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调质温度日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小肠形态功能的影响

2014-12-04胡彦茹何余湧程宗佳

饲料工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调质营养物质消化率

■ 胡彦茹 何余湧 陆 伟 程宗佳

(1.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2.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北京 100020)

畜禽饲料消化吸收程度的高低与其粪污污染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饲料消化吸收好,则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就低。饲料调质有助于减少饲料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提高饲料淀粉糊化程度和促进蛋白质变性,从而改善畜禽肠道内环境、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发育和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减少粪污对环境的污染,这对推动生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目前,不同调质温度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已见报道,卢新流(1996)[1]报道了不同调质温度(65、69、76、81、85、90 ℃)对颗粒饲料粉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颗粒饲料粉化率呈下降趋势;Abdollahi等(2005,2010)[2-3]比较了玉米型、小麦型和高粱型日粮分别在60、75、90℃调质后对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调质温度对肉鸡日增重和采食量的影响与日粮类型有关,但提高调质温度不利于改善肉鸡的料肉比;Creswell等(2006)[4]将6种不同的基础日粮分别经65~105℃调质后制粒,结果表明过高的调质温度将降低肉鸡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体重和料重比的降低;Cowieson等(2005)[5]研究了不同调质温度(80、85、90 ℃)条件下的小麦型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数据表明当制粒温度超过80℃时,肉鸡的生产性能就会下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过高和过低的调质温度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肉鸡生产性能有不利的影响,生产颗粒饲料适宜的调质温度为80℃左右,这有助于降低颗粒饲料粉化率和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已有文献中未见有关于经不同调质温度处理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对肉鸡小肠形态结构与消化酶活性影响的报道。本文设置70、80、90℃三个调质温度,研究经不同调质温度处理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对肉鸡生产性能、肉鸡小肠形态结构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文拟通过比较经不同调质温度处理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小肠黏膜形态与消化酶活力间的差异显著性,获得适宜的调质温度,为肉鸡饲料的生产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以生产出高品质的肉鸡饲料,从而提高肉鸡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果和肉鸡生产性能,降低肉鸡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择1日龄艾维茵肉鸡558只,根据体重大小随机分为I、II和III共3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31只,3个处理组间的小鸡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设置70、80、90 ℃三个调质温度,按表1配方将试验料配成全价粉料,将全价粉料分别经70、80、90 ℃调质后制粒,其中1~28日龄肉鸡颗粒料用模孔直径为3.0 mm的环模制粒并破碎,29~49日龄肉鸡颗粒料用模孔直径为1.8 mm的环模进行制粒,随机选取其中的一种饲料饲喂其中的一组小鸡。

1.2 肉鸡全价粉料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肉鸡全价粉料配方及营养水平

1.3 试验地点

本试验在江西省饲料科学研究所肉鸡试验场进行。

1.4 饲养管理

试验分1~28日龄和29~49日龄两期进行、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所有肉鸡均按常规饲养管理及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1.5 样品采集

1.5.1 饲料样品

记录每天每个重复组肉鸡的喂料量和剩料量并抽取饲料样品、粉碎后于4℃冰箱温保存。

1.5.2 粪便样品

分别在试验的第4周和第7周收集各重复组鸡只的新鲜粪便并称重、剔除羽毛杂物、混匀后按总重的1/10~1/50取样、然后每100 g鲜粪加入10%盐酸10 ml、充分混匀、于65~75℃鼓风烘干至恒重、回潮、粉碎后制成风干样品,连续收集4 d,用于测定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1.5.3 肠内容物及肠组织样品

在第50 d的早上8:00,从每组随机选取12只鸡,每重复2只,公母各半,断颈屠宰鸡只、打开腹腔、分离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收集十二指肠和空肠食糜和黏膜后充分混合,用于测定消化酶活性。挤出消化道内容物后,剪取肉仔鸡十二指肠中段,空肠前段(前1/4处)和回肠中段等部位的肠道组织2 cm左右、用生理盐水冲洗净内容物,置于10%甲醛磷酸缓冲液中固定(37%~40%福尔马林100 ml,NaH2P04·H2O 6.5 g,Na2HPO44.0 g,加水定容至1 000 ml)、用于肠黏膜形态指标的测定。

1.6 测定指标和方法

1.6.1 肉鸡体重

分别于试验开始、第29 d和第50 d对供试肉鸡进行空腹称重。

1.6.2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饲料和粪便样品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和总磷的测定均按张丽英主编的第二版《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6]中的方法进行测定。

1.6.3 小肠消化酶活性

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方法进行。

1.6.4 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

将固定的小肠标本用自来水冲洗12 h、经梯度酒精(75%、85%、90%、95%、100%、100%)脱水→透明(无水酒精∶二甲苯为2∶3)→浸蜡→包理等处理后、在室温下切成7 μm厚的切片、最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在低倍镜下观测切片、选择典型视野、用Leica Qwin图象分析系统检测、每个样品观察5个非连续性7 μm的纵切片、每张切片测量5个最长肠绒毛高度和最深隐窝深度。

