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汉中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思考

2014-12-08郑薇薇杨利霞

绿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山洪汉中市滑坡

孟 茹,郑薇薇,杨利霞

(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局,陕西 汉中 723000)

1 引言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跨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境内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最大直线长度东西为258.6km,南北为192.9km。北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与四川省广元市、达州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地貌类型多样,但以山地为主。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75.2%,丘陵占14.6%,平坝占10.2%。受秦岭纬向构造和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影响,境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造成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60多年来发生在中国的滑坡灾害历史记录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得出秦巴山区是我国滑坡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1]。例如,2011年7月5日11时15分左右,汉中市略阳县城金亚路象山发生山体滑坡,有35m宽、35长、5m厚约5000m3的滑塌体瞬时倾下,造成现场坡底309省道旁一座2层楼房共8间房屋被埋。2011年9月17~19日的天气过程中,17日和18日南郑县圣水镇白庙村3组,牟家坝镇新窑村8组、马仙坝村4组,青树镇双坪村6组、10组,碑坝林场,大河坎镇汉群村、南湖风景区别墅区共7处相继发生滑坡。2012年,汉中市境内共出现6次较明显的强降水过程,每次过程中不同地域中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 已开展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服务

汉中市是陕西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较早的地市,距今已有8年。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地质灾害自动观测网。拥有自动雨量站270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系统、Swan邻近预警系统等。自行研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2007年开发《汉中市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系统》,近年结合数值预报雨量预报产品,目前能通过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预报模型输出6h间隔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2012年始启动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目前全市已普查完成9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滑坡点,建立了分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滑坡点风险数据库。2013年5月开始,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评估工作,初步搭建了地质灾害从监测到预报预警到服务再到风险预警效果检验与评估的完整业务[1~4]。

3 存在的问题

(1)基础监测设施不完备。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降水临界值精确度是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的首要,二者都需要以灾害易发区的详细降水监测数据为支撑[2]。汉中市现有的雨量监测点与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严重不匹配。目前汉中共有加密雨量站270个,但地质灾害隐患点1700多个,不能准确地收集资料进行有效地分析,导致预报预警精确度降低。

(2)汉中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多,小区域特别是固定地点的定量降水准确预报难度极大,导致地质灾害预警准确率降低。

(3)部门联动、共享机制尚未深入建立。汉中市气象同国土部门虽然已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并与2010年签订了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但资料共享特别是实时资料、实况地质灾害灾情仍未真正实现即时共享。

4 对策与建议

由于目前全球普遍以降水量作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是否发布的衡量标尺,因此气象部门在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发令枪”的作用。如何在提供观测数据和传统气象要素预报的同时,结合区域特点,寻找适合本地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工作中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在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上的科研优势是现阶段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中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4.1 建立高频次的全天候雨量监测网

在现有区域站网的基础上,通过加密站点、更新升级设备性能,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4.2 做好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继续做好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普查,完善风险数据库,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的致灾阈值,并在实践检验中进行修订。对本地历史上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找寻规律性信息,进行规律总结。

4.3 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非工程性措施建设

继续加强对降雨性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方法的研究,开展地质灾害损失研究,继续开展汉中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效益评估及评估方法的研究,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对致灾临界雨量指标进行滚动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4.4 健全部门合作和联动机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已初步建立,但机制的发挥亟待加强。部门合作和联动机制尚不健全,设备、资料的共享机制仍需大力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尚在探索中。因此,建立更为紧密的部门联动合作关系,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积极性,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的重点。

4.5 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评估

风险和减灾的有效管理要以完善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为前提,根据风险评价的节骨和风险程度的差异,才能决策出有效的减灾措施[3]。因此开展常规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评估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4.6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气象部门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预报预测水平也取得了进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更快更及时。但是公众尤其农村广大群众,在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后,如何采取正确的防灾避灾行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公众提高对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防控的认知,对提高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乃至提升气象服务的整体社会效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桑 凯.近60年中国滑坡灾害数据统计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3(10):124.

[2]管彧翔.四川省雅江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探析[J].北京农业,2013(8):191~192.

[3]刘晓芳,田兰芬.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展望[J].科技传播,2013(10):123.

[4]梁润娥,李中社,苗高建,等.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1).

猜你喜欢

山洪汉中市滑坡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优雅地表达
致命山洪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父亲迎着一场山洪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