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师生间的契约管理

2014-12-22周俊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契约师生管理

周俊伽

近日,湖北咸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洪耀明为了兑现之前与学生“不乱扔垃圾就亲吻小猪”的承诺,当众亲吻了一头小猪,这件事成了网络热议的话题。支持者说道:“洪校长亲吻小猪,不仅有诚信教育,还是激励教育、快乐教育的样板。为了不让学生乱丢垃圾,洪耀明不是批评,而是用打赌、契约的方式激励学生,激励学生的‘奖品就是自己亲吻小猪。显然它唤醒、激发了学生们的‘内动力和自觉性,孩子们真的不乱扔垃圾了,其效果往往远胜于严厉的管教。”有人说:“洪校长说到做到,信守承诺,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诚信德育课!”也有人质疑洪耀明副校长这么做是在作秀,在教育过程中诱导学生产生不良学习动机。

洪耀明称,在国外有很多类似的案例,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名小学老师许诺,如果学生们的数学评估测验通过率达到80%就当众与猪亲吻,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达到了要求,这名老师也兑现了承诺。类似的,美国新墨西哥州佛明顿的麦金利小学校长朱莉·艾丽森向学生许诺,如果学生们在春天的学习中都能达到她设定的阅读课程成绩,她就要亲吻青蛙。还有,犹他州图埃勒东小学校长肯·路克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公开与学生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完15万页书,我就在那天爬着去上班。”结果所有学生都刻苦读书,就连刚入校的学前班孩子也参加了读书活动,终于完成读书任务。校长也兑现承诺,经过3个多小时,磨破了5副手套,当他爬到学校时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这些校长们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管理之道。通过建立师生间的契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激励学生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

一、 契约管理

1.“契约”的定义

“契约”一词由拉丁语contractus而来, 基本意思是指交易。其主要特征为选择缔约方的自由,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和选择缔约方式的自由。[1]可见,建立契约的前提是平等和自由,契约被广泛地应用于市场经济交易、法律、企业等多个领域之中,同时也延伸到教育管理。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就首倡:“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契约式关系,提倡尽可能多地给儿童以自由活动的机会,让儿童能以自己所特有的方法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良好的人格产生于内部需要而不是外部压力。” 可见,建立师生契约式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2.契约的形式

师生间的契约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

(1)显性契约。显性契约是指师生间明确规定的、需要双方共同遵守的且以书面形式呈现的行为规范。和学生一起制定契约,只要各项条款清楚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感到公平合理,并在班级公开宣布实施后即可生效。[2]包括像上述几个案例中的校长与学生达成的口头承诺、打赌、约定等都属于显性契约管理的范畴,虽然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呈现,但其是在双方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前提下建立的以教育学生为目标的管理手段。

(2)隐性契约。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维护交易双方利益、作为心照不宣和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制度规则隐含在正式契约中的契约内容。隐性契约本质上是显性契约的衍生品,可以称之为衍生契约。[3]经济、企业管理中的隐性契约与教育管理中隐性契约有共通之处,例如:每节课40分钟,这就要求执行“契约”的每个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话语交往和课堂内容的讲解与实践,这就属于隐性契约。在案例中朱莉·艾丽森校长与学生建立的阅读契约中,学生要想提高阅读成绩就必须大量读书,在遇到不懂的字词时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无形中能够锻炼学生查字典、靠前后文意思来理解词义的技能,这些也属于隐性契约。

3.契约管理

任何契约关系从本质上说都是双方相互期望被互为认同的结果。[4]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契约”主要是指建立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以达到某种特殊结果或减少不恰当行为发生为目的的一种积极手段和工具。师生间的“契约管理”是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以平等、自由为理念,以与学生之间共同制定、遵守的契约为手段,以实现学生获得良好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模式。

4.辨析

契约管理不同于纪律和规则。

首先,纪律和规则的制定者是教师,对象只有学生,显然师生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而契约的制定者和对象都是师生双方,学生有权利对契约的内容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实施,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民主主义教育。

此外,契约和纪律、规则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纪律和规则是以教师意志为主,用来约束学生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强调的是学生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哪些,例如:上课不准讲小话、手必须放在桌上等等,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契约能够让一个人自治,不需要别人过多的管理。在履行契约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的兴趣、热情、好胜等积极的心态能长时间保持,契约能作为一种动力,驱使他们向目标前进。

二、 实行契约管理的优势

在犹他州图埃勒东小学校长肯·路克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契约管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主意识,团结一致朝目标迈进。可见,实行契约管理,对学生而言,有助于自我监控;对教师而言,有助于达到自己预期的管理目标,在此过程中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主要的是班级通过契约管理将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对教师的人身依赖关系,代之以学生自我独立人格在法理环境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2]

契约在调整行为时具有许多优点。行为契约鼓励教师清晰地沟通他们的期望,而且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能够带来的奖励和结果。教师被鼓励运用他们的想象力来开发行为契约,并使契约成为改变行为的积极工具。[5]此外,契约管理还有如下优点: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地位平等、民主自由的和谐关系;

