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三重奏”

2014-12-09陈惠萍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9期
关键词:复习课历史教学中考

陈惠萍

摘 要: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如何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复习课的功效,帮助学生从容地应考,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指导学生复习课的教学尤为关键,高效的历史复习课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 中考 历史教学

中考历史复习受时间紧迫、知识众多、内容零散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历史复习课的实效,帮助学生从容地应对中考,是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作者结合多年的教研经验,谈谈三点个人见解。

一、用好“标”

1.正确处理《历史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标”是指《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历史课程标准》)与《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历史科)》(下文简称《考试说明》)。《历史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则是地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量身定制的考试蓝本,是地方组织中考的命题依据。为此,初中历史教学不可能离开《历史课程标准》,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更是要依托《考试说明》有针对性地进行。可见,《历史课程标准》指导《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受制于《历史课程标准》。事实证明,正确处理好《历史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之间的关系,对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认真领会《考试说明》中的命题原则、范围与要求

《考试说明》规定的命题原则体现了课程改革新理念: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其反映的考试目标明确,力求体现本地学生的学业水平。

《考试说明》规定的具体范围包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以及乡土历史的相关知识。《考试说明》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对初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依次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后一层次的要求包含前一层次的要求。例如,“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是属于运用层次的知识点,教师不仅仅是指导学生简单地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事实并进行评价,而是要指导学生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与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内在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辩证地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的命题原则、明确《考试说明》的范围与要求,这对于中考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大有裨益。

3.紧密结合《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把握主干知识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逐条解读《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明确要求学生不仅对《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要了如指掌,而且对《考试说明》的每个要求做到胸有成竹,准确地把握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加深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熟练程度。事实证明,紧密结合《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恰当地把握历史主干知识是提高复习课教学实效的基本途径。

例如,复习“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时,教师指导学生紧扣“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个主干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左宗棠这个人物的基本史实,甚至可以拓展到乡土历史中“福州船政局”这个重要知识点的复习。通过这样的复习课教学,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把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上好“课”

1.重视基础,回归教科书

高效的复习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初中历史知识虽然千头万绪,但是只要紧扣基础知识,对照教科书中重要的课节等内在的知识点进行条理化的梳理,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不过,复习课绝不是炒冷饭,不是按照新课重复上一遍,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也和新课的教学设计大相径庭。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复习课准备的PPT相当精美,搜集的材料众多,课堂容量也很大。但是,其复习的历史基础知识大多游离于教科书之外。这样的复习课看起来似乎不错,倘若随堂测验,以巩固所复习的基础知识,相信学生的表现必定是另一番情形。实际上,复习课不仅要注重教学实际,讲究复习效率,更要重视基础,回归到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帮助学生找到教科书中相对应的知识点,并标注重要的记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得心应手,翻书自如,真正帮助学生做到听得进、记得下、考得出,发挥最佳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才是硬道理。

例如,复习“闭关锁国”知识点时,教师指导学生快速地查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8页,从原因、具体表现、影响等方面入手,对“闭关锁国”作一个深入的了解,并标记成重要,以此节省考试的时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道理。

2.构建网络,知识系统化

初中三年六册教科书加上乡土历史,呈现的知识点众多而且比较零散。教师如果不加以整理,复习课出现线索模糊、要点不清、思路紊乱,学生就会学得吃力、束手无策。再加上其他学科的挤压,复习历史学科的时间是微乎其微,最终由于准备不足,学生匆忙应考,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重新归纳整理。依托《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以专题的形式归纳、比较,整合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历史发展的趋势。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历史主干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笔记,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复习“戊戌变法”时,可以连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知识点,按照“探索历程、学习西方内容、代表人物、口号或纲领、主要活动和历史作用”等项目制作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表格,这样就把《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干知识大多归类其中,一目了然,这种做法深受学生青睐。

同样还是“戊戌变法”这个知识点,还可从时代背景、时间、改革者、改革内容和结果等方面列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中外历史的比较,从而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实效。

3.适当练习,促能力提升

由于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平时不用怎么复习,不用另外花时间做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只要考试时翻翻书,找找知识点抄下来就可以了。要知道在规定的60分钟内,从头到尾翻书找答案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况且有的题目在教科书中没有明显的答案,而是考查归纳、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结果是教科书还没翻完,考试时间就结束了,成绩当然不理想了。由此可见,即便是开卷考试,平时必要的练习也不可或缺,教师要精心备课,梳理相应的主干知识,精选典型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强练习,训练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考出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加强基础知识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归纳、概括、综合以及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诚然,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对于提升各种能力大有帮助。但我们反对题海战术,决不能让陈题、滥题耗费大量的精力。实践证明,中考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只有致力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选好“点”

“点”是指学年度发生的社会热点。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历史大多会结合本学年度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这些社会热点加上教科书上的重点,往往是中考历史命题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积累资料、选择资料,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联系社会实际。在复习迎考阶段,教师要时时关注这些热点问题,尤其是要选择好学年度的热点素材将其与《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以及教科书的重要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热点素材更要精心挑选并充分地加以利用,这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毋庸置疑就是学年度的时政热点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利用这一素材,结合教科书上关于中国共产党历次会议如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些重要的史实,形成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更加系统地复习。

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这也是学年度的热点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查找教科书中有关毛泽东同志的重大史实,如中共“一大”、“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和“开国大典”等重要的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二战”爆发75周年,两次世界大战问题就成为本年度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其中的萨拉热窝事件、诺曼底登陆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引导学生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了解两场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等知识,进而让学生深刻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总之,在中考历史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及早谋划,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复习效益,最终考出理想的成绩,这需要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不断地探索、努力地追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复习课历史教学中考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