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新思考

2014-12-13颜俊儒

人民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文化

冯 莎 颜俊儒

(作者分别为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比,明显发展滞后,处于边缘化的地位。①文化强国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中又明确提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笔者拟从文化强国视角下审视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在主体、客体、环体、介体和载体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整体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主体、客体、环体、介体和载体等方面还有很多明显的不足和困难。

文化建设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机构的工作力度不够,其提供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文化项目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掌握和创造的文化资源还很不够;二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人员构成上,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调控薄弱,缺乏文化管理的专门人才,缺乏长远规划;四是政府作用发挥较多,农民参与却相对不足,农民的文化创造能力、消费能力及其观念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五是各大文化建设主体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是将农村文化建设处于新农村发展的边缘地位。

文化建设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存在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二是存在民族主义的倾向,排斥异域文化,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固步自封;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还很不够,整个农村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建设步伐缓慢;四是公民道德文化建设落后,农民的公民道德水平和素质与现代化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距离;五是农民的精神生活单一,停留在看电视大片与聊天等层次,现代化的休闲文化建设还未能真正起步;六是农村整体文化实力及在国内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与城市文化建设、与发达国家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

农村文化建设环体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软件设施跟不上,农民的思想意识保守和文化素质不高,传统落后的习俗和文化仍然存在;二是现行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发展存在不良影响,极端的拜金主义、过分的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等思想以及庸俗的文化消费时尚和“文化垃圾”等严重污染了农村文化市场;三是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使城乡文化发展脱节,处于严重分割化状态,不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农村文化建设介体与载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在介体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力度和广度不足,传统形式为主体,电视和报纸等旧媒体为主导,新媒体形式发展偏弱。文化设施作为文化发展的载体,基层文化设施存在明显的数量不足、已有设施年久老坏等问题。

文化强国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诉求

文化强国视角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种包含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在内的现代新型乡村文化,所以它是农村文化在内涵上的一场解构、重构和创新运动。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当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和乡村文化生态的建设,是农村精神与农村文化价值观的重构和创新。②因此,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诸多新诉求。

在文化建设的主体上,要求农村文化建设务必要充分调动各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做好各自文化建设的分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真正形成农村文化建设持久有效的动力机制。具体来说: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到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度,担负起领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责;引领社会组织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完善服务农村文化的具体项目和机制,加强与乡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村民等的协调和沟通;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市场竞争,使民办文化产业不断成长壮大,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在文化建设的客体上,要求农村文化建设务必要把现代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方向,把现代科技文化、公民文化、法制文化、休闲文化、公民道德文化和诚信博爱文化等作为建设的重点,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上提升和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在文化建设的环体上,要求农村文化建设务必要把各种影响其发展的软硬环境和显形隐形因素考虑在内,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农村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基础。

在文化建设的介体上,要求农村文化建设与时俱进,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手段,切实转变以往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形式单一、宣传手段落后的状况,创新文化宣传形式和手段,使文化传播逐渐步入形式多样化、途径多元化的新阶段。

在文化建设的地位上,要求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增强农村综合竞争力和完善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的高度,要求各个部门针对性地投入相关建设工作,提高文化建设在实现农村整体发展中的地位,使文化立农和文化强农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农村文化建设摆脱边缘化现状提供强大的理论和观念支撑。

在文化建设的各种关系处理上,要求农村文化建设务必要处理好古今文化、中西文化、城乡文化和地区文化的关系,恰当解决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等方面建设的关系,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势和博大的胸怀以吸收借鉴一切先进文化。

在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上,要求农村文化建设中务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要求进行合理整合,力求农村文化建设在价值取向上的主导性与多元性的合理发展。

文化强国视角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举措

针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务必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主体建设,调动各方主体参与,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和合力。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依赖于各大主体的参与和调动③,这些主体形成合力方能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和广度,发挥强大的主导和调控作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需在价值取向、政策、制度、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以及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开办各种职业培训学校等方面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为此,各级政府要不断细化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农村文化建设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其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真正发挥农村主人翁的主体作用。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被动接受文化服务的现状,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可以通过让农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和各种途径,增进其文化知识学习,投入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然后,积极发挥农村地区的各大单位和团体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农村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动农村地区的各种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大单位和团体,利用其各自优势和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多元化、多路径发展。

