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4-12-16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内一科西安710068吉海明王芳云朱火兰王军奎

陕西医学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支数脂联素二聚体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内一科(西安710068) 张 勇 吉海明 王芳云 邵 靓 朱火兰 王军奎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其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脂联素(Adiponectin,ADP)是由脂肪细胞分泌,具有调节体内能量乎衡、抗炎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微循环及血管新生等多种作用[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一种炎症急性期的反应蛋白,可以作为ACS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2]。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当机体发生血栓性病变同时伴有纤溶亢进时,其血浆含量就有明显变化[3]。本研究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三者在ACS中的变化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388例,其中286例临床诊断为ACS,包括UAP患者176例(男96例,女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10例(男66例,女44例);102例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男62例,女40例)。同时选取78例冠脉造影正常者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43例,女35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冠脉病变支数的不同,分为单支(110例)、双支(161例)、多支(117例)病变组。3组在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吸烟史、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血脂等一般资,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行冠状动脉造影前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采血后静置30min,在4℃下低温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分为3份,-80℃保存。血清脂联素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美国LINCO Research公司生产。纤维蛋白原的测定:通过ACL-1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美国Coulter公司)检测,试剂盒由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的PT-Fgrinogen生产。D-二聚体测定:应用ELISA法,试剂盒由德国Roche公司生产。具体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下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各组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比较 见表1。ACS患者包括UAP组和AMI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相比,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各组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比较(±s)

表1 各组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SAP组相比,P<0.05

组 别 n ADP(μg/L) FIB(g/L) D-dimer(mg/L)78 11.81±7.22 3.91±0.42 0.26±0.39 SAP组 102 10.24±6.41 3.98±0.52 0.32±0.42 UAP组 176 8.72±7.45*△ 4.21±0.38*△ 0.96±0.11*△AMI组 110 3.62±5.23*△ 4.96±0.61*△ 1.24±1.13对照组*△

2 不同病变支数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比较 见表2。随着病变冠脉支数的增多,血清脂联素逐渐下降,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升高,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D-二聚体也随着病变冠脉支数的增多而升高,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不同病变支数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比较

讨 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4],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5]。血浆脂联素浓度降低与早期冠心病的发作显著相关,并显著增加冠状动脉内动脉粥样斑块的数量,低脂联素血症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ACS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降低,病情越重,脂联素水平越低,依据脂联素水平可以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低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可以提示ACS的发生。

纤维蛋白原升高可增加血管内皮和平滑细胞合成和分泌内皮素,抑制一氧化氮(NO)合酶和NO生成,促进冠脉痉挛,造成血管损伤。UAP患者在发生AMI前,会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且梗死面积也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ACS患者血浆中FIB水平增加可能是炎症活动促进肝脏产生FIB增多所致,纤维蛋白原水平能间接反映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高低可作为ACS发生的一个预测因素。本研究提示:ACS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随着病情加重明显增加,随着病变冠脉支数的增加而有明显增加。其水平的改变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预测ACS的发生。

D-二聚体也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当机体发生血栓性病变同时伴有纤溶亢进时,其血浆含量就有明显变化。D-二聚体浓度升高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提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继发的纤溶亢进。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过度疲劳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组织释放某种物质进入血液循环,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以及内皮受损、内皮素释放,激活凝血酶,促进凝血有关。本研究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SAP和ACS各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在不同病变支数分组中,随着冠脉损伤范围的扩大,D-二聚体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水平变化有利于ACS的诊断和评估病情。

总之,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共同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三者的变化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对三者的联合检测,将有助于ACS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1] Otake H,Shite J,Shinke T,et al.Relation between plasma adiponectin,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nd coronary plaque compon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8,101(1):1-7.

[2] Gil M,Zarbiński M,Adamus J.Plasma fibrinogen and troponin I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stable ang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2,83(1):43-46.

[3] Bayes-Genis A,Mateo J,SantalóM,et al.D-Dimer is an early diagnostic marker of coronary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0,140(3):379-384.

[4] Cavusoglu E,Ruwende C,Chopra V,et al.Adiponecti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cardiac mortality,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hest pain[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6,27(19):2300-2309.

[5] Hotta K,Funahashi T,Arita Y,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 novel,adipose-specific protein,adiponectin,in type 2diabetic patients[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2000,20(6):1595-1599.

猜你喜欢

支数脂联素二聚体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脂联素生物学与消化系统肿瘤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自噬与脂联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