−0129−03

〔责任编辑 张继金〕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黄淮毕业论文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时代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
中期天气预报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