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多导 因生而异

2014-12-12吴北梅郑柳萍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设计

吴北梅+郑柳萍

摘要:近几年化学教学设计要求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着力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有创造性的导课设计可以为一堂课增加色彩。以下结合教学实践,以苏教版中“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谈谈多种导课方法的具体设计与应用:实验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对比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史料导入法、复习导入法。

关键词:金属钠;导课;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4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17

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我们都知道设计一个好的导课可以为一堂课增添色彩,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的导课是生硬套搬或机械背诵稿子,为了导课而导课,这样的导课可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得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课多导”是可以尝试的一种设计方式。一课多导,是对同一节的教学内容根据班级群体和教师个体的情况设计多种不同的导入方法,然后选择性运用。下面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节课为例,谈谈对几种导课设计方式的看法。

一、实验导入法

师:大家在电视中都有看过刘谦的魔术表演,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也要表演一个小魔术。

表演小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上滴一滴水)。

师:看!酒精灯点燃了。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水是用来灭火的,而在这个魔术中老师却用水点燃了酒精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老师在实验准备时,在酒精灯的灯芯里藏了一小块钠,这一小块钠就是这个魔术的最大功臣。金属钠在小魔术中的作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魔术实验的导课方式,即以金属钠与水的实验引入,其目的性强,针对性明确,能够使学生迅速了解到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与金属钠有关,达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目的;可以增强课堂的有趣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但是很多老师都是做完“滴水点灯”实验就开始从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分析得出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推测金属钠可能具有的性质,根据推测,通过钠与氧气、水等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根据现象总结出金属钠的性质,这样很容易自导自演,并没有很好的将这个导课的情景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导课与授课内容分离开进行。

如果换一种方式,老师在讲完金属钠与水反应之后再问学生:现在大家可以解开老师的魔术之谜了吗?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利用了导课,让导课与教学紧密联系。教师在导课时也可以考虑运用问题链策略。“问题链”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针对认知过程中即将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心理困境,将教材知识转换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2]。如在做完“滴水点灯”魔术实验后设问如下问题:

① 老师在实验准备时,用小刀切了一小块钠,放在酒精灯的灯芯里,说明钠具有怎样的性质?等下同学们也可以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验证一下,并且观察切开后钠的颜色的变化,思考为什么?

② 金属钠遇到水能将酒精灯点燃,你认为可能原因是什么?如果将金属钠投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通过阅读书本和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就可使得学生充分进入这样的情景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核心思想。

二、实例导入法

[请你阅读]: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

2002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后共漂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用实例导入也是“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很常见的一种导课方式,其目的在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和理论学习联系起来。但是这个实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并不紧密,因为生活中学生对金属钠接触是很少的,而且这则报道属于化学负面材料。研究表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学科的正面态度,那么很多学生在学习完高中化学知识后会对化学形成“危险、有毒、有害”等负面印象[3]。所以运用这样的设计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恰恰是具备化学知识,才能正确处理突发事故。在授课结束时应对该实例的问题进行分析,事实上生活中对金属火灾一般使用D类灭火器灭火,这一内容学生可能是陌生的,老师可以作为课外知识向学生介绍,拓宽学生的视野。或者也可以在课结束时把问题引向学生可能遇到的情况,例如,实验室中的钠着火了我们应该怎么灭火?通过思考,可能有些学生会想到运用煤油灭火,因为学生考虑到的是可以用煤油保存钠,那么钠与煤油是不会反应,所以可以用来灭火,并没有考虑到煤油是易燃物;这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示,打破学生的负迁移,领会灭火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间不反应,还需要考虑到用于灭火的物质是否具备作为灭火剂的条件,最后得出实验室钠着火的灭火的方法是用沙子。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学生慢慢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对生活、生产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对比导入法

在日常生活中,提起“金属”这个词,我们往往会把它和“坚硬”“厚重”等一类坚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今天,金属王国里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新同志,老师从金属王国的档案馆里调出了它的档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绝密档案”:endprint

钠的绝密档案

中文名:钠                        英文名:Sodium

国籍:金属人民共和国          体重:23g

性格:活泼好动,团结合群,爱憎分明,一见到氧气同志,脸色立变,一落水就非常生气。

简历:某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参加工作,在秦山核电站任科长,从事导热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调往某稀有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曾和钾同志,玻璃同志等一起光荣出席全国劳模代表大会,本次获得特种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愿望:有一所坚实的房子住,休闲时能游泳保养身体,为人民再立新功。

