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女子短跑400米项目的训练量安排①

2014-12-06任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训练量乳酸有氧

任伟

(吉林农业大学军体教研部 吉林长春 130118)

1 少年女子短跑400m项目的生理学和训练学基础

1.1 少年女子400m跑的能量供应特点

1.1.1 三个能源系统及其特点

能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证明,人体运动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利用和转移,这些能源物质有磷化物(ATP)、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磷酸原系统能够快速高功率输出功能,在女子400 m跑的开始阶段和高速冲刺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乳酸能系统是女子400 m跑的主要供能系统,在极量运动的能量供应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运动30 s时供能速率达到最大;有氧氧化系统是女子400 m跑恢复时的主要供能系统,有研究表明,在400 m跑中其所占供能比例在5%左右。运动开始后各个能量系统基本都是同时动员的,只是达到最大输出功率需要的时间不同,因而发生作用的时间是交叉的,作用效果是综合的。

1.1.2 少年女子400 m跑运动中有氧和无氧供能的比例

运动开始时,三种供能系统同时产生作用。最新少年女子400 m跑项目中有氧供能的比例测定的结果(特别是少年女子初级选手)为有氧功能占52%,无氧供能占48%[1]。通过最大氧亏积累法和血乳酸—磷酸法测定和计算得出,在少年女子400 m跑中实际上有氧供能的比例要比我们以前认为的大得多。有科研人员分析了少年女子400 m跑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关系后认为,运动员经过专项训练之后,无氧代谢供能逐渐达到最高水平,但有氧供能水平还可以逐渐增加[2]。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少年女子400 m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就要加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1.2 少年女子400m运动员的生理特征

1.2.1 少年女子400 m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

有氧代谢训练对少年女子400 m选手很有益,它不仅能帮助运动员提高氧承受量,缩短恢复时间,而且能使她们完成时间长、运动量大的节奏耐力训练。这种训练量的安排在减速阶段仍然具有节奏性,保证了专项后程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更重要的是,这种训练提高了运动员基本能源——磷酸盐的储量。

1.2.2 少年女子400m运动员的无氧工作能力

400 m是一项缺氧项目,氧吸收量低于提供三磷酸腺苷的需求量,400 m跑的能源主要由高能磷酸盐的衰竭和糖元的分解成乳酸获得的。

1.2.3 少年女子400m运动员的肌纤维特点

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能使快慢肌纤维体积出现选择性肥大。少年女子400m运动员要全面发展快慢肌的机能能力,优先发展速度力量,减少和控制力量耐力的训练,确保肌纤维选择性地增大和增多。

1.2.4 少年女子400m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特点

400 m跑对生理机能影响很大,其负氧债程度接近中跑。所以400m跑即要求能耐受缺氧引起的乳酸大量堆积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求内脏功能强有力、机能潜力大。特别是少年女子400m跑运动员绝对速度还没有最后形成,对发展心肺等各器官功能,提高身体机能潜力提出更高要求。

2 决定少年女子400m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生理学和训练学因素

2.1 乳酸的生成与消除

制约400m竞技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人体内能量的产生和动员。体内能力输出快而持久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根本,跑的技术是取得优势的外在表现形式。少年女子400m跑项目中,乳酸在供能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最终产物,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重要氧化基质,还可以在肝脏内经糖的异生途径转化成葡萄糖,同时导致疲劳产生[3]。少年女子400m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主要受限于肌肉糖酵解供能能力、血液缓冲乳酸的能力和机体特别是大脑皮质度酸性环境的耐受程度或耐受能力。

2.2 速度与速度耐力水平

速度耐力训练是少年女子400m跑训练负荷安排的重点,速度水平决定了速度耐力的最高强度即速度耐力中的速度因素而有氧代谢能力决定了速度耐力的持续时间。

2.3 训练量增大必然会使训练强度减小

少年女子400 m短跑运动员训练特点之一,就是在大负荷训练的基础上,注重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提高。

3 结论

3.1 体能是少年女子400m短跑项目的主导因素

少年女子400 m短跑项目是体能类项目,因此体能是其主导因素,其基本生理特点是肌肉活动的强度大,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要供能方式。

3.2 运动训练的负荷

运动训练的负荷实施对人体适应性改造是全方位的,运动成绩的提升是机体整体性提升的综合效果。所以应保证基础训练的多样性,必然要实施建立在有氧能力基础上的大训练量训练过程。

少年女子400 m短跑运动员必须重视有氧训练,完成一定训练量的积累。基础训练期,量的积累对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能否出成绩是个基础。

3.3 训练计划的制定

制定训练计划要清楚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运动负荷过程的一对矛盾,应考虑把训练内容通过多次课来完成,以保证在较大负荷强度基础上的连续负荷量的积累,同时把有氧训练内容有机地安排在训练量安排的不同阶段,以确保量变到质变的有效过程。

[1]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62-63.

[2]万文君.速度耐力跑运动员乳酸耐受训练理论与实践[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1):51-53.

[3]王伟梅.中日短跑训练理念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6).

[4]陈泷,祁雪梅,李志远.影响男子400米跑成绩的因素及训练方法[J].内江科技,2009(1).

[5]芦忠文,宫本庄,张也.提高我国400 m跑项目水平的理论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4).

[6]陈泷,曹晓晓,马达.论400米跑的速度及训练[J].内江科技,2010(2).

[7]王宏威.我国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速度分配分析的研究[J].运动,2012(6).

猜你喜欢

训练量乳酸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