1.7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法多重比较、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采食量的影响(见表2)

表2数据可知,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的营养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当调质温度超过80℃后,营养物质采食量有降低的趋势。

表2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采食量的影响(g/d)

2.2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见表3)

在1~28日龄阶段,70℃处理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90℃组(P<0.05),而70℃组与80℃组,80℃组与90℃组的粗蛋白消化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另外,各处理组其它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4)

在1~28日龄阶段,各处理组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80℃处理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最好;在29~49日龄阶段,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49日龄阶段,80℃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料重比最好。

2.4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知,不同调质温度日粮对肉鸡十二指肠及空肠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两种酶的活性表现为随调质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空肠中的胰蛋白酶例外。

表3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表4 饲喂经不同温度调质的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5 不同调质温度日粮对肉鸡十二指肠及空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形态的影响(见表6)

由表6可知,不同调质温度日粮对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形态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十二指肠的V/C值表现为随调质温度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而空肠的V/C值则以80℃组最大。

表6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营养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调质温度影响颗粒饲料的硬度和颗料饲料耐久性,而颗粒饲料的硬度和颗料饲料耐久性又与动物的采食量有关[7]。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调质温度对肉鸡的营养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说明在实际生产中可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温度进行肉鸡饲料的调质处理,但究竟哪种更好、还需结合饲料的生产成本和肉鸡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考虑。

3.2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不同调质温度对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主要与调质温度对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及其他营养物质变性的影响有关。赵思明等(2002)[8]认为,一定条件下,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水解的程度与淀粉的糊化程度有关,酶解力随糊化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热处理能够钝化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热敏性及水溶性抗营养因子的活性,也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但是如果热处理强度过高,反而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9]。这是由于当有还原性糖类存在时,蛋白质分子经过加热,赖氨酸残基上的ε-氨基将与糖分子发生美拉德反应所致,并且随温度升高,蛋白质因褐变的损失越严重。本试验对粉料进行不同温度的调质后加工成颗粒料饲喂肉鸡,测定其对蛋白质的消化率。结果表明,随调质温度的升高,蛋白质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当调质温度为90℃时最低(P>0.05)。

有研究表明调质温度对总磷(主要是植酸磷)的表观消化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袁洪岭试验表明,制粒可提高谷物饲料中总磷(主要是植酸磷)的有效性[10];而邢建军等(2001)[11]研究却发现,调质温度越高,植酸酶活性损失越大,当仔猪饲料的调质温度从50℃升到70℃时,植酸酶回收率由95%降为73%。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升高总磷的消化率有降低趋势,可能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饲料中的天然植酸酶。本试验结果也发现调质温度对粗脂肪,粗纤维和钙的消化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有关调质制粒对这些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调质温度对颗粒料中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3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对家禽日粮进行热处理能够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Svihus等(2004)[12]研究发现,与饲喂粉料相比,给肉鸡饲喂经75℃调质的颗粒料显著提高肉鸡生产性能;Silversides等(1999)[13]研究指出,调质温度过高将降低雏鸡的生长性能(特别是当温度超过95℃时)、而Nissinen(1994)[14]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并且其试验结果还显示85℃是肉鸡颗粒料的最佳调质温度,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肉鸡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显著降低,特别是当调质温度达到95℃时。

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肉鸡的体重,日增重以及饲料报酬均大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调质温度为80℃时达到最高。这与Nissinen[14]的研究结论类似。调质温度过高将降低肉鸡生长性能可能是因为过度的热处理使饲料里的酶和维生素失活造成的,另外,蛋白质和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利用率降低也有一定的影响。

3.4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家禽小肠中各种酶的活性决定了其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程度,而小肠不同部位酶活性的不同,则影响营养物质在小肠的消化率[15]。研究表明、食糜在空肠内的停留时间远远大于十二指肠[16]、肉鸡日增重与小肠内淀粉酶,蛋白酶的活性呈正相关[17]。王潇等(2006)[18]研究发现,膨化处理的玉米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的淀粉酶活力(P<0.05)。本试验结果也发现、随调质温度的升高,十二指肠和空肠淀粉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这与王潇等(2006)[18]的研究结不一致、可能是由于调质温度过高、使得饲料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损失过多,从而使进入到小肠上皮泌酶细胞的营养基质减少,抑制了内源淀粉酶的分泌。

Bird等(1978)[19]研究指出、高蛋白饲料使禽胰蛋白酶活性升高,而提高日粮碳水化合物的采食量能使胰淀粉酶活性升高。Larsen等(1994)[20]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黏度增强使胰蛋白酶活性增强。本试验结果与以上研究结论一致,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十二指肠和空肠胰蛋白酶的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80℃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90℃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最低。可能是由于调质温度过高使日粮中赖氨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造成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损失。