这样的导课让人耳目一新,使得化学课不会那么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化学课中可以感受到文学的氛围,考虑到学生实际生活对金属钠的接触很少,但是对铁等金属接触比较很多,通过对比形成差异,让学生产生疑问。疑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启学生智力。但是这样的导课方式应该融合课本内容,切忌不可以资料的形式展示,老师成为朗诵者,这样会使得导课变成生搬硬套,背诵稿子,失去了导课的意义。通常来说,这种导课方式比较适合文科生的班级使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谜语导入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先请大家猜个谜“望氏之族,老二是我。见气失辉,遇水生火。深居简出,煤油封锁。”

同学们预习了可能知道是钠。

师:“猜对了。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钠的有关知识。”

谜语用于新课的导入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班风活跃,喜欢猎奇,男孩居多的班级比较适合这样的导课方式,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激情和学习的兴趣,但是这种导课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一个不爱预习的班级使用谜语导课,可能学生对于谜语会感到很困惑,反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激情,所以导课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

五、史料导入法

金属钠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的。戴维在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钾后,得到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轰”的一声发生了猛烈的燃烧和爆炸,戴维失去了一只眼睛。可是这丝毫没有动摇他酷爱科学、勇攀高峰的决心,后来戴维加倍努力研究,成功用电解法制得了钾和钠,还成功地制得了钡、钙、锶、镁等金属。我们是21世纪的新一代青年,要好好向戴维学习,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贡献[4]。

在新课导语中对学生渗透化学史教育,利用化学史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发现的过程,认识探索的曲折,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及化学的探究方式,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六、复习导入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氯气、溴、碘的知识,知道氯气会置换出溴、碘,工业上氯气由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制得,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得什么呢?2NaCl2Na+Cl2↑,另一个产物钠的性质如何呢? 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何?请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它的化学性质。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通过复习或回顾已掌握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程序化结构。对于学习习惯不良、预习能力薄弱的班级,比较适合使用这种导课方式。

叶澜教授曾说过:“教育活动过程因互动而创生,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也只有在教育过程的积极互动中才能实现”[5]。同一节课,可以尝试不同的导课方式,每一种导课都有其目的性和针对性,但是重要的是执行者如何灵活应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或使得导课成为孤立的一个部分,没有为课堂服务的导课是失败的导课。导课不仅仅是为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我们更应该注意导课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核心内容。一课多导,不仅是为了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更是希望教师注重课堂的有效性,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让导课的方式“平易化”,和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能力、兴趣习惯更接近,使得导课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和运用化学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22(5):12-16

[3] 杨洁,张善培.高中学生对化学课态度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育,2007,28(11):39-41

[4] 刘立志.化学教学的导课原则和方法[J].师范教育,2003(7-8):36-37

[5]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6:236-273endprint

钠的绝密档案

中文名:钠                        英文名:Sodium

国籍:金属人民共和国          体重:23g

性格:活泼好动,团结合群,爱憎分明,一见到氧气同志,脸色立变,一落水就非常生气。

简历:某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参加工作,在秦山核电站任科长,从事导热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调往某稀有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曾和钾同志,玻璃同志等一起光荣出席全国劳模代表大会,本次获得特种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愿望:有一所坚实的房子住,休闲时能游泳保养身体,为人民再立新功。

这样的导课让人耳目一新,使得化学课不会那么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化学课中可以感受到文学的氛围,考虑到学生实际生活对金属钠的接触很少,但是对铁等金属接触比较很多,通过对比形成差异,让学生产生疑问。疑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启学生智力。但是这样的导课方式应该融合课本内容,切忌不可以资料的形式展示,老师成为朗诵者,这样会使得导课变成生搬硬套,背诵稿子,失去了导课的意义。通常来说,这种导课方式比较适合文科生的班级使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谜语导入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先请大家猜个谜“望氏之族,老二是我。见气失辉,遇水生火。深居简出,煤油封锁。”

同学们预习了可能知道是钠。

师:“猜对了。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钠的有关知识。”

谜语用于新课的导入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班风活跃,喜欢猎奇,男孩居多的班级比较适合这样的导课方式,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激情和学习的兴趣,但是这种导课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一个不爱预习的班级使用谜语导课,可能学生对于谜语会感到很困惑,反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激情,所以导课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

五、史料导入法

金属钠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的。戴维在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钾后,得到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轰”的一声发生了猛烈的燃烧和爆炸,戴维失去了一只眼睛。可是这丝毫没有动摇他酷爱科学、勇攀高峰的决心,后来戴维加倍努力研究,成功用电解法制得了钾和钠,还成功地制得了钡、钙、锶、镁等金属。我们是21世纪的新一代青年,要好好向戴维学习,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贡献[4]。

