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发物”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影响

2014-12-04胡阳孙越李婷陈向明张海清俞爱华王国江

关键词:发物青椒竹笋

胡阳 ,孙越 ,李婷 ,陈向明 ,张海清 ,俞爱华 ,王国江

(1.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上海201802;2.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0)

中医文献中“发物”多指辛辣、海鲜、荤腥厚味食物[1],此类食物可能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加重、反复难愈的因素之一[2]。中医将容易激发宿疾复发或加重现有疾病的食物称为“发物”,且十分重视对“发物”的忌口。但由于缺乏客观指标,“发物”忌口的科学性常受到质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接触性变应原引起的一种Ⅳ型变态反应,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本研究利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 BALB/c小鼠ACD模型,观察羊肉、带鱼、青椒、香菇、竹笋5种传统“发物”对其皮肤损害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对传统中医“发物”理论进行实验论证,为临床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提供客观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体质量18~22 g(上海斯莱克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8-0016。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适应性喂养1周进行实验。

1.2 实验试剂 DNFB(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丙酮(上海试剂厂)。小鼠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ELISA试剂盒(美国R&D公司,上海科兴生物公司代购,批号20121102)。

1.3 实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精确度0.1 mg,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A1004),皮肤圆形打孔器(直径 8 mm),光学显微镜(OLYMPUS B×43F)及成像系统(micropublisher3.3RTV,QIMAGING ROHS,CANADA)。BIO-TEK 酶标仪(型号 ELX-800)。

1.4 实验分组及方法 78只小鼠随机分成羊肉组、带鱼组、香菇组、青椒组、竹笋组、对照组、正常组,前6组每组12只小鼠,参照文献[3]制作经典ACD小鼠模型。实验前1 d,腹部剃毛,面积约3 cm2,实验1 d和2 d分别在去毛部位涂0.5%DNFB(溶剂为丙酮∶橄榄油=4∶1的混合液)20 μL各致敏 1次,实验6 d在小鼠右耳内外侧涂0.2%DNFB 10 μL,激发ACD。左耳涂等量丙酮橄榄油基质作对照。正常组6只小鼠为健康小鼠。羊肉、竹笋、带鱼、青椒、香菇各500 g,煎煮浓缩至2 g/mL,分别对相应组别小鼠进行灌胃,首次灌胃于激发前1 d,1次/d,每次量以0.02 mL/g计算。对照组用等量纯水灌胃。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1.5.1 耳厚度 分别于激发后24,48 h处死小鼠,用直径8 mm的打孔器,分别钻取左右耳中部的组织,将钻下耳组织制成HE染色切片。参照文献[4]在光学成像显微镜100倍镜下,采用Q-capture pro7图像处理软件,测量组织切片中距耳缘端4 mm处的耳双面距离,垂直于软骨进行测量,每只耳测量5次,取平均值,计算激发后小鼠左、右耳厚度差。

1.5.2 真皮单一核及多形核细胞总数 将钻取的右耳组织制成HE染色切片,每张HE切片在光镜显微镜400倍镜下,取5个不重叠视野,进行炎症细胞数量计数,取平均值。

1.5.3 外周血IFN-γ、IL-17检测 分别于激发后24,48 h摘眼球取血1 mL,离心后分离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备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IFN-γ、IL-17水平,检测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将反应板放入酶标仪于450 nm波长处测各孔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各孔IFN-γ、IL-17的浓度值(单位为 mg/L)。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 5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表示,“发物”各组与对照组及正常组间均数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耳厚度 激发后24 h,“发物”各组耳肿胀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后48 h,羊肉、青椒组耳肿胀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带鱼、竹笋、香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炎症细胞计数 与对照组比较,激发后24 h羊肉组耳组织炎症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5),激发后48 h,羊肉、青椒组炎症细胞均显著增多(P<0.05),带鱼、竹笋、香菇组24 h及48 h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激发后24,48 h耳肿胀及炎症细胞计数 (±s)

表1 激发后24,48 h耳肿胀及炎症细胞计数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耳肿胀(μm) 炎症细胞计数24 h 48 h 24 h 48 h对照组 6 179.03±26.84 177.73±24.64 112.89±24.59 119.24±18.04羊肉组 6 220.61±36.99 278.58±45.48*143.65±31.06*189.38±42.68*带鱼组 6 204.18±38.22 212.38±34.25 119.91±20.55 126.34±23.46香菇组 6 200.68±29.33 204.19±29.61 128.81±20.91 123.63±10.94青椒组 6 207.87±14.58 271.99±64.68*135.31±11.02 196.22±56.64*竹笋组 6 175.38±25.67 172.32±25.09 113.38±25.67 115.24±65.02 F值 2.45 11.54 3.84 28.63 P 值 >0.05 <0.05 <0.05 <0.05

