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

2014-12-14张雪松李秦阳

湖北社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产学研价值链集群

张雪松,李秦阳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产业集群这个概念和现实形态从开始至今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这一产业组织形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发展内容,无论从纯经济学角度,还是从社会经济学和创新学来说,产业集群的成功都给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变化,其内在风险和弱点也会逐渐显现。波特曾指出,产业集群本身具有自我强化特征,由于外部环境威胁和内部体系僵化而导致最终的衰亡,因此需要不断演变和升级。近年来我国区域产业集群的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由于我们的产业集群形成之初都是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突出特点是创新能力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业链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最主要的是这种以往低成本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对于我国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来说,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出发点,整合集群内部各产业链的创新要素,提升各产业链环节的技术以及管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机制,将是一个更具灵活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模式。

一、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相关理论与文献述评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区域产业集群面临升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有效率地进行产业集群升级,采取什么样的路径与模式进行升级,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讲,Humphrey J[1](p117-146)和 Schmitz H(2002)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将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分为四种类型: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李恒(2006)[2](p54-57)指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必须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结合起来,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因素,即资源的结构性整合;基于价值链的全面提升;教育培训的作用;制度环境的更新。最后以IT行业为例说明了典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基本上都是通过居于产业集群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行为来完成的。Kaplinsky(2000,2002)[3]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集群中企业可以按照OEA、OEM、ODM及OBM这一路径进行产业升级。另外,我国学者王传宝(2010)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依据全球价值链理论对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模型进行了构建,提出了公共政策框架理论。董科(2011)[4]以模块化生产方式为视角提出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即集群创新,认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获得产业发展动力,而集群创新则是指在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特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形式和过程。孙华平(2011)[5]从产业转移角度阐述了,通过对产业转移的推进,提高整个集群生产过程集约化程度和运营效率及收益,进而达到本地产业集群升级的目的。洪本祝(2008)[6]以国际代工模式为视角,提出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升级的具体路径为,从代工到自创品牌,在代工中进行技术创新,在代工中提升服务能力,这三种途径达到产业升级。姜岳新(2009)[7]以OEM企业为例说明了,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对集群内部企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说明了制度环境,企业能力和战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这三者企业升级的积极作用。刘珂(2006)[8]指出,不同的产业集群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升级路径,并且一个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往往多条主要路径加上一些辅助性途径的组合。他提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即外向加工业集群,升级的方向是功能升级;与大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是产品升级;对于由大量中小企业形成而又缺乏大型企业的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是通过显著增强共性技术的供给和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产品升级;对那些用地紧张而产业层次较低的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价值链升级。查志强(2008)[9]则从原产地多元化视角,以嵌入全球产业链基础上提出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即通过原产地多元化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他将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分成三类,准科层嵌入、市场嵌入和网络嵌入,其中准科层嵌入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前者是将过剩产能或出于低端生产环节转移出去,找到成本更低和较低资源压力的区域,后者是通过进行战略联盟与全球领导厂商建立联系,成为产业领导者。而市场嵌入和网络嵌入分别指创立自有品牌,研发中心,售后网络和直接控制价值链中领导厂商的品牌,技术和营销网络。江军民(2012)[10]从嵌入跨国外包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式,认为产业集群整体升级其实就是集群能力的提升,而推动集群创新能力和价值能力提升的三要素,表现为集群创新能力升级、创新网络升级、品牌升级等三种方式,分别阐述了以上三种要素的含义和内容,同时阐明集群网络运行机制、知识创新运行机制、集群品牌运行机制等三个分运行机制对应三种升级实现方式,它们既单独发挥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嵌入跨国外包体系的产业集群整体升级。张晓盈(2010)[11]从循环经济这一经济学概念出发,阐述了其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具体路径,但指出循环经济可以对产业集群的自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源共享有很大提升能力,从而间接的说明这些因素可以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

从以上对产业集群升级相关理论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理论框架和模式,对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全球价值链角度,以及产业集群内部的价值链角度提升,来分析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和模式。而有些学者从模块化、国际代工模式、原产地多元化等角度出发来考察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模式,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从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或某一方面出发,对产业集群升级路径进行研究和探讨。相对而言,产业集群价值链条上内部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和外部协同能力进行契合进行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研究比较少。在这种状况下,利用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对区域产业集群内部各产业链要素进行分析,并构建产业升级模式和路径,将更好地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发展和应用。

二、协同创新对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机理

(一)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综述。

协同创新理论事实上源自于两个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其一是Schumpter创新理论的提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众多学者不断发展和研究,一直到2003年美国学者Chsbrough提出“开放式创新”概念认为“知识的创造和扩散以及高级人才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应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大学等外部知识源进行广泛合作”等,同时Etzkowita也指出产学合作是大学除了教学和研究之外的又一重要使命,同时更加强调了要想提高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必须发挥“政府—大学—企业”的整合互动性和协调性;其二,1971年德国学者Haken在系统论中最早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基本含义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最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随后这一思想被管理研究者应用于新产品开发领域,并不断扩展至今形成了以“产学研合作”形式探索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或中介组织之间如何通过要素的互动形成创新合力的概念模式。基于这两类研究领域的发展融合,逐渐形成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和要素组合。