在新课导语中对学生渗透化学史教育,利用化学史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发现的过程,认识探索的曲折,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及化学的探究方式,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六、复习导入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氯气、溴、碘的知识,知道氯气会置换出溴、碘,工业上氯气由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制得,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得什么呢?2NaCl2Na+Cl2↑,另一个产物钠的性质如何呢? 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何?请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它的化学性质。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通过复习或回顾已掌握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程序化结构。对于学习习惯不良、预习能力薄弱的班级,比较适合使用这种导课方式。

叶澜教授曾说过:“教育活动过程因互动而创生,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也只有在教育过程的积极互动中才能实现”[5]。同一节课,可以尝试不同的导课方式,每一种导课都有其目的性和针对性,但是重要的是执行者如何灵活应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或使得导课成为孤立的一个部分,没有为课堂服务的导课是失败的导课。导课不仅仅是为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我们更应该注意导课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核心内容。一课多导,不仅是为了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更是希望教师注重课堂的有效性,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让导课的方式“平易化”,和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能力、兴趣习惯更接近,使得导课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和运用化学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22(5):12-16

[3] 杨洁,张善培.高中学生对化学课态度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育,2007,28(11):39-41

[4] 刘立志.化学教学的导课原则和方法[J].师范教育,2003(7-8):36-37

[5]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6:236-273endprint

钠的绝密档案

中文名:钠                        英文名:Sodium

国籍:金属人民共和国          体重:23g

性格:活泼好动,团结合群,爱憎分明,一见到氧气同志,脸色立变,一落水就非常生气。

简历:某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参加工作,在秦山核电站任科长,从事导热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调往某稀有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曾和钾同志,玻璃同志等一起光荣出席全国劳模代表大会,本次获得特种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愿望:有一所坚实的房子住,休闲时能游泳保养身体,为人民再立新功。

这样的导课让人耳目一新,使得化学课不会那么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化学课中可以感受到文学的氛围,考虑到学生实际生活对金属钠的接触很少,但是对铁等金属接触比较很多,通过对比形成差异,让学生产生疑问。疑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启学生智力。但是这样的导课方式应该融合课本内容,切忌不可以资料的形式展示,老师成为朗诵者,这样会使得导课变成生搬硬套,背诵稿子,失去了导课的意义。通常来说,这种导课方式比较适合文科生的班级使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谜语导入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先请大家猜个谜“望氏之族,老二是我。见气失辉,遇水生火。深居简出,煤油封锁。”

同学们预习了可能知道是钠。

师:“猜对了。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钠的有关知识。”

谜语用于新课的导入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班风活跃,喜欢猎奇,男孩居多的班级比较适合这样的导课方式,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激情和学习的兴趣,但是这种导课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一个不爱预习的班级使用谜语导课,可能学生对于谜语会感到很困惑,反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激情,所以导课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

五、史料导入法

金属钠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的。戴维在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钾后,得到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轰”的一声发生了猛烈的燃烧和爆炸,戴维失去了一只眼睛。可是这丝毫没有动摇他酷爱科学、勇攀高峰的决心,后来戴维加倍努力研究,成功用电解法制得了钾和钠,还成功地制得了钡、钙、锶、镁等金属。我们是21世纪的新一代青年,要好好向戴维学习,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贡献[4]。

在新课导语中对学生渗透化学史教育,利用化学史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发现的过程,认识探索的曲折,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及化学的探究方式,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六、复习导入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氯气、溴、碘的知识,知道氯气会置换出溴、碘,工业上氯气由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制得,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得什么呢?2NaCl2Na+Cl2↑,另一个产物钠的性质如何呢? 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何?请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它的化学性质。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通过复习或回顾已掌握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程序化结构。对于学习习惯不良、预习能力薄弱的班级,比较适合使用这种导课方式。

叶澜教授曾说过:“教育活动过程因互动而创生,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也只有在教育过程的积极互动中才能实现”[5]。同一节课,可以尝试不同的导课方式,每一种导课都有其目的性和针对性,但是重要的是执行者如何灵活应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或使得导课成为孤立的一个部分,没有为课堂服务的导课是失败的导课。导课不仅仅是为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我们更应该注意导课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核心内容。一课多导,不仅是为了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更是希望教师注重课堂的有效性,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让导课的方式“平易化”,和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能力、兴趣习惯更接近,使得导课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和运用化学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22(5):12-16

[3] 杨洁,张善培.高中学生对化学课态度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育,2007,28(11):39-41

[4] 刘立志.化学教学的导课原则和方法[J].师范教育,2003(7-8):36-37

[5]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6:236-273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教学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增温设计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