3.5 不同调质温度饲料对肉鸡小肠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V/C等指标是用来衡量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主要指标[21]。肠绒毛高度与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绒毛长度变短时,肠上皮细胞量减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降低。而隐窝深度则反映了肠道绒毛的发育状况,隐窝变浅,意味着肠上皮细胞成熟率上升,吸收能力提高。V/C反映了小肠的功能状态、比值上升,则黏膜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生长发育加快[22]。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70℃、80℃组的V/C值均比90℃组高,隐窝均浅于90℃组,V/C均大于90℃组。其原因可能是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饲料抗营养因子被降解得越多,淀粉糊化和蛋白变性效果越好,使得肠绒毛的生长得以改善;但调质温度过高会使得美拉德反应加剧,降低了蛋白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使能被小肠黏膜利用的养分减少,导致肠绒毛的生长受阻。

4 小结

4.1 调质温度过高将降低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采食经80℃调质处理饲料的肉鸡表现出最好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4.2 调质温度从70℃升高到80℃,十二指肠、空肠中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提高,但过高温度(90℃)将降低消化酶的活性。

4.3 饲喂经70℃和80℃调质处理饲料的肉鸡,其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C均大于饲喂经90℃调质处理饲料的肉鸡。

4.4 综合考虑饲料生产成本和肉鸡生产性能,建议进行玉米-豆粕型肉鸡颗粒饲料生产时将调质温度控制在70~80℃。

[1] 卢新流.不同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J].广东饲料,1996,(5):17-18.

[2] Abdollahi M R,Ravindran V,Wester T J,et al.Influence of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nutrient utilisation and digestive tract development of broilers fed on maize-and wheatbased diets[J].British Poultry Science,2010,51(5):648-657.

[3] Abdollahi M R,Ravindran V,Wester T J,et al.Influence of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on performance,apparent metabolisable energy,ileal digestibility of starch and nitrogen and the quality of pellets,in broiler starters fed maize-and sorghum-based diets[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162(3/4):106-115.

[4] 余学兰译,Creswell D和Bedford M著.制粒温度过高将降低肉鸡生长性能[J].广东饲料,2006,15(4):15-17.

[5] Cowieson A J,Hruby M,Faurschou Isaksen M.The effect of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and exogenous xylanase addition on the viscosity of wheat-based die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roiler chickens[J].British Poultry Science,2005,46(6):717-724.

[6]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45-138.

[7] Van der Poel A F B,Thomas M,Richard R,et al.Pelleting of diet ingredients:Effect of feed presentation on performance,diet selection and feed intake behavior of pigs[J].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1997,77(1/5):153-160.

[8] 赵思明,熊善柏,姚倪,等.稻米淀粉的糊化动力学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3:9-11.

[9] 刘梅英,熊先安,宗力.饲料加工对营养的影响及研究方向[J].饲料研究,2000(1):26-29.

[10] 袁洪岭.饲料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粮食流通技术,1997(3):31-33.

[11] 邢建军,李德发,代建国.颗粒饲料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1,22(8):7-10.

[12] Svihus B,KlØvstad K H,Perez V,O,et al.Physical and nutritional effects of pelleting broiler chicken diets made from wheat ground to different coarsenesses by the use of a roller mill and hammer mill[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117:281-293.

[13] Silversides F G,Bedford M R.Effect of pelleting temperature on the recovery and efficacy of a xylanase enzyme in wheat-based diets[J].Poultry Science,1999,78:1184-1190.

[14] Nissinen V.The effects and interactions of enzymes and hydrothermal pre-treatmen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feeding value[J].International Milling Flour and Feed,1994,5:21-22.

[15] 陈朝江鸡、鸭、鹅消化生理的比较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6] Shires A,Thompson J R,Turner B V,et al.Rate of Passage of Corn-Canola Meal and Corn-Soybean Meal Diets Through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Broiler and White Leghorn Chickens[J].Poultry Science,1987,66(2):289-298.

[17] 王修启,赵茹茜,张兆敏,等.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十二指肠及空场SSmRNA表达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4,35(3):353-356.

[18] 王潇,何瑞国.膨化与加酶玉米对断奶仔猪学业指标及胰腺和肠道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6,26(3):329-331.

[19] Bird F H,Moreau E G.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s in isocaloric diets on the composition avian pancreatic juice[J].Poultry Science,1978,57:1622-1628.

[20] Larsen F M,Wilson M N,Paul.Dietary fiber viscosity and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proteolytic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digestive organ weights in growing rats[J].Journal of Nutrition,1994,124:833-841.

[21] 柯祥军,瞿明仁,易中华,等.不同水平发酵豆粕对肉鸡肠黏膜结构的影响[J].饲料广角,2007(14):25-28.

[22] 王子旭,佘锐萍,陈越.日粮锌硒水平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7):18-21.

猜你喜欢

调质营养物质消化率
CaO调质污泥自然失水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调质型管线钢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生鲜乳中营养物质的调控技术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半胱胺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日粮补充甘油和卵磷脂对褐壳蛋鸡产蛋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