2.3 外周血IFN-γ、IL-17水平变化 与正常组相比,诱导小鼠ACD后,各组IFN-γ、IL-17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竹笋组 IFN-γ、IL-17 水平明显降低(P<0.05),带鱼、香菇组两种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肉、青椒组 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 IFN-γ、IL-17 水平显著增加(P<0.05)。见表 2。

表2 激发后24,48 h小鼠血清IFN-γ、IL-17水平变化

3 讨论

长期以来,皮肤病患者的饮食忌口很多,但大多是根据传统经验,或不明饮食禁忌,导致疾病加重,或盲目忌口造成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影响疾病的恢复。羊肉、带鱼、青椒、香菇、竹笋是常用食物,也是中医传统认为的“发物”。研究表明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等重要变应性活性介质是由n-6族脂肪酸转变而来,n-3不饱和脂肪酸在特应性发病中是一个有利的因素[5]。羊肉中含有花生四烯酸,海鲜中含有n-3不饱和脂肪酸。青椒中辣椒素可导致血管扩张等神经源性炎症效应。香菇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竹笋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本研究观察其对小鼠ACD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DNFB腹部诱导,耳廓激发小鼠模型是目前最为常用的ACD动物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评估食品及其中成分对过敏性疾病的干预研究[6]。ACD是一种以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炎性反应。耳厚度及单位面积单一核及多形核细胞浸润数量变化是反应ACD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从研究结果来看羊肉、青椒能明显加重小鼠耳廓炎症肿胀,增加局部炎症细胞浸润,48 h时尤为显著,表现出有加重小鼠ACD作用。带鱼、竹笋、香菇组对小鼠ACD炎症程度无明显影响。

ACD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研究证明Th1和Th17细胞在ACD的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其各自分泌的IFN-γ和IL-17均为ACD效应阶段重要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最有效的巨噬细胞激活因子,能活化多种细胞,调节多种免疫活性介质的合成和分泌,加重炎症反应。He等[7]研究发现 IFN-γ通过刺激和调节 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活性而影响ACD反应。IL-17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如IL-6、IL-8等),调节趋化因子 CXCL1及黏附分子ICAM-1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活化和向炎症部位募集,加重局部炎症反应[7-8]。通过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发现,激发ACD后各组IFN-γ、IL-17水平较正常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与ACD严重程度平行。与对照组相比,羊肉、青椒组48 h时IFN-γ、IL-17的释放明显增加,其加重小鼠ACD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竹笋组2种细胞因子表达明显下降,但其对小鼠ACD炎症无抑制作用,是否与喂食时间及样本量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带鱼、香菇对两种细胞因子均无明显影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辨证多与血热,风热、湿毒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此类疾病,羊肉、青椒温热性食物,与中医“发物”吻合。

[1]何以蓓,汤军.中医“发物”的概念、分类及其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1):674-676.

[2]夏庆梅.湿疹与饮食禁忌的相关性临床分析报告[J].天津中医药,2006,23(3):257.

[3]Kim YS,Park JJ,Sakoda Y,et al.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placental extract in contact hypersensitivity[J].Int Immunopharmacol,2010,10:1177-1184.

[4]李圆圆,阎春林,马莉,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评价指标探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16(5):353-356.

[5]程靖,吴小海.饮食非过敏因素与特应性疾病[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16-117.

[6]Ishihara K,Dyamada C,Matsushima R,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porphyran,prepared from dried “Nori”,on contact hypersensitivity in mice[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05,69:1824-1830.

[7]He D,Wu L,Kim HK,et al.IL-17 and IFN-γ mediate the elicitation of contact hypersensitivity responses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and both are required for optimal responses[J].J Immunol,2009,183:1463-1470.

[8]Larsen JM,Bonefeld CM,Poulsen SS,et al.IL-23 and T(H)17-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human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123:486-492.

猜你喜欢

发物青椒竹笋
低脂美味的炒杏鲍菇 素菜也能吃出肉食感
中医专家为您解读“发物”
巧用“发物”防病治病
火煨青椒忆悠长
饶了我吧,青椒
中医眼中的“发物”到底指什么
“发物”是何物
竹笋
竹笋
青椒营养在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