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体育思想对现代学校体育的影响

2014-12-05徐相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6期
关键词:学报因材施教孔子

徐相斌

(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 辽宁鞍山 114200)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孔子的体育思想是孔子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体育教育的教育家。他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更大。

1 孔子的体育思想可以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提供借鉴

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孔子运用的另一个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学,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对此是这样解释的:“愤者,以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所谓的“愤”是指学生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想要解决问题又苦于没有办法的矛盾心理状态。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谓之“启”。所谓“悱”是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思考后找到了一些方法,但又不太成熟,正处在想向外表达却又难以启齿的另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此时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来搞清思路,明确问题的关键,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此谓“发”。孔子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虽然只有这简单的八个字,但却把启发式教学的全过程生动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深刻地揭示出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先后出现的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并提出了教师在其中应该采取的处理方法。

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只是起辅助的点拨作用。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现阶段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奴隶社会后期,“六艺”教育成为当时各级学校的普遍内容,其中包括体育教育的内容。孔子开办的私学,也是以六艺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他把“学—思—习—行”的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有机结合并融入其教学过程中,是春秋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模板,孔子开办的私塾是当时千万学子梦寐以求的圣殿,能成为他的门生是一种荣耀。明末清初的教育家颜元是孔子体育思想的宣扬者和倡导者,他称孔子是“教天下以‘动’的圣人”,颜元在他的书中对孔子提倡的六艺教育有过多处精辟的论述。在他看来,一个人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有强健的体魄,“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是他的主张。颜元在明末清初的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教育思想和体育主张,对我国清代学校教育有重要的影响。颜元的教育思想有这样积极的几个方面:历史上他最先明确了体育的教育意义;他提出重视实践教学;重视传统的“六艺”教育;强调习动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倡“实学、实习、实用、实行”;我们在他所提倡的这四个方面中不难看出他的教育思想受孔子“学—思—习—行”教学模式的影响之深。

2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教学手段

孔子在其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原则,他提倡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诱导和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达到教学目的。孔子的另外一项重要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这一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也影响至深。孔子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能够做到因人施教,还可以因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施教,孔子的著作《论语》中关于其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例子很多,孔子不仅能够做到这些,还能做到因时、因地施教,而更令现代人惊讶的是孔子还能够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而采用不同的教法,真可谓教法变换的典范。课堂教学中对如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更好更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是因材施教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孔子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特点的观察非常细致,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差异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巧妙实施因材施教。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适龄的青少年,虽然年龄差异不大,但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发育水平、运动技能和知识面各不相同,任课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和了解学生,通过与他们的对话、访问、测试和观察,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在此基础上,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发展的规律和一些问题的成因。现阶段一些学校在教育上过多地强调智育至上,忽视了学校的体育教学,此外学校体育教育方面也发现了一些不切合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这种错误的教育模式最终导致“重智轻体”的现象愈演愈烈。孔子在自己的“六艺”教育中不仅重视体育,还注重体育实践教育,提倡“育心育体”并举。实践证明孔子才是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中国近代很多伟人体育思想和主张都或多或少受到孔子的影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毛泽东早期的体育论述是著名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文章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二号上公开发表。文章中谈到中国古代体育的时候,对孔子主张的饮食饮食起居有节制、讲究卫生及控制欲望和采用驾车和射箭等方法来锻炼身体给予了肯定。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体育的目的不只是养生,重要的在于“卫国”;体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让人“身心并完”。《体育之研究》一文正确阐述了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辩证关系,他认为道德和知识固然重要,但身体始终是第一位的,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无体即无德智也”,他提倡学校教育“宜三育并重”。同时他还批评那些偏德育、智育而轻体育的现象。毛泽东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对孔子体育思想进行研究,研究孔子体育思想对现代学校体育的影响,要从全局出发,要研究孔子体育思想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孔子体育思想中对现实学校体育的负面影响。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对孔子体育思想有一个全面深入和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3 结语

我国现代教育的根本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现实中有些学校把体育教育放在并不重要的位置,忽视了体育的教育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管领导不重视和麻痹思想严重的问题,但轻视学校体育才是关键因素。这些领导应该再好好学习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孔子为榜样,真正把学校体育重视起来,把学校体育作为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来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体育教育的先行者。此外学生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当前有些家长只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升学成为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心理因素漠不关心,也成为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障碍。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靠学校,要想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中最关键的,是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学校受到全面的教育,使体育成为他们终身的爱好,学生如果在学校期间能够在体育上学有所长、学有所爱,那才是教育工作者引以为荣的事。孔子在其体育思想中强调武备,是从国家的安危大局出发,可见孔子把体育实践与国家大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要发展就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要有健康的体魄、优良的道德品质做基础,我们要把学校体育改革抓紧抓好,把学生培养成为博学、尚德、体健的国家需要的有用之才。

[1]陈永军.孔子和柏拉图体育思想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10-11.

[2]王云.孔子的体育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38-41.

[3]李清津,肖三.孔子文武合一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迪[J].宜春学院学报,2009(13):178-180.

[4]韦善干.孔子的健身思想与现代学校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39-40.

[5]宋和平.谈孔子的体育思想[J].渭南师范专科学报,1992(3):78-81.

[6]解毅飞,成永山,丰宝成.孔子体育思想与实践[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S1):24-26.

[7]王贵勇,张军.略谈孔子体育思想[J].昌吉学院学报,2002(1):90-91.

[8]杨文轩,陈绮.孔子体育思想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2):109-113,134.

[9]曹东.孔子的体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43-44.

[10]王斌.孔子体育思想的现代阐译[J].体育文化导刊,2003(6):77-78.

猜你喜欢

学报因材施教孔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