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014-12-18张欢欢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张欢欢

摘    要: “八荣八耻”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作出明确的界定。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荣辱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与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    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时代特征,是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和当下中国的时代精神的融合交汇,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准提炼,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塑构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和价值典范。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荣辱观的思想源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两者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重要思想源泉

“荣辱”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道德文化体系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古老文明,带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世界文明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准则。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三皇五帝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历史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意识形态的作用下,经过世代积淀并逐步形成的,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成果的总结。

我国近代学者钱穆曾说:“中国文化是世界延绵最久,扩展最广的文化。至于五千年来,不断延绵,不断扩充的历史事实,便足以证明中国文化的优异价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大地上,就已经产生了诸子百家思想,其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影响更为深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如“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注重和谐统一的思想,求真务实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诸子百家所提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规范在诸多方面有着切合之处,如爱国主义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服务人民与“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崇尚科学与“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勤俭力行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以团结互助与“仁者爱人,泛爱众”,诚实守信与“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遵纪守法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艰苦奋斗与“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上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背景下,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动力。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诞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协调,是新形势新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在现代化建设中,辩证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批判过程,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胡锦涛同志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属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它既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代智慧的结晶,又在批判、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这个时代全新的气息、新鲜的内容、崭新的形式和创新的精神,因而充满了崭新的活力和牢固的凝聚力。

在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基本阐述。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珍贵品德。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邓小平曾强调:“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3]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近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党和国家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并灵活运用,是科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文化思想创新。从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实践情况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彼此是一脉相承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传承与革新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时代升华和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基础上,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刻的内涵和更丰富的寓意。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若墨守成规,则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不适合当今的时代潮流和发展要求。只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发展中国文化的时代特征,革新创造,遵循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特征,融入现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才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和道德价值典范。

三、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与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地高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绩显著。但不容否认,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如荣辱观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荣辱观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单一化,荣辱观教育成果不显著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可以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道德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对于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宣传民族优秀文化,在荣辱观教育背景下,可以发挥高校课堂教育的传统优势,在课堂上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外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使荣辱观教育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两者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八荣八耻”立足于当代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凸显的问题,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作出明确的界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新的价值取向,为我国公民提供了自立自省自律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高校内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在发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在高校两课教学及其他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知识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由于经济活动市场化、信息多元化、社会开放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等,社会产生了各种生活观念和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了多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发生了价值观的冲突和选择,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令人担忧,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依然不够。北京大学开展了“当代大学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孟子、荀子、墨子、王充、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古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不太了解,甚至对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表示了解的仅占40.1%。”[4]在高校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把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教育这一方式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如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校园专题演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讲座等方式;通过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文化活动相结合,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等为载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进一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相融合,是每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重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信仰和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继承和弘扬宣传中国优秀文化是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中国要讲话读本[M].学习日报社,2014:100.

[4]李宗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