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美文学中关于哥特传统的研究

2014-12-12王春娜

参花(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哥特式哥特

◎王春娜

浅析英美文学中关于哥特传统的研究

◎王春娜

英美文学在人类文明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有很多电视电影的背景题材都从英美文学中而来,而哥特作为英美文学里一个重要的派系。可以起到交代故事背景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哥特文化,英美文学的发展以及哥特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中的展示,可为文学赏析提供参考。

哥特 英美文学 文化 小说

一、概述

哥特文化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逐渐成为一种特别表现手法,在欧洲的建筑、文学和社会文化中成为自成一派的独特文化,时至今日,已经有大批的拥趸。英美文学,准确地说分为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因素,英国文学分为七个时期,美国文学只有四个时期,在这两个国家里各种文学著作,甚至包括现在的电影题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哥特传统作为大背景来展示故事情节,甚至现代已经产生了哥特式的音乐和拍摄手法,这些都证明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形态,有着可以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因此,在我们探究哥特式传统文学在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时,可以说对人类文学历史和发展都能产生全新的认识。

二、哥特文化

哥特在历史上有多重意义可以理解,首先是哥特人,哥特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分支,甚至在历史上哥特人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踩在了脚下,虽然当时哥特人勇猛善战,但由于常年征战,哥特民族终于由盛转衰,走向没落最终在公元五世纪后走向灭亡。在经历的许多年的迁徙和征战,哥特人给世人的印象是彪悍善战等,随着时间推移在文艺复兴的年代,哥特民族早已不在,但其所代表的元素逐渐转变为“黑暗”“神秘”“落后”“恐怖”等因素。而由于当时教堂式的建筑风格,不能被学者们所接收,所以讲此类有着箭塔,厚墙式的城堡类建筑全部被视为愚昧、落后的象征,所以后来就有学者用“哥特”一词来比喻此类建筑的“黑暗”和“落后”。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教堂和古堡都被废弃,然而这样更增加了这类建筑的神秘氛围,更有甚者将许多神秘的传说附加到这些建筑中。哥特风格的建筑从当今的审美角度来看,极具艺术价值,尤其是高耸的箭塔,厚重的彩绘玻璃和悠长的走廊,都是这类建筑的魅力所在。不过这种风格的建筑是在欧洲16世纪以前,被当时的欧洲社会文化极力推崇,以至于许多基督教的教堂和贵族的府邸都是用这类建筑风格来彰显其气派和厚重的,最著名的当属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在这里介绍了诸多欧洲建筑方面在哥特文化上的涉猎,是因为这种风格在后世成为了非常独立的艺术风格,在后期的音乐和文学上都有将这些文化发展发扬。哥特的音乐上的出现是在1970年后,当时已经出现摇滚音乐,但大批的欧美音乐人将哥特这一文化符号,添加到了

当时盛行的朋克音乐风格中,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通过音乐将哥特传统文化更快地扩散到了世界各地。自哥特文化出现以来,其以独特的“黑暗性”“边缘性”“神秘性”而著称于世。现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有意无意地都会将这个文化符号带入其中。

三、英美文学

就像摘要中所说,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国文学分为七个时代,中古时代、文艺复兴时代、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时代、浪漫主义时代、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的英国文学时代,而美国文学只有四个时代,殖民地及独立革命时代、浪漫主义时代、现实主义时代、20世纪美国文学时代。最早的英国文学更像是民间传说的综合文体,代表作《贝奥武甫》,其崛起时代应该是以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大家耳熟能详的《威尼斯商人》《罗密欧朱丽叶》《哈姆雷特》等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到了17世纪革命时代的《论离婚》《失乐园》都是代表当时社会矛盾的代表作;到了18世纪鉴于启蒙运动的作用,一大批幽默、风趣的故事紧凑的文学作品出现,如《鲁滨孙飘流记》《格利佛游记》等;19世纪的浪漫主义盛行到维多利亚时代,许多诗歌式的作品相继问世,如《天真之歌》《四天神》《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雾都孤儿》;最后20世纪关于文学在戏剧上有了新的诠释;如《圣女贞德》《皮格马利翁》;但紧接着的二战带给英国年轻一代的作家更多的是批判战争的作品,如《荒原》《四个四重奏》。而美国文学作品受限于美国建国时间较短,不过对于美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其经历的历史事件也同样很多,像南北独立时期,一战前的种族歧视,二战后的迷茫时代,经济大萧条,经济崛起,期间诞生了许多文学巨匠,欧文、马克·吐温、爱默生、海明威,文学作品也有早期的《海湾圣诗》《白鲸》《汤姆叔叔的小屋》《太阳照样升起》《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等都被人们广为流传。