目前我国众多学者对协同创新理论框架进行了探讨,(何郁冰,2012)[12]从“核心要素”角度出发构建了理论框架,认为协同创新的核心包括“战略—知识—组织”的要素协同,而政府的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制度激励以及其他组织诸如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参与分别属于支持层和辅助层。(陈劲,阳银娟,2012)主要从整合以及互动维度出发,指出协同创新资源需要在开放的系统内部进行自由流动,其核心是知识增值和知识网络的构建,并以此为中心,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政府教育部门为创造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上述理论框架的构建具有代表性,无论是核心要素论还是整合互动理论,他们具有共同点。首先,都是把产学研合作过程作为协同创新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将整个创新网络环境作为开放系统看待,充分体现出系统论思想;第三,强调系统内部各种协同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最终形成整体创新能力。总的来说,协同创新本质问题就是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围绕知识增值效应,建立特定模式,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升经济环境中的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模型。

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型可以结合两方面理论来考虑:其一,根据协同创新理论框架,主要表现为产学研协同的合作过程,产学研的关键是在区域产业集群内部各个创新主体进行整体协调,系统合作优化和资源的整合过程。其二,从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来看,建立知识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从而最终达到产业创新效应是产业集群升级的两大推动因素。本模型从上述两方面出发,以协同创新理论框架为核心,整合产业升级理论推动因素,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如下图表示:

图1 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模型(自建)

首先,在产业集群内部,创建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至关重要,它是一切协同创新活动的基础和环境。所谓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是指对于一个区域性产业集群来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网络对人才、研发、营销、制造等创新能力的要素需求会有所提高,这就需要区域集群内部企业与外部保持联系,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保持集群的产业创新动力和动态适应能力,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动态适应网络环境。

其次,从协同创新的基础来看,产学研协同创新需建立在优势互补,同时还能将各方需求与期望结合起来,达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找到双方的利益和兴趣点,并遵循有效的利益费分配规则。因此,集群内部企业在价值链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可操作性基础环节。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在目标、价值观等方面的协同一致,能够有效避免学术型机构所产生出来的科技成果与现实市场相脱离。

第三,在建立了各方的战略联盟,实现战略协同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以知识流动和增值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提升并实现产学研的整体绩效和效率是整个协同过程的主要目标,因此创建知识协同平台、加强相互之间沟通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化就是顺利实现产学研过程的先决条件。

第四,提升产业创新是最终达到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性过程。上述模型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模仿创新与集成创新协同对产业创新起推动作用。企业创新主要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两种创新相互协同才能使创新绩效最佳,只有科学的组织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创新能量。而协同创新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是创新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产业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实现技术的创造发明和产业化应用,从而实现产业突破性的进步,企业竞争力才能大幅提高。

对上述模型的描述,体现了以产学研为核心并通过整合各种创新主体因素的过程。事实上,协同创新属于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的一部分,那么以此为基础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的创建中,不仅包含了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创新过程,更包括政府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政策规范。即协同创新理论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离不开政府在协同创新平台的打造和政策性指导。

三、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的政策性建议

政府应该成为产业集群升级创新的推动者,就必须为本地区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提供并打造各种平台,通过采取各种政策性引导措施为集群内部企业的产业创新升级创造条件,尤其是在集群内部企业产业创新资金的投入方面。

首先,政府要主导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投入,规范产业技术创新研发管理。在产业创新投入方面,政府不但可以把资金投向那些集群企业无力承担或者不愿投入的领域,还要加强战略指导性功能,即对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做到有序化和决策程序科学化。

其次,通过政府采购对企业技术进步进行扶植。这种方法在各个国家中被普遍使用,由于新技术在诞生之初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利用政府采购来激励企业,积极运用并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最后,在政府投入,补贴和税收方面进行大力扶持。由于在协同创新过程中,阻碍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在产业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合作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成本。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政府可以针对大学的研究机构,以及科研院所承担的重大产业创新技术项目,进行资金的补贴和税收方面的优惠。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政府在补贴大学研究机构重点创新项目上,采取对其设备和运转经费进行大部分的补贴。税收则是另外一种有效手段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这种手段的好处在于能大大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企业自身提高技术改造的动力,从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如美国的税收政策中就有相关规定,如果企业委托大学等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合同支付的研究费用的65%可以直接从企业所得税种抵免。

[1]Kaplinsky,R.Globalisation and unequalisation: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chain analysi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7(2).

[2]李恒.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Humphrey,J,,Schmitz,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J].Regional Studies,2002,36(9).

[4]董科.模块化生产方式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5]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6]洪本祝.国际代工模式下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理论与对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7]姜岳新.制度环境,企业能力与OEM企业升级战略关系——基于珠三角企业的实证研究[D].珠海:中山大学,2009.

[8]刘珂.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及路径研究—基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D].天津:天津大学,2006.

[9]查志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原产地多元化视角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0]江军民.嵌入跨国外包体系的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11]张晓盈.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12]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 Vol 30 No.2.

猜你喜欢

产学研价值链集群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