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部分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患病调查

2014-12-05王润娟卓强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职工患病率患病

王润娟,卓强

(成都医学院校医院,成都 61050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膳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变快,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MS是指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基本病变,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和高尿酸血症等多代谢异常在人体聚集的一种状态[2]。高校教职工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普遍工作压力大、心理影响因素多、睡眠无规律、运动少。为了解成都高校教职工MS患病情况,本研究对成都3所高校2009年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从而为MS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3所高校的教职工(包括在职和退休职工)共5 562人为目标人群,其中获得完整的体检筛查和诊断实验结果以及调查资料的教职工共计5 489人,男性2 687人,女性2 802人,年龄25~87岁,平均(45.6±8.4)岁,有效回收率为98.69%。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体检内容包括腰围及血压测定:腰围测定要求受检者以肋骨下缘与髂骨上棘连线中点的周径为测量点测定;血压测定要求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1.2.2 实验室检查 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液分析,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项目。

1.2.3 MS诊断标准 以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全球统一诊断标准[3]为依据:在中心性肥胖基础上(以亚洲人腰围作为诊断标准:男≥90 cm,女≥80cm),同时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的任何两项:1)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40mg/dL,女<50mg/d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3)血压升高:收缩压(SBP)≥130 mmHg或舒张压(DBP)≥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高血压;4)空腹血糖升高:≥100mg/d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和临床诊断资料通过EpiData 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职工MS患病情况

按照2005年4月IDF全球统一的MS诊断标准,5 489名教职工通过筛查和诊断试验确诊为MS的患者共564人,MS总患病率为10.3%,其中男性308人,女性256人,男性患病率为11.5%高于女性患病率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职工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及性别教职工MS患病情况[n(%)]

2.2 不同性别教职工MS相关因素的患病情况

男性教职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及高T G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教职工低 HDL-C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教职工高血糖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年龄教职工MS相关因素的患病情况

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高血糖阳性率以60岁以上MS患者明显,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5~60岁人群高血脂阳性率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 HDL-C阳性率在3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MS不同组合类型在高校教职工中的分布

在MS的5种组合中,以高血压+高血脂+中心性肥胖的比例最高占43.8%,其在60岁以上,男性的比例最高,按性别和年龄分组,MS比例最高的仍是高血压+高血脂+中心性肥胖(见表4)。

表2 不同性别教职工MS检测情况

表3 不同年龄教职工MS相关因素检测情况

表4 年龄、性别分组MS不同类型的统计

3 讨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成都部分高校教职工MS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教职工中MS的患病率为10.3%,与吉林大学教职工MS患病率10.14%基本一致[4],低于东南大学教职工MS患病率14.2%[5]和南宁市高校职工MS患病率14.1%[6]。导致该疾病患病率差异的原因除可能与MS诊断标准不同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与生活行为、饮食习惯、情绪调节以及户外活动等密切相关。调查发现,男教职工患病率高于女教职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Hu等[7]的研究基本一致,原因可能与男性教职工抽烟和饮酒现象普遍高于女性有关。近年来,由于人们膳食结构及生活行为方式的不断变化,全球肥胖人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导致MS患病率逐年增高。肥胖与T2DM、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7],且超重或肥胖者,其心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明显增高[8]。中心性肥胖是MS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对象中中心性肥胖占57.8%,且男性高于女性。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9]显示:中国成年居民中肥胖检出率(中心性肥胖)呈显著增高趋势,1993~2004年,我国进行了6次健康与营养调查,其中有4次进行了腰围测量。调查结果也显示了中心性肥胖率从1993年的17.7%上升到2004年的40.6%,上升了22.9%。本次调查结果明显超过往年,最可能的原因还是与近年来人们社会行为、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精神和心理压力相关。其次,高血压也是MS的一个重要组分。在本次调查人群中高血压的检出率为38.9%,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比例逐渐上升,60岁以上教职工患病率高达75.3%。我国曾进行了4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抽样调查,结果[10]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从1958年到2002年,高血压从5.11%上升到18.8%。据国外大规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11]显示,美国为17.5%,日本为17%~22%,新加坡为14.1%。本次调查结果提示:高校职工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研究报道[12]显示,人群代谢异常主要以高TG和低HDL-C为主要特点。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职工高TG检出率为31.5%,明显高于郅淑棉等[13]对河南大学教工高TG的检出率13.2%,但低于卯建等[14]对昆明2 449例人群高TG的检出率39.9%,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各地区饮食习惯和其他行为方式有关。调查结果还显示:高TG检出率以中年组人群居多,且男性高于女性,分析其原因:与中年男教职工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且户外活动偏少有关。高血糖也是MS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本次调查中总检出率为20.3%,其中老年组39.4%,明显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这与李素洁等[15]研究基本一致,提示老龄化是高血糖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高校教职工代谢异常疾病病程长且较易被忽视,因此应加强对高校教职工的健康干预,尤其是对45岁以上教职工的代谢性疾病的知识宣传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改变其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1]Eckel RH, Grundy SM,Zimmet PZ. The metabolic syndrome[J].The Lancet,2005,365(9468):1415-1428.

[2]Grundy SM.The metabolic syndrome [J]. Atla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2011,1(1):1-26.

[3]黄冠华,孙刚.代谢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6):460-462.

[4]王晓晖,许亚平.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普查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5):838-839.

[5]张跃进,王健.某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与腰臀比值和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12):866-868.

[6]李绍刚,黄慧,李必迅,等.高校知识分子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07,29(8):1141-1143.

[7]Hu G,Lindström J,Jousilahti P,et al.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Finnish men and women over a decade[J].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2008,93(3):832-836.

[8]Fox CS,Massaro JM,Hoffmann U,et al.Abdominal visceral and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compartments association with 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Circulation,2007,116(1):39-48.

[9]朱旅云,胡丽叶,李晓玲,等.中心性肥胖与糖代谢异常联系的前瞻性随访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5):457-458.

[10]王文.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与防治状况:续前[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6):407-409.

[11]Winzell MS,Nogueiras R,Dieguez C,et al.Dual action of adiponectin on insulin secretion in insulin-resistant mice[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4,321(1):154-160.

[12]赵冬.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4-78.

[13]郅淑棉,席子明,任翠平,等.高校教工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调查结果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4):75-76.

[14]卯建,苏艳丹,赵滢,等.2449例体检人群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结果分析[J].云南医药,2006,27(5):503-504.

[15]李素洁,赵景波,胡朝晖,等.职工高血糖检出率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聚集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6):514-516.

猜你喜欢

教职工患病率患病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