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引起M6b类白血病反应1例

2014-12-16陈蒸伟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334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7期
关键词:吸入性本例胆红素

陈蒸伟(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334000)

随着现代医疗环境、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母婴健康的意识增强了,母婴健康得到很好保护。由于种种原因,婴儿的健康仍可面临严重威胁。本文将1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引起外周血幼红细胞异常增高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30min,新生儿期,孕36周顺产,出生时体质量2 400g,Apgar评分:1分钟8分,羊水Ⅱ度污染。体温37℃,脉搏134次/分钟,呼吸42次/分钟,身长43cm,头围29cm,胸围27cm,发育、营养差,精神、反应差。呼吸尚平稳,刺激后哭声弱;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胎脂丰富,皮温发凉,皮下脂肪薄,指、趾甲软,未达指、趾末端,足跟光滑,足底纹理占足底的1/3。乳头及乳晕色素淡,乳晕结节触不清;头发细而软,前囟平软,约1.8cm×1.6cm,耳廓软,耳周尚清;双侧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对光反射存在,双侧鼻腔通气畅,鼻翼无煽动;咽部无充血,口吐泡沫痰,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量中粗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稍膨隆,触之软,脐带包扎,未闻及肠鸣音;大阴唇未覆盖小阴唇;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吸吮、觅食、握持、拥抱反射未引出。白细胞58.07×109/L(含有核红细胞,实际白细胞17.1×109/L),血细胞分析(KX-21)已校准且质控在控。手工显微镜分类:中性杆状核7%、中性分叶核15%、嗜酸性粒细胞1%,淋巴细胞4%,单核细胞1%,中幼红细胞2%、晚幼红细胞70%(图1)。红细胞6.23×1012/L,血红蛋白185g/L,血小板119×109/L。涂片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粗大、空泡变性明显,NAP积分217分。超敏C反应蛋白82mg/L。成熟红细胞体积较大,可见少许畸形红细胞,易见多色性红细胞。血生化检查,总胆红素314.24μmol/L,直接胆红素8.29μmol/L,间接胆红素305.95μmol/L。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考虑吸入性肺炎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经头孢类、亚胺培南等药物治疗,3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中性杆状核1%,中性分叶核82%,晚幼红细胞6%,单核细胞4%,淋巴细胞7%。7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8.5×109/L,未见幼红细胞,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图1 外周血幼红细胞(瑞士染色×100)

2 讨 论

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感染、中毒、药物、恶性肿瘤、骨髓坏死、大出血后、大面积烧伤等)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临床表现为外周血有幼稚细胞,血象类似白血病,而非真正白血病。常见类白血病类型有: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嗜酸粒细胞型、幼红细胞型、幼粒幼红细胞型[1]。其诊断条件:(1)白细胞显著增多(计数大于50×109/L),或有一定数量幼稚细胞;(2)有明确的病因;(3)有良好的预后;(4)NAP积分增高[2]。M6b型:外周血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总数大于50×109/L,并有幼稚细胞,骨髓未见红白血病中的幼红细胞巨幼样变、核扭曲、分叶、多核等畸形细胞。一般情况,正常新生儿外周血偶见幼红细胞,出现概率在7%左右,其原因是早产儿、新生儿骨髓管控外周血屏障未完全成熟[3]。本例吸入性肺炎(原发病因)早产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细胞高达58.07×109/L(>50×109/L),幼红细胞占70%(图1),幼红细胞绝对值40.6×109/L。且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NAP积分增高,超敏C反应蛋白:82mg/L,其增高常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等。本例患儿未做骨髓涂片分析,临床上通过抗感染药物(头孢类)进行治疗性试验[4],患儿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7d后复查血常规,未见幼红细胞。上述资料表明:本病例应诊断为M6b类白血病反应,黄疸原因除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外,还应考虑感染因素引起。本例吸入性肺炎早产新生儿是因羊水(粪)Ⅱ度污染(感染原因),使红细胞破坏增多,同时又抑制肝酶活力,使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胆红素生成过多导致[5]。从上述可知,本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是由于羊水(粪)Ⅱ度污染造成的,从优生优育角度考虑,孕期、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都应做好相应的工作。孕期:注意营养,应摄取较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多食粗粮、蔬菜;禁烟酒,慎用或忌用对胎儿发育及母体有害的药物,定期检查。产前:通过整个产前检查,了解健康状况,特别是孕8个月起,注意胎位、血压、有无浮肿、蛋白尿等。产中:应防滞产、出血、感染、窒息(新生儿可能窒息或发生窒息时及时清理呼吸道)、产伤,加强产时监护(胎心、胎动、胎儿有无窘迫等)。产后:产妇应注意休息、营养,新生儿有无体表畸形、发热、新生儿黄疸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重视孕期检查,尤其在临近分娩时,如发现胎儿有宫内缺氧的情况,须及时采取措施,对新生儿来说,主要是室内空气要新鲜、保暖,减少与发热、咳嗽的患者接触,均有利于减少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多吃母乳,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

[1]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9-251.

[2]卢兴国.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90.

[3]刘万彬.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异常增多1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312.

[4]侯振江.血液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8.

[5]李齐岳,杜军保,冯学斌.儿科学[M].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62.

猜你喜欢

吸入性本例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1”的加减乘除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