●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开展,不影响学生参与其他的常规教育活动;

●教师的关注点放在与契约相一致的恰当行为上,并给予积极强化;

●契约可根据当前需要,在获得双方同意的条件下及时调整或修改;

●契约可针对个人、小组、团体、班级实施,对象广、辐射强;

●契约的结果能让学生和教师清晰地了解。

三、 有效地运用契约管理

1.平等、民主是契约管理的前提

教师与学生制定契约时,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思想,须尊重学生的正当权益,放低话语权,与学生平等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建立公平、合理的契约。避免强占学生的思想,就像弗洛伊德警告的那样,你必须警惕用你自己的含义去曲解其他人的话语——那就是你在假定他的或者她的大脑在和你的大脑想一样的东西。[6]积极反思自我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美国学者多尔指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这一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教师同意帮助学生理解所给建议的意义,乐于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宣的理解。”[7]因此,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摆正师生观念,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契约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2.目标、期限是契约管理的向导

全球知名的企业家、保险业的泰斗班费德文曾说:“我们都需要目标和期限。伟大的目标激励我们,让我们变得兴奋;可是有了期限,我们会跑得更快!”精辟的道理,在教育管理领域中同样适用。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在契约中体现,希望学生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成预期目标。“向学生不断地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核心,因为集体奋斗目标可以产生内聚力,这种由目标产生的内聚力可以使学生对集体产生依恋并对其自身产生鞭策力和约束力。”[8]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期限后就会付诸努力,学习热情就空前高涨,即使在途中想要放弃,但契约的目标和期限也会一直鞭策着他们前行,就像无形的向导,促使他们奋进。

3.履行契约是契约管理的要求

当获得双方一致认可的科学、规范的契约建立后,契约双方必须秉承“契约精神”去履行契约。错综复杂的契约关系管理需要各方都能保持高水平的自我意识、自我开放、自我适应、自我调整和自我坚持。[9]具有高度的契约使命感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坚信自我能顺利完成契约。同时,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契约很清晰地看到自身行为的结果,在履行契约中不断对照、检查、修正其行为。若契约双方未能履行契约或是违背契约,则意味着契约管理无效。试想,若洪校长未履行契约,拒绝与猪亲吻的话,他今后对学生的管理还能奏效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此,双方履行契约的行为将贯穿契约管理的始终,是使契约管理得以有效发挥的必然要求。

4.爱与责任是契约管理的养分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师生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8]著名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冷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和责任不是光喊口号,而是要真正地付诸行动中,体现在细节中。爱与责任是契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养分,没有爱与责任参与的管理将会以失败告终。在管理中,用心去关爱每个孩子,真诚地接纳“不完美”的孩子。Barbara Clark在《与天赋一起成长》中写道:“一个孩子能够经历的最关键的对待就是作为一个人而被完全接纳……这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成长礼物。”[10]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激励和表彰也是非常重要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肯定、赞扬孩子的善举,发自内心地去喜爱孩子,这样,就会收获学生的爱,让彼此沉浸在爱与被爱的氛围中,去感受幸福、感受成功。教师在契约管理中的责任不单是要完成契约中规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这种无形的爱与责任将始终鞭策教师在教育管理的路上越走越远。

5.回归教育是契约管理的本质

学校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开展教育活动和契约条款的具体落实工作。[11]我们必须牢记:教育永远是师生契约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教育,为了学生而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面对21世纪的莘莘学子,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在契约管理中,其自身素质是信守契约的重要支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意,根据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和行为,与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契约来管理学生,最终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树立“时尚前卫”的教育观念,因时因地因人而用,无须在意世人的眼光,正如洪校长亲吻小猪、美女校长朱莉·艾丽森亲吻青蛙、肯·路克校长爬着去学校那样,只要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师生间的契约管理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有效地运用契约管理,可以使其成为改变学生行为和培养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重要“法宝”。只有真正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科学、合理地制定契约的目标和期限,秉承契约精神,浇灌真诚的爱与责任,牢牢扎根于教育上的契约管理才能乘风破浪、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法]J.E.M.波塔利斯.拿破仑法典.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徐金海.论班级契约管理[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1,5(6).

[3] 词条. 隐性契约[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12).

[4] 曹威麟,牛彩虹,彭政思.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特征及其调控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

[5] [美] Thomas J. Zirpoli.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 张双凤.从教师期望到师生心理契约的达成[J].教育学术月刊,2009(5).

[7] [美]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 张代富.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

[9] 兰勇,唐玉凤.师生心理契约及其教学论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 2009(2).

[10] Barbara Clark.与天赋一起成长[M].Columbus,OH:Merrill,1979.

[11] 李永干,张健.契约互联式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人民论坛,2009(14).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契约师生管理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麻辣师生
契约精神在国企成长未央
群体认同调节下的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卖地的契约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