英国文学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对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关注较多,善用暗喻文体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状态,极具收藏价值。美国的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实际,时代感较强,平民化和可多化特点较为突出,为美国的快餐式文化提供了基础。近现代的文学小说更加注重叙事性、逻辑性和故事连接性,像《推销员之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作品,也就是说注重现实主义,就像文化批评家伊格尔顿说得那样:“现代主义不能像它的对手那样占据同样的世俗地域和逻辑空间。”上面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哥特风格的身影,所以今后文学发展的趋势可能会注重吸引流行的元素,不过为了体现作品的厚重感,哥特式这种古老的文学概念并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四、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体现

哥特元素在英美文学历史中一直起到推动促进作用,那么在英美文学中哥特元素主要表现在故事的空间背景,人物的状态描写、艺术张力的表达三个方面,在故事的空间背景上,哥特元素的直接体现就是制造出神秘诡异的空间设定,通常交代的背景如下,神秘的古堡,诡异的教堂,阴森的地下室,恐怖的楼梯长廊。就像在今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哈利波特》中描写的背景一样,佛阁沃茨魔法学校就建立在了巨大城堡中,内部的所有装饰和设施,几乎都能体现出诡异恐怖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和心理负担,这样的故事背景可以让观众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被吸引,在紧张刺激的同时又深深地陷入了作者所叙述的故事中。在人物状态的描写上,首先为了突出人物神秘和不可琢磨的特质其装扮常常以深色装扮示人,黑色的长袍,鞋子饰物,甚至指甲都是黑色,就像在《暮光之城》中描写的那样,主人公所有的装束都符合哥特式的元素,深灰的衣服,苍白的面容,血红的嘴唇,甚至连女主角这样一个花季年龄的正常人都显得并不阳光。人物的设定体现出的是恐怖,神秘,边缘化和扭曲化,但这样的故事基调却深得大批的粉丝拥护,说明哥特式的元素能让人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神奇力量。在艺术张力中,哥特式的文学全部是违背一般人们的审美元素,让特有的阴森风格极具感官冲击力,在暴力,恐惧,死亡的边缘一直游荡,它是在现实中与人类正面价值观一直对抗着,这其中所产生的戏剧冲突或者说在大多数人们潜意识中的道德冲突所产生的艺术张力都是能够让人越发着迷的元素,在《剪刀手爱德华》中所表现的那样,爱德华本来是典型的哥特式人物,黑皮衣,黑头发,严肃苍白的脸和一双令人生畏的剪刀手,然而他在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中却与开朗阳光的女主人公相爱,这样的本来应该一组矛盾的组合上却产生了奇异的化学反应,使整部作品一气呵成,让观者大呼过瘾。

结语

最后,哥特文化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奠定了自己的风格基调,虽然在问世年代被冠以野蛮、血腥、恐怖、诡异的低价值帽子,但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在主旋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纵观英美文学史,哥特文化对英美文学都起到了推动促进的作用,它通过神秘主义、恐怖气息和诡异效果的传达来表现整个社会中阴暗及不光彩的一面,这也是对这些现象最为直接的批判手段,所以哥特文化可以直指人们的心灵深处,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是一项重要文学派系,相信在将来这样的“神秘”基调也会被传承下去。

[1]张江梅,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因子”[J].当代文坛. 2010(02)

[2]李昕潮,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女性哥特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作者单位: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姜鹤)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哥特式哥特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哥特兰:不依赖空气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张悦然:哥特少女已成熟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
英国文学经典化的溯源研究——回顾与启示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
Brief Analysis of Wordsworth’s Conception of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