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跳远技术训练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①

2014-12-05何向荣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训练课教练员身体素质

何向荣

(陇西县第二中学 甘肃陇西 748000)

跳远是一般田径运动会及大型田径运动会的主要竞赛项目之一,也是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主要项目。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合格标准》中,跳远运动也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运动项目。因此,跳远这个项目开展的非常广泛。它在体育比赛、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跳远是速度与力量紧密结合的运动项目,跳远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组成,在跳远教学与训练中,起跳是关键技术[1]。在我们的日常训练中,绝大多数的教练员对助跑和起跳比较重视,对助跑与起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但却忽视了腾空落地动作对跳远运动成绩的影响,以致有些教练员在训练中不重视腾空和落地技术的训练,使得运动员的整个技术不够完善。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跳远运动技术也快速发展。在技术动作的不断改进下跳远的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 结果与分析

1.1 影响跳远技术的主要因素

1.1.1 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对跳远完整技术的影响

跳远技术的这几个组成部分是一个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的整体,每一环节的完成质量好坏都会对其它部分产生直接的影响,且每一部分对运动成绩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日常的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忽略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一味的加强助跑和踏板的训练,而忽略了腾空和落地对跳远的影响,导致跳远成绩达不到运动员的极限,使运动员的整体跳远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有效的助跑能促进运动员准确、有力的踏板,而有力准确的踏板能使运动员很好的腾空落地,从而提高跳远技术,使跳远技术更加全面。

1.1.2 运动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影响跳远运动的基本因素之一,若想要提高运动员跳远成绩,应该从相应的有关身体素质着手。因为身体素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它对有效的完成技术动作以及取得优异成绩有这很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影响跳远成绩的素质有很多,它们对跳远成绩的作用也不一样,但起主要作用的是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这两个方面。因此,要想提高跳远运动水平,就必须发展运动员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

1.1.3 运动员心理因素对跳远的影响

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对跳远技术的系统训练,成绩增长很快,但是有些运动员往往比赛是成绩不理想。那是因为跳远技术的成功发挥除了正确完成跳远技术的各部分动作之外,还要实现各部分动作的有机结合完善跳远技术。还有那就是应该更加注重运动员过硬的心理素质。有时差1cm就会犯规,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做保障就算技术做的再完美也无济于事。还有如果不上板的话,同样水平的运动员也许就因为吃这3~5cm的亏就胜负已定。因此,在跳远中心理因素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所以,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应加强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

1.2 跳远技术有效性训练的影响因素

1.2.1 充分准备

训练课之前的准备活动可以很快让运动运进入训练状态,让运动员的大肌肉群参与到训练中来,开始进入到训练前的稳定状态,心肺功能、呼吸机能、血液循环适应训练的负荷,以免在训练出现不良的反应,推迟产生疲劳的时间,克服内脏器官产生的惰性,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增加了皮肤的血流量有助于散热,以便运动员在训练时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准备活动一般结合跑、跳和游戏的形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1.2.2 提高跳远助跑与起跳的有效性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跳远专项训练后,运动员的跳远运动技术己经达到稳定状态,这时候教练员应该注重运动员技术的有效性的训练,使得运动员的跳远技术的到精准。在跳远技术的训练中,有节奏的助跑是准确起跳的基础,而在助跑的过程中,最后两步是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助跑最后两步步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起跳的质量。

1.2.3 跳远助跑稳定性训练

跳远的助跑训练是影响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所在,在训练过程中要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注意。因此优秀的跳远运动员都在努力提高助跑速度的稳定性和加长助跑距离。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男子一般为35~45m,跑18~24步;女子一般为30~40m,跑16~22步,助跑距离的远近根据运动员的具体能力来确定。对助跑技术的训练主要采取短距离的快速节奏跑,结合跳远运动员本身的助跑距离甚至超过他的组跑距离,每次训练课开始都必须跑8~10组的助跑练习,在跑动中经常采取听节奏跑的训练方法。掌握稳定、有节奏的助跑技术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前提,只有具有了稳定的助跑才能使后边的技术动作顺利完成。

1.2.4 跳远起跳技术的训练

起跳准确性是保证快速、准确起跳能力的关键,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发挥,因为起跳能力好的运动员可以放心的发挥助跑速度,不用担心速度过快而没办法有效、准确地完成起跳,在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起跳训练。

1.2.5 应变训练

当运动员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时候,不仅仅调整训练内容。更主要的调整训练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应变的场地器材和训练内容都可以间接的提高运动员适应各种环境的训练和比赛。

1.2.6 训练后的调整性练习

在每次的训练课后教练员也应该安排一些放松性练习,可使运动达到超量恢复。跳远运动的训练主要参与的是腿部肌肉群和腰腹的肌肉,在训练课后教练员安排这些肌肉群的放松性练习,也可以做一些静力性牵张拉伸,使紧张的肌肉群得到牵张、伸展和放松,可有效地消除运动引起的疲劳,加速肌肉机能恢复,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从而可以提高运动员第二天训练的有效性,达到训练的效果。

1.2.7 心理训练对跳远技术有效性的影响

当运动员对跳远运动技术熟练掌握并能取得一定优异成绩后,对运动员技术发挥影响最大的就是心理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正常发挥或者超长发挥都与运动员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关,因为比赛受干扰的因素很多,比如场地、环境以及观众等。对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模拟比赛法、表象训练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运动员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去选择和使用心理训练的方法,以便在比赛中更好的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好的发挥助跑速度和节奏,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发挥自己的最好成绩。教练员在平时的跳远训练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训练方式单一,应把心理训练更多的融入日常训练之中,这样才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更加理想的运动成绩。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在训练过程中紧紧抓住助跑、踏板、起跳和腾空后落地之间技术以及所需要身体素质的联系进行训练。同时不能忽略运动员心理调整和训练后的恢复,让运动员适应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和比赛来提高运动员跳远技术的发挥才是跳远训练的重中之重。

2.2 建议

跳远技术训练时对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要交叉进行,以免运动员只偏向技术而忽略了基本的素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调动运动员积极进入训练状态,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可以预防运动损伤,训练课后做放松性练习,让运动员超量恢复。让我国跳远运动技术训练有更高一步的提高。

[1]张振.对现代世界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及跳远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中国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李霞,王广春.析身体素质对跳远成绩的影响[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王洪.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心理与技术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3):113-116.

[5]郭元奇.关于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47-49.

[6]胡娜.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影响分析[J].广州体育学报,2005.

猜你喜欢

训练课教练员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锻炼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被偷听的训练课
训练课时间负荷量理想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