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杂志2014年总目录

2014-12-17

团结 2014年6期
关键词:团结民革协商

《团结》杂志2014年总目录

(排列顺序:期数·页码·题目·作者)

特稿

1-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万鄂湘)

1-7群众路线是民主党派助力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刘家强)

2-4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几点思考(李昌鉴)

4-4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履职能力(万鄂湘)

4-7树良好形象担履职重责(修福金)

5-4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万鄂湘)

6-4蔡立忠:一个纯粹的人(蔡永飞 金绮寅 袁沅等)

6-1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边榜样(修福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

1-10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做贡献(郭层城)

1-12传承与创新凝心与聚力——民革银川市西夏区支部小记(田艳芳)

1-15支部活动必须“活”、“动”并举(姚致光)

1-17灵巧做功巾帼小生——记评剧坤生张俊玲(谷北北 冯海宁)

1-21钟李峰、曾彩霞:贤伉俪共探民营医院之路(林熹)

2-7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界别协商作用的思考——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与认识(何一立)

2-9基层党外代表人士外派挂职锻炼之我见(彭宁)

2-11张子云:为“衢”问“路”(徐建平)

3-42标准创意展示——民革丽水市委会引导支部工作的三个关键词(胡兵)

3-44民革支部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孙兴名)

3-47民主党派机关年轻干部成长进步之我见(宋学勤)

3-49段松廷:三十载丽江保护路(杨会民)

4-9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发展(郭层城)

4-11有序、有效、有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几点思考(金昊)

4-14试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张林鸿)

4-18把好五关强队伍——记民革咸阳西郊支部(陈永慧)

4-20孙铿亮:艺贯中西的圆梦使者(马云萍)

5-6公共理性视域中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李广良)

5-10从五个方面确保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刘雅萍)

5-12民革扬州市委会参政议政四个关键词(邱红花)

5-15庞本驹:逐梦一生的“编外人员”(金大兴)

6-16共筑人民政协事业美好明天(刘家强)

6-20提“质”“量”促活力重培养——李崴谈民革广东省委会基层组织建设(张跃)

6-23进一步健全民革党内监督机制的若干建议(祁俊娴)

6-27陈炎:中国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谢力丹)

本期话题

1-24民主法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之路(俞可平)

1-28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概念、逻辑、原则与路径(周红云)

1-33建设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国家——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黄相怀)

1-37发展新兴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李岩 张小劲)

1-40国家治理框架下的执政转型(陈家喜)

2-14建设法治政府应该注重提升地方政府的整体行动力(臧志军)

2-18基层政府的法治之维(王贵松)

2-22回应性法治:法治政府理念的再创新(高秦伟)

2-26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五个着力点(黎军)

2-29充分发挥公众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王学棉)

3-25城市高风险贫困家庭的整合性社会救助架构(范明林)

3-28城市贫困社会救助理念、方法的现代转型与最新发展——以广州市为例(周利敏 林之远)

3-33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杨绪盟)

3-38城市贫困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干预(祝建华)

4-24司法改革的路径选择(汤维建)

4-28司法体制改革的路径和需要理顺的几大关系(钟晓渝)

4-32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理念和路径(刘武俊)

4-36信息化背景下民事审判改革之思考——以河北法院为视角(甄树清 赵长山 史风琴)

4-41基层法院立案难问题透视(金崇保)

5-18关于构建立法协商体制机制的问题(张献生)

5-22推进人民政协立法协商制度化发展(黄福寿)

5-25各地政协开展立法协商实践探索(韩冬梅)

5-29尽快明确和规范立法协商在我国立法工作中的定位问题——完善和健全我国立法协商机制的思考和建议(张晓燕)

6-31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政策环评不能再缺位(温香彩)

6-35开展政策环境评价的若干思考(朱源)

6-40政策环评应纳入重大决策程序(崔铁宁)

6-44政策环评:决策透明和公众参与(谢新源)

6-48三个方面推进政策环评(常仲农)

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

1-43十八大后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趋势(吴先宁)

1-46全球化视角下的协商民主初探(黄列)

1-50关于完善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冯仲科 徐伟恒 郭欣雨等)

1-55关注临海地区新增土地资源,加快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雷爱先)

2-32参政党与总目标(李金河)

2-35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江苏(黄列)

2-40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的结合及模式的选择(王鉴岗)

2-45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於忠祥)

2-48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与风险防控(张延斌)

3-7建设高素质智库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需要(夏先鹏)

3-4法治视阈下我国协商民主的价值与完善(滕丽邓浪)

3-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特质及意义(白中伟)

3-14关于县区政协提案工作的思考(袁桂萍)

3-17听证是什么(杨观耀)

3-21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进程和问题——基于民革芜湖市委会调研的分析(张卫强 吴涛)

4-45多层次多形式大范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广东(熊水龙)

4-49国有土地供应中腐败问题及治理对策(雷爱先)

4-54农村土地与农村金融的有机结合(戴晓波)

5-32关于上海市闵行区推行“公共政策评估”项目的调研报告(吴先宁)

5-37政党协商在我国协商民主中的性质与功能(祝灵君)

5-41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比较研究(周缨)

6-50“公平议题”应作为协商民主的着力点(钟茂初)

6-5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江飞涛)

资政群议

1-58将新一轮土地改革纳入法治轨道(刘武俊)

1-60西方国家的官邸制(高荣伟)

1-63郑学炳:农家乐助推“人的城镇化”(周丹妮 罗长中)

2-64慎用慎提“一票否决”(吴晓静)

3-53农民工宅基地权益保障:存在问题和对策(雷爱先)

3-56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探讨(张红霞 周霞)

3-59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张红 杨成章)

3-62社区工作改革的问题与进路(吴晓静 舒蔚)

4-57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郭炜)

4-60土地出让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杨家学)

5-45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问题与建议(马胜祥)

5-48社会力量办养老的困难和建议(江治强)

5-52司法为民:破解“诉讼难”、“诉讼贵”(汤维建)

5-55山区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和建议——基于丽水情况的分析(胡兵 叶华伟)

6-58“以审判为中心”的公检法分工与制约(吴晓静)

6-60村干部何以垄断村集体经济(李万忠)

民革前辈故居与故事

1-70抗战时期李济深故居的中共临时党支部(陈水德 黎黔)

2-66亮节高风是我师——纪念原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何燮侯诞辰135周年(朱馥生)

2-53民革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一览

3-69宁武在东北辛亥革命中的二三事(李景科 于晓丹)

4-65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抗战老战士、黄埔军校同学会长林上元访谈录(李硕)

4-69冯树国老人的黄埔情缘(汪泽德 齐武训)

5-63谁非过客,花是主人——记张钫先生赤诚爱国的曲折历程(王秋芳)

5-68忆初见何思源、何兹全两位姥爷(李刚)

6-66对父亲邓宝珊的点滴回忆(邓成城)

新著新说

1-67视野开阔新见迭出——评《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的社会变迁》(谷小水)

重大问题由来与现状

2-59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由来与展望(徐颖赵晖)

工作回顾与前瞻

3-64民革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与展望(周丽萍)

世纪中山

4-62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苏芃芃)

球视界

5-59乌克兰:撕裂之痛(韩奕琛)

两岸观察

6-64两岸南海合作的现状和潜力(周大卫)

刊首语

1-1协商民主,其实很实在

2-1协商民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3-1协商的基本环节

4-1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5-1立法协商的广阔空间

6-1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感人范例

猜你喜欢

团结民革协商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发挥好党内政治生活“四大功能”
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剪影
万鄂湘参加民革基层支部活动
北欧经验与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