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体育课小班化教学探讨①

2014-12-06朱庆胜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8期
关键词: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

朱庆胜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淮安 223200)

近年来农业类院校招生规模不断下降,作为百年农业类老校,我校招生趋势也是如此,每班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原来每班50人左右,最多有60多人甚至70多人一个班,现在平均每个班30人左右,最少的10多人。对江苏省近几年来初中生的生源数量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的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我省近5年初中生招生数年平均减少7万人,初中毕业生生数相应的也在逐年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体育课教学进行了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对于体育教师如何适应新要求提出了新的课题,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为构建创新课堂教学务实基础,这成为教师因材施教的因素。

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实践,我认为体育教学中虽以几个小班化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但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对学生的了解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以学生主动实践探索为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是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1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创新条件

1.1 小班化概念

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较少,较少到底指多少。在教学实践中,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一般研究表明不超过25人,一个班级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就越多。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所以我认为小班化教学学生数量应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

1.2 传统体育课大班教学现状

在传统大班的教学活动中,维持秩序不得不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的站位问题,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堵墙,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之间的人际空间相对增大,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师道尊严的感觉。试想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平等相处呢。也许教师只能以一种威严的面孔出现,才能让整节课得以顺利进行。在这种人数众多的大班级内,客观上阻碍了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部分学生获得了这种机会。而对于没有参与的学生来说,事实上就是受到了一次不公平的待遇。那么这部分学生会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会不会失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与教师之间产生生疏感,甚至是抗拒心理。

1.3 小班化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条件

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个前提──在班级的人数适度的情况下进行。而小班人数适中,课前备课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素养和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人数适度、教学器材齐全、教学场地充足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目标和练习。

例如:排球教学中,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更好的提高垫球能力,依据学生基础差异,性别不同进行分组,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轮流到每组分别指导。并评价对4个不同水平的小组进行表彰,激励学生对垫球的信心和兴趣。小班化教学在学生数较以前少一半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师辅导的时间,学生的垫球能力大幅度的提升。

实践证明,以前实施分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并且个别指导。真正的是所谓技术好的“吃不饱”,技术中等的刚刚好,技术差的“吃不了”,而在小班里,教师完全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因材施教真正得以体现。

2 小班化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调整课堂结构,去适应教学内容多元化、娱乐化、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享受体育”的目的。例如:在《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对跳跃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让学生模仿“单足跳”“换脚跳”等练习;对跳跃能力中等的学生采用跳跃障碍物的练习;对跳跃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跳跃橡皮筋摸高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分层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量满足不同体质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娱乐性,让学生通过游戏进行创编练习,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在创新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增长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满足了每一位学生不同的需求。

3 小班化课堂教学使资源利用率大为提高

体育设施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化学校教学设施配置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的。而在以往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中,体育教师都深有感触:体育器材缺乏,场地狭小,上课班级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师施展创新手段的机会,造成体育教学效果差,学生无兴趣。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今日,这一切都大为改观,师生如鱼得水。塑胶场地美观、安全,由于学生人数减少,体育器材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实践中,有女老师采用艺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完美实现了律动替代准备操。例如: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在准备活动加入了音乐元素,让每个同学跟着音乐节奏进行创编,采用轮流做领操员,轮流做体育锻炼的小组长,轮流做示范员等等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适时换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师生的互动中,在笑声中洋溢开来。小班化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提供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中不断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4 小班化教学使学生的运动能力与体育素质明显提高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中专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左右,此时体育技能一旦掌握,运动兴趣浓厚的话,这项运动或许将伴随学生一生。由于小班生员少,体育资源配置优,运动密度必然提高。例如:在篮球运球的练习中,一个班级24人使用两片篮球场,4人一组,只要6组即可完成。一组往返费时20s,在2min内,每一位学生可以完成1次练习。这样的密度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增强是有利的。又如:实心球投掷练习,由于体育资源配置优势,器材多,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人手一球或2人一球,这样的练习密度是可观的。

5 小班化教学,学生的运动强度大效果好

由于小班化体育教学的运动密度高,对于学生要求的达到,因材施教形成收放自如的境界,“短、频、快”教学手段屡屡奏效。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为提高学生的臂力,跳跃能力,教师不断变换游戏内容,创编出新奇的游戏方法,如:“跳障碍走路”“推小车”“背人”等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臂力、跳远能力,还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来引导学生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不同的游戏方法中玩中学、玩中练、玩中感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练习的强度。在快乐中,使兴趣转变为学习的习惯,达到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目的。

小班化教学依靠体育资源配置优势,从心理学来说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从而在学生心理中对体育课产生喜爱。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无疑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有的在练习尝试运球,而且运球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单手运球,有的变向运球,有的胯下运球,有两人传接球的、模仿明星在指上玩篮球的,有练习投篮的。这种教学效果非常好,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小班化体育教学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想象,小组结合,集体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由此可见,在小班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教材、拓展教材,要充实教材的兴趣化、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渴望学习、练习的欲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类学校小班化教育会象雨后春笋一般得到蓬勃的发展,并会给体育教学带来积极效果。小班化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技术、练习方法,还要将体育教学进行延伸,要进行学科间的渗透,要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等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丰富体育教学,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引导,成为综合性的优秀人才。小班化体育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去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1]刘宁.职业学校体育开展小班化教学的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5).

[2]邱婷.小班化教学在职业学校中的的渗透与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3]许建春.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引入小班化教学的研究[J].吉林教育,2008(28).

猜你喜欢

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班化教育实践问题与对策分析
小班化的“化”
我们的“体育梦”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