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人物 感神奇

2014-12-09杨敏芬宗文菊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女娲自然段课文

杨敏芬 宗文菊

教材简析:_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女娲补天》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古时候天塌地裂,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奇特,情节简单而神奇有趣,特别是人物集中,特点鲜明,把女娲不畏艰难拯救人类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深深地根植于读者心底。

教学建议:

一、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读准字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品读、赏析做好铺垫。教学分两步达成:

1 学字词,通句子。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课上检查:(1)请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对需要正确认读、正确书写的字词及文中难读的字词进行分类检查,及时纠正读音。(2)本课需要正确书写的字共13个(十个左右结构的,三个上下结构的),教师要分别对这两类字进行书写指导,力求正确、美观。(3)对生字组成的新词和一些重要词语要进行交流,说出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既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又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词语。(4)轮读课文,适时指导,长句、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确保学生能读通、读顺,不读错。

2 理脉络,说内容。这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全文,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能为学生在后面的品读中联系前后文进行感悟做铺垫。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可试着用“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的句子来概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交流,择其重点形成板书(天塌地裂——求雨造船——寻找彩石——炼石补天——留下云霞),然后以板书为依托,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品字词,赏析人物形象

神话中的人物往往是“真、善、美”的化身,要从这些人物身上接收正能量,需要字斟句酌,深入体悟。因此,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末尾处“女娲真了不起”是对女娲的总体感受、概括性评价。教学时,可紧扣“了不起”层层推开,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标点来感受女娲的“了不起”之处,激发内心对女娲的敬佩与赞美。

1 品背景,衬“了不起”。

女娲为什么补天,课文第1自然段有明确的交代,这一段背景介绍能帮助学生感悟女娲的了不起,需引导学生深入品悟。教学分三步进行:(1)自南读,想想巨响过后世间变成了什么样。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太可怕了!)通过这句话中的“天哪”,体会突如其来的可怕程度之深。(2)默读,紧扣重点字词体会可怕之处:抓住“一大块”“黑黑的”“大窟窿”等词体会天塌的可怕;抓住“一道道”“深沟”等词体会地裂的可怕;抓住“熊熊大火”“到处”“洪水”等词体会山冈上大火肆虐、田野里洪水泛滥的可怕。这些自然环境发生的可怕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两个“许多”写出了受害人数之多,“被火围困”“在水里挣扎”写出了情形的悲惨,情势的紧急,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人们“被火围困”和“在水里挣扎”的情景,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当时情景的可怕、悲惨、危急,以及人们渴望被救的迫切心愿。(3)有感情地读,抓住体会过的重点词,一边想象一边有感情地读出巨响过后的“可怕”。

2 品举动,悟“了不起”。

课文在刻画女娲时,除了第2自然段开头有“难过极了”一处心理描写外,其他部分则描写了女娲的做法,教师要布置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体会女娲的了不起。(1)“女娲难过极了。”“极”字突出了女娲内心的难过,她本为神,人间一切都不会影响她,可她看着老百姓受难会如此难过,“善良”的特点不言而喻。原来“了不起”就是心想人类,急人们所急。(2)“她立刻去找雨神,……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立刻”突出女娲的雷厉风行,“求雨”“造船”,表明“了不起”就是心系人们,做人们所需。(3)“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冒着生命危险”突出了女娲的勇敢。揭示“了不起”就是为他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4)“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几天几夜”突出了连续寻找的时间之长,可见“了不起”就是为了人们不辞劳苦、坚持不懈。(5)“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找啊找啊”“终于”突出了寻找的不易,看来“了不起”就是不怕困难、坚定执着。在品读第2、3自然段里能凸显女娲“了不起”的重点句子时要穿插朗读训练,把女娲的善良、勇敢、不辞劳苦、坚定执着、甘于奉献的精神表达出来。第5自然段“炼石补天”极富神奇色彩,彰显的是女娲“了不起”的神力,能让人体会到女娲的确是个伟大的“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的动作词,体会女娲了不起的神力。(1)默读。思考女娲是怎样炼石补天的,圈出动作词(挖—放—炼—装—端—泼)。(2)自由读。读动作词,联系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这些词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3)用心揣摩。你从哪个词上感受到女娲和我们不一样,是个了不起的神?(4)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好动词。这样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还让学生体会女娲了不起的神力,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也为后面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3 摘句子,抒“了不起”。

在深入体会女娲的“了不起”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感激与赞美,教师要让学生对着书上的女娲插图,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让学生把文中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牢牢记住女娲的“了不起”,既帮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梳理女娲的“了不起”之处,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赞美的角度,进行语言训练,以积累为目的,把女娲的“了不起“铭刻于心。

三、讲故事,体会神奇情节

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总是最能吸引人的,课文最后一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云彩,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可信度,使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为云彩和女娲建立了联系,使女娲这个人物能常驻人们心间。本环节教学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这个神话故事,传播这个神话故事,并在讲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于无形中受到熏陶。1.准备。根据板书“天塌地裂——求雨造船——寻找彩石——炼石补天”熟悉故事情节,把握故事重点。引导学生分辨出故事并不是每一部分的分量都相同,如“求雨造船”写得最为简单,让学生初步感知“有详有略”。2.练习。四人一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讲一讲,力求语句流畅,有声有色。3.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看哪一组讲得最为生动、具体。4.提升。把这个神话故事完整地讲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也感受女娲的了不起。

四、拓资料,感悟神话魅力

要让学生感悟神话的魅力,光靠《女娲补天》一篇神话故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1 课文开头第一句“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其实就包含了另一个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可让知道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

2 让学生交流一下还了解哪些神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3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女娲自然段课文
女娲
秋天
女娲造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