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2014-12-09赵静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蔡桓公小病扁鹊

赵静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故事讲述了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而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人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做到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了解扁鹊

1 播放故事《银针救太子》,提问: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指导书写“扁鹊”。

2 介绍扁鹊:扁鹊的真实姓名是秦越人,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走到哪里,就为那里的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喜讯。人们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3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扁鹊医术高明的故事导人新课,意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同桌检查读书情况。

3 指名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正音,纠正停顿错误的地方。

4 回答问题。“《扁鹊治病》的故事主要在讲什么?”

5 扁鹊给谁治病?(板书:蔡桓公。指导学生书写“蔡”。)

6 师: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设计意图]在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学习课文的难度。

三、自读自悟,品析人物

1 理解“名医”。

(1)出示:“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2)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请读课文,用“一”画出相关语句。

(3)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4)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5)小结: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6)出示: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7)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8)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要求:反复读这段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①解释“敷烫”。②病情发展经过:皮肤——皮肉——肠胃——骨髓③扁鹊的治疗方法:敷烫——扎针——汤药——等死,能够治——可以治——还能治——无能为力。

(9)归纳小结:扁鹊对蔡桓公病情的判断很准确,治疗的方法也随着蔡桓公病情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由此可见,扁鹊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所以课文开篇用的是“名医”。

2 朗读感受神医的语言。扁鹊几次劝蔡桓公治病?每次是怎么劝的呢?找到扁鹊说的话读一读。出示:

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要求:仔细读这三句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着急、担心)

(3)读出三次劝说,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

(4)虽然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不愿接受治疗,但是扁鹊一次又一次劝说,从不放弃,从这里你发现扁鹊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板书:医德高尚)

(5)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病死了呢?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蔡桓公?

3 汇报交流。

(1)抓住蔡桓公的语言和神态,体会蔡桓公的轻视、高傲、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2)指名读、齐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4 小结: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差,就如同他的病情一样,一次比一次严重,他根本就不承认自己有病,不肯医治。我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叫——讳疾忌医。(读“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学生说成语的意思:不敢说自己有病,不肯医治。)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让学生围绕“名医”展开讨论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同时,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虽然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但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就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四、深读探究,领悟寓意

1 蔡桓公是不是今天发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那他的病情是怎样恶化的呢?请留心一下课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出示:有一天

皮肤上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十来天后

肠胃里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五六天之后

浑身疼痛

不久

病死了

(2)(板书“渐”)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3)小结:当事物出现细微的毛病时就开始预防,(板书“防”)可以杜绝这种毛病渐渐变得严重,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板书:防微杜渐)

2 当蔡桓公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扁鹊却走了,病人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3 在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我们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揭示课文寓意。)

4 总结: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可为什么很快就病死了?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学生在写作中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既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蔡桓公小病扁鹊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讳疾忌医
小病素,大病饿
小病素,大病饿
宝宝1岁内的“小病小灾”
Free advice?免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