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①

2014-12-06王海燕杨薇唐振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型文化产业转型

王海燕 杨薇 唐振宇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事体育部 黑龙江大庆 163319;2.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辽宁大连 116024)

资源型城市是因当地的资源开发而形成、发展,并且其资源型产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1]。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上基本遵循“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资源开发周期,现有数据公报显示,我国现有资源型城市之中的2/3已经进入“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阶段,城市转型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依据现有理论,城市转型的关键是产业转型,或者说产业结构调整。体育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获得了“永远的朝阳产业”的赞誉,其所具有的高附加值、易传播、相对性密集劳动的产业特征,及体育文化内蕴的精神内涵,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1 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意义

1.1 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产业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根本任务即在于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由于受城市发展突发性特征及城市发展的单一性目的特征影响,资源企业所属的第二产业在产业总体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主体地位,部分城市的第二产业占城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70%,个别城市甚至超过80%[2],而体育文化产业相对集中的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比重较低,已经严重偏离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所提出的标准。同时,资源型产业作为城市的主体产业,对城市的人口、自然环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城市人口构成为例,现有资料显示,阜新市煤炭业矿区人口则占全市人口的60%左右,大庆市石油开采业及石油化工业相关从业人员则达到城镇职工比重20%左右。由于城市发展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导致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城市产业结构上表现出了单一性、超重性、稳态性的发展特点,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一般性城市[3]。因此,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获得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扶持,体育文化产业也将随之迎来发展的契机,进而实现其促进经济发展及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

1.2 丰富城市文化,改善城市形象

文化缺失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4]。相对于一般性城市,这一问题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上更为突出。城市建设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相对一般城市更为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积淀,城市形象主要以其资源产业为主要反映,例如“油城”、“煤城”、“钢城”等。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城市文化对于城市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断探索从不同角度重塑城市文化形象。多座城市从体育文化角度出发,丰富城市文化形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北京提出的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哈尔滨提出的建设“冰雪运动旅游城市”[5]等。因此,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城市形象的改善将必然随之推进,对原有的以服务于生产的价值观统领的城市体育文化进行重塑也将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如何将体育文化要素纳入到城市文化体系,发挥体育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功能,将成为资源型城市文化重塑的重要命题之一。近年来,伊春市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不仅发挥了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城市定位及城市形象的转变,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森工型资源城市定位,城市形象向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城市快速发展。

1.3 促进就业,释放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

受资源产业发展周期性特征影响,我国的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产业相继进入了衰退阶段,以辽宁省的阜新、抚顺,黑龙江省的鹤岗等城市为例,在短时间内陆续多个主要矿场报废关闭,城市经济萎缩,资金紧张,失业人员增加,就业压力剧大。现有统计表明,我国城镇失业率超过20%的最严重城市分别是阜新、本溪、抚顺、辽源、鸡西和鹤岗[6],均为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背景下,社会矛盾在短时间内迅速激化,对社会的稳定及城市产业转型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城市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挥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同时,相对于一般性产业,城市体育文化产业所具备的特有的维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功能,可以释放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将表现出更为特殊的意义。

2 资源型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对体育文化产业作用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

由于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围绕资源型企业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就城市整体经济建设上与一般性城市相比,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更为深远。虽然在西方国家,体育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甚至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预言:体育文化产业将成为世界四大产业之一[7]。但是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与一般性城市相比,更倾向于接受非生产性的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体育文化产业的作用认识明显不足,观念保守,通过对鞍山市、大庆市等多个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城市转型规划中基本未提及或甚少提及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2.2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缺乏规划,优秀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对体育文化产的作用认识不足,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体育文化产业始终处于无序、混乱的发展状态,体育文化产业的各组成部分各自为战,缺乏系统的配合与协调。即无法实现保持现有优势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潜力较高的新兴体育文化产业;也无法实现优先发展对其他文化产业拉动性较强的体育文化产业,如体育文化休闲业、体育文化旅游业。受发展规划缺乏限制,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在体育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培养上也表现出了供、需矛盾的发展态势,单一的体育运动技术性人才明显过剩,而熟悉体育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规则,具备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的优秀管理人才则明显匮乏。

