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三大球”路在何方

2014-12-06靳团张宏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球后备职业化

靳团 张宏杰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 上海 200438)

1 伦敦奥运会后中国“三大球”战绩统计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就差强人意,但是在亚洲“三大球”中我国还是独占鳌头。可是近几年,我国“三大球”的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我国“三大球”项目在世界大赛中不但没有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而且在亚洲一直处在领先地位的“三大球”也失去了霸主地位,“三大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确实面临着新老交替的状况,北京奥运会也是我国“三大球”在这几届大赛表现最好的一届赛事,到伦敦奥运会“三大球”的成绩更是惨目忍睹跌入谷底。男篮小组赛五场比赛没有赢得一场胜利而且都是大比分落败,男、女足甚至都没有取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伦敦奥运会也是中国女足首次无缘这届赛事,男排也没有取得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相对于北京奥运会来说女排也在退步。

2 三大球不景气的原因分析

2.1 后备人才的匮乏

集体项目尤其是“三大球”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增大,这与“三大球”体育后备人才极度匮乏不无关系。我国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是通过各个地方体校培养出来的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输送,或者各个省的体工大队培养各个项目的体育后备人才,这种形式基本都是政府部门出钱,队员也是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比赛的。自从以市场化为主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我国“三大球”的后备人才数量始终都是呈递减趋势。以足球项目为例:1990~1995年期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数量为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2000年,下滑到61万人;2000~2005年,降至18万人。到2007年的时候,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5万多人。[1]这也直接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各年龄层次国家足球队员在世界大赛里竞赛成绩的全面落后。体育后备人才的匮乏不单单只出现在足球项目中,篮球和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满足不了国家队的参赛需求。国家队几届大赛都没有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看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而在世界强队这种现象是不常见的。

2.2 联赛职业化程度不高

中国足球在1994年推行职业化,而篮球和排球也相继在1995和1997年推行职业化。“三大球”项目在国内是最早建立职业联赛,但十几年时间过去了,“三大球”联赛离真正的职业化还有明显的差距。以篮球项目为例:我国篮球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充满探索和反复,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篮球的竞技成绩始终达不到国人的满意程度,主要是篮球管理体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尽管职业化已经成为中国竞技篮球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我国职业篮球的体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联赛改革的管理和决策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政府的职责定位决定了国家队竞技能力的发展的趋势。“三大球”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2013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强调,“三大球”项目是社会关注,群众热爱的运动项目。为扭转我国“三大球”项目整体水平落后的局面,近年来体育总局及全国体育系统在工作布局上不断加以突出和重视,采取了诸多对策措施。例如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来培养更多的足球后备人才,为足球职业联赛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

2.3 职业联赛俱乐部与国家体育宏观发展不一致

这两种制度所追求的利益目标是很难协调一致的。俱乐部追求的是如何使利益最大化,所以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俱乐部为了赢得成绩不惜重金聘请外籍球员和教练,从而导致了国内的联赛几乎成为外籍球员和教练员施展才能的舞台,比赛结果靠外援成为普遍现象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开展较早的中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和中超联赛更是这样。国内球员得不到有效锻炼而使球员的竞技能力停滞不前,偏离了联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目的。对运动项目进行职业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升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在世界中的表现,而“三大球”职业化改革的目的目前看来并未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则要从全局出发,不仅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而且政府部门要履行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责。

2.4 金牌诱导下项目发展不平衡

分析中国奥运会金牌项目的分布情况发现,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获得的金牌主要依靠冷门项目。而被称为“运动之母”和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三大球”项目上从来没有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而在世界大赛中在金牌上占绝对比例的田径、游泳等基础性体育项目夺得的金牌数目也比较少,没有达到国人满意的程度。政府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那些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相对较少,但奖牌较多并有望冲击奖牌的项目列为重点,而涉及面广、投入大、周期长的“三大球”项目由于资金短缺,后备人才培养严重不足阻碍了“三大球”的长远发展,使之在世界大赛中日趋衰落。

3 “三大球”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强化后备人才培养

全运会对足篮排“三大球”实行特殊政策,冠亚季军都可获得金牌,分别按照3、2、1的数量计算。除此之外,篮球赛场还增加了U 18的青年组比赛;由过去的男、女篮两项,变成了男、女成年和青年共四项,增加青年组比赛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后备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三大球”当中。因此体育管理层要进一步发挥全运会的带动作用,继续坚持并完善全运会设立“三大球”青年组的机制,调动各级体育部门培养“三大球”后备力量的积极性。通过联赛的政策性调整,促进职业俱乐部加强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动“三大球”项目在中小学校的开展。足球项目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校园足球联盟,完善全国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应该把“三大球”还给孩子,把体育还给学校,让孩子真正融入到体育当中,享受体育带来的真正乐趣。大力发展CUBA大学生篮球赛,让更多的篮球运动员既会打篮球,文化课学习也不落后。排球项目推动排球在学校和社会单位的开展,探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措施。“三大球”都要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符合项目规律的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把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锻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三大球”运动项目,才有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参与其中。

3.2 加大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三大球”项目中,外援的参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可增加联赛的激烈程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但过多的外援会影响本土队员的发挥,因此在外援数量的控制应该由体育管理层加以限制,通过国家宏观调控达到两者的平衡发展,既不会影响比赛的激烈程度也有利于本土队员的培养。在政府财政投入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集体项目的投入,不能因为项目周期性长而忽视对集体项目的重视。

3.3 奥运项目综合发展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曾对中国奥委会的一位高级官员说过“如果中国真正想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不仅要在区域性运动项目上继续保持和扩大已有的优势,同时必须在全球性运动项目上取得较大的突破口”。[3]因此要真正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就必须综合发展奥运项目不能只注重我国传统优势性项目,而忽视那些涉及面广、周期长的项目,例如“三大球”。政府引导,提升“三大球”的社会参与程度特别是借助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使更多的人参与“三大球”项目,扩大项目“三大球”的社会基础。不能把夺得的金牌数量作为参与奥运会的唯一目标,我们应该把奥运会作为宣传运动项目的途径,利用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宣传“三大球”项目,通过奥运会促使本国青少年更多的参与到运动项目中,带动某个项目在某个时间段的热潮。

[1]李卫东.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政府职能[J].武汉体育学报,2013,47(10):73-76.

[2]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R].2013.

[3]杨铁黎.职业篮球市场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9-45.

[4]李旭东.竞技体育强国视阈下的中国三大球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8).

[5]李晓忠,支俊才,张瑞洁.我国经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政府职能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2):47-49.

猜你喜欢

大球后备职业化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数理:大球和小球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有多少盏灯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