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实现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4-12-06王雅慧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育教育

王雅慧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49)

拥有健康的体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前提保障之一,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应该消除对社会的恐惧,以青年一代的特殊风采,肩负社会重任,完成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更应该具备健康、强壮的体质,只有“硬件、软件”齐全,才能重装上阵,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结合当下教育改革,选择合适的体能锻炼,强化体育教学势在必行。

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在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影响下,很多学校重视实践课程,而忽视理论教学,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将大部分课时安排给实践环节,而课堂理论教学占有比率相对很少。高校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忽视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这也是导致课程安排不合理的原因之一,同时,学生自身缺乏体育意识,单一认为体育只是课堂教学环节,往往忽视自觉参加锻炼。因为理论课程安排不合理,造成体育理论知识不足的学生大有人在,并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发挥运动技能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多,致使学生课下无法进行合理的自我锻炼,不合标准的训练方式也容易引起意外损伤,造成体育事故发生。这不仅没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学管理者应该对理论教学关注度大一些,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结合实践培训,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不能让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教学模式陈旧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司空见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教学地位的教学模式,是前苏联最初提出的教学模式,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随着教学的发展,在21世纪,还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教学必然阻碍教育发展。现有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仍然以中学体育训练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能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新力,原有老式的教学缺乏调动课堂气氛的元素,使得体育课堂活动单一,训练方法陈旧。传统体育教学,依据教师定的教育训练课程进行训练,侧重教学课程秩序的维护,而对新教学内容的创造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给人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这种身体体育式教学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1.3 终身体育意识不强

体育改革中,高校也增加了试验内容,但是就目前来看,并不乐观,对教学影响并不大。体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将教学中心从技术教学到增强体质教学转变,教学观念也要改变,从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开放观念转变。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建立健全新世纪教学理念,使其形式更加灵活多变,更具创造性。现行体育教学中,有很多体育项目规定墨守陈规,技术难度系数大、损耗体力大、健身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锻炼热情,严重影响教学品质,适得其反,可能未达到强身健体,更多的是体能损耗。学生体育课堂上接受的传统教学观念,一是不能达到强身目的,二是不利于增强自我锻炼意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缺乏训练器材或者未能找到合适的项目代替学生时期接受训练的项目,可能久而久之就放弃了锻炼。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不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1.4 教学组织形式和体育考核制度滞后

目前高校组织教学多为班级教学为单位,在进行训练时并不区别男同学女同学,授课相同。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其中包括身体、性别、体能素质等方面。由于个体差异性,学生所具有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有的比较擅长体育,在体能训练时轻而易举地通过教学任务的考核,而有的同学天生缺乏体育天赋,自身素质较弱,尽管努力也不一定体育达标。这种个体差异一旦忽视,那么可能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负担,有的甚至产生消极情绪,对体育课较为恐惧。这种教学考核模式,在现有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显然不符合教育要求,体育考核应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量化考核,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式训练,将体能较好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训练考核,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单一训练,结合身体情况作出有效评估,制定考评手段。力求让每一个同学通过体育训练强化自我,增强自信。

2 高校体育特色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改革成效取决于改革力度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方向的确立。加强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实际考察点,从学生的体能考虑,将强身健体作为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健康教育,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教学理念与“终身体育”理念完美结合,达到全面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终身体育理念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尤其是终身体育,由于人身体素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保障,只有有了好的体魄,才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才能在社会压力面前,挺身前行。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国家的重托,对现在大学素质要求更加严格,作为培养大学生摇篮的高校,更应该注重体育建设,将发展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项目之一,遵循时代发展规律,培养具有良好体质的新一代大学生,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2.2 完善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新标准下的教学目标,讲求健康教育,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必然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将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以往的体育锻炼讲求竞技,讲求增强体质,但是现有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更多地侧重于健身,通过合理的训练进行强身健体,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培养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运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科学健身,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增强体质。体育课堂本应该就是一个综合课堂,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也包括体育技能的传授,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学重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解释:第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知识信息量的传授,结合实际进行体育训练,满足学生多样需求;第二,体育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讲授,将健身方法与体育训练完美结合,达到二者融合的目的。在“健康第一”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改善教学方式,考虑学生差异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为走上社会奠定基础;第三,简化运动项目,创新运动方式。传统的体育项目,相对来说要求体能、体质都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不能适应训练过程,对体育失去了兴趣,为了再次燃起学生的热情,高校体育应该降低难度系数,简化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结合学生体质进行编排,重新设计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项目;第四,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增设现代体育项目,比如游泳、武术、健美操等运动,不仅给学生新的感受冲击,更能弥补体育教育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兴趣,最主要是通过增设新课程,强化学生自我健身的意识。

2.3 改革体育考核制度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成绩是否合格,很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也忽视了教学的目的,这种只追求教学成绩,忽视教学目标的陈旧教学理念,严重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体育考核制度在教育改革中必然成为重点改革项目,因为只有健全的考评体系,才能保障教师工作做到位,才能判断教师教学成果是否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结合体育知识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结合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发育,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才能通过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计划,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才能真实反映学生整体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考核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要结合教学任务;另一方要结合学生体能,只有综合考虑问题,才能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2.4 打造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在素质教育提倡下,教师教学重心有所侧重,但是教师是读书育人的前提保障,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力量,教学开展才会顺利,高校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应加大投资力度。第一,高校对教师队伍加强培训,提升科研能力。体育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一样,应该通过学习培训进行知识的补充,定时为自己充电,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第二,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优化教师结构。激励制度在任何领域都起到同样的作用,那就是鼓励人们开拓进取,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本岗位奉献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例外,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主要结合科研、交流等活动形式,对全体教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教师创新意识,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合理的教育激励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学人才,通过自我提升,完善知识框架,适应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1]周红萍.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体育与科学,2001(1).

[2]李立平,曾石山,刘志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

[3]杨建平,张秋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题解教育『三问』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