2.3 行政管理机制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束缚与制约

长时间以来,受城市发展历程影响,我国资源型城市表现出了产业结构单一性、城市发展突发性及政府、企业高度混合性等特征[8]。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现有的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在产权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与资源企业,在管理权上,则表现出了条块分割与交叉管理相互混合的特征。政企、地区、部门等不同团体围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断进行博弈,体育文化产业整体难以获得一个稳定的、持久的投资与发展环境。

3 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3.1 明确体育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从本质上而言,体育文化产业相对体育文化事业更倾向于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体育文化产业主要依托体育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存在,是人们体育精神生活以消费状态形成的产物。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体育文化产业与体育文化事业在本质追求上应该是一致的:即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体育文化产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充分发挥体育文化产业的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作用,通过传播优秀体育文化精神,引导城市居民行为规范,缓解社会矛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转变城市形象。

虽然近年来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得到各资源型城市政府广泛的关注,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的制约。总体可以概括为两个现象:“越位”与“缺位”,最终表现出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限制与扶持力度不足。因此,在明确了体育文化产业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资源型城市政府必须克服“政府本位”思想的影响,对部分具体体育产业领域进行放开,避免管的太多、太宽,即担任运动员又担任裁判员。同时,加快体育文化产业立法与政策法规的供给,为体育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及政策支持,以实现体育文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2 制定发展规划,培养与引进优秀人才

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城市发展已经经不起“不怕失败的改革”尝试,因此科学的发展规划,是资源型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体育文化产业有不同的具体组成部分构成,除体育器材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外,其他诸如体育竞赛观赏、体育健身等,基本属于第三产业范畴,相对具备密集劳动特征。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应根据城市具体实际情况,优先发展依托现有资源可以快速实现产业效果的体育文化产业。例如,依托森工资源,开展运动旅游业,依托现有劳动力发展体育制造业等。近年来,伊春市就通过广泛开展的生态旅游、运动旅游,迅速实现了产业转型,即解决了资源企业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问题,也重新塑造了城市形象。

根据具体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有侧重点的培养与引进优秀管理人才与创新人才是实现资源型城市体育文化产业迅速、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创新是体育文化产业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的核心任务(这里所提到的创新,既可以是世界性的大范围内的创新,也可以是资源型城市内部的小范围的创新),只有通过引进创新人才,才能开发出创新的体育产品,只有优秀的管理人才,才能保障这新创产品的高效生产与销售。因此,资源型城市可以通过与专业高校、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政策优势,引入具体项目与优秀人才,克服人才瓶颈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限制。

3.3 转变体育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规律将在资源配置上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资源型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制度与体制塑建必然要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核心任务是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改革。由于历史条件影响,我国资源型城市现有的体育文化产业普遍带有公有制的烙印,投资主体分属政府或资源企业。因此,必须积极推动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单位的改制与改组,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建立与管理国有资本控制的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单位。同时,探索城市体育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例如通过股份改造、组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引入自然人、民营、外资等各类投资者,以推动城市体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实现城市体育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为国有资本退出体育文化产业具体操作领域奠定基础。

4 结语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将不可避免。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产业转型;丰富城市文化,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就业,释放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等多元的社会意义,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从现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转变价值观念,加大对体育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管理体制等方法或路径来最终实现体育文化产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价值目标。

[1]吴春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6.

[2]贾庆,卜正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74.

[3]王海燕,姜君,张宇峰,等.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城市体育文化塑建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7(12):22-26.

[4]王旭晓,王敬川.宜居城市与城市文化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6):123-129.

[5]宋振镇,邢尊明,张剑珍.体育文化产业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17-21.

[6]刘文启.阜新经济转型二年来的回顾与展望[J].资源·产业,2003(6):35-37.

[7]郑祥荣.现代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16-18.

[8]葛长发.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5):27.

猜你喜欢

资源型文化产业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识别及转型升级对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