第二,加强客体建设,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把法治文化、公民文化、科技文化、休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作为重点,调动国家、社会、行业、单位和个人等积极性,从各个视角拓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种类和范围。一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农民的思想文化建设和三观建设为核心,加强道德文化风尚建设,在农村广大区域推动新型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建设良好的家庭、行业和社会风尚。

二是在制度文化层面上,以法治文化和公民文化建设为核心,带动农村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活运行和人际交往等事务处理的现代制度运作体系的建立和形成,使规则和制度逐渐得到农民的认可、接受和运用,让现代法制在农村得以扎根和持久。

三是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以科技文化、休闲文化和民族文化建设为核心,推进农村各类物质设施的建设和物质活动的开展,通过恢复、发展和宣传等各种积极工作,促进农村地区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成长。

第三,加强环体建设,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软硬环境。一是加强农村地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做好农村文化的物质保障工作,建设农村文化发展的良好物质环境。首先是加强基层政府对城乡文化建设的统筹工作,逐渐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实现财政支持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的投入机制,推动社会各方面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和路径建设。其次是逐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乡镇为依托、村为重点、农户为对象的服务体系格局,建立起满足农民各项文化需求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二是大力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着力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市场需求和持续动力,形成农村文化建设良好的软环境。一方面要根据农民的文化需求和诉求,在搞好基础教育和提升农民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加大新时代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准备人员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文化渠道和形式,将各种先进思想观念和习俗引入农村,让农民的生活习俗和生产习俗向科学化方向不断迈进,引导农村地区形成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设优秀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效能,奠定农村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环境。这需要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培训和审查制度,提升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大力调整文化建设队伍结构,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建设和服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教育培训,大力提升文化建设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大力改善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和待遇;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民间团体、文化能人和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社群基础。

四是不断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起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机制环境。首先要改革现行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发展民办文化事业,建立文化事业发展共建机制,激发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各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构保障和经费保障,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推动农村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再次是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考核和调控督导机制。为了把农村文化建设落实到具体实在的每一个行动上,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建设考评和监督机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考核农村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使农村文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落到实处。然后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农村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种闲散资金投入乡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多向互动共赢发展。最后要建立健全不同地区之间农村文化的交流协调机制,提升文化建设资源的整合力度。

五是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保障,把农村文化建设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其开展奠定有力的法制环境。为此,应该重点加强两方面工作:将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文化建设依法进行,展开建设的法制基础更加坚实;把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素养纳入农村文化建设的范围。

六是正确协调与处理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形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系统合力。具体说来,要科学处理政府、农民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形成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文化建设为客体的新型关系;科学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农村民间习俗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等关系;科学处理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力求形成农村各项事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理论、政策和实践关系发展,让理论与实际工作务必互动互进;科学处理文化建设与文化服务的关系,以建设为服务提供基础,以服务为建设搭建平台,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重视和坚持文化教育活动的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大众性和针对性。

第四,加强介体和载体建设,推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渠道、途径和平台的多元化、网络化发展。一是定期开展和举办服务现实生活需要的文化服务活动,比如已经搞了多年的文化下乡、农民自主创办的文艺活动、各种文化技能培训学校和培训班等。通过这些活动,持续服务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基础格局。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持续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整合手机、电视、电脑、报刊杂志等各种文化传播平台,将农村文化服务活动及其建设融入其中,让农村居民能够随时享受到来自各个信息传播平台的文化服务。

三是积极拓展和完善各种文化服务渠道和途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形式和方法的多元化,力求文化建设成果真正切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喜好,体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和趣味性。

【注释】

①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②马永强,王正茂:“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视域”,《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③徐学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理论前沿》,2006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