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秃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和心理评估研究及关系分析

2014-12-04朴珉贞赵慧忠赵文斌曾伟贤杨顶权白彦萍

关键词:气郁质调查表阴虚

朴珉贞 ,赵慧忠,赵文斌 ,曾伟贤 ,杨顶权 ,白彦萍 *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斑秃(Alopecia areata,AA)是一种常见,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该处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1]。根据首届健康和营养检测协会从1971~1974年的调查数据,斑秃在美国的发病率为每100 000人中有158人发病,即人群的发病率为0.1%~0.2%[2],在中国的现病率是0.27%[3]。

人一生中发生斑秃的风险估计约1.7%[3]。可以发生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0~40岁中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不少患者在发病前有精神创伤和精神刺激史。斑秃的发病机制不明,多基因遗传背景、多种致病环境和发病机制参与斑秃发病,斑秃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多样,预后难以预测[5-6]。斑秃的病因不包括心理因素,但会诱发或加重斑秃。有得患者是压力大,就会引起脱发,可能发展到斑秃,有的患者出现斑秃后出现压力及心理问题[7]。近年来,某些病种患者群的个性特征已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人类体质是人群和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功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研究者发现同种个性特征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事件[8]。本研究以斑秃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与人格心理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斑秃患者为切入点,为了探讨斑秃患者的中医体质基础及心里分,故对113例斑秃患者进行中医体质人格心理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于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人格心理特征的相关性,丰富和发展中医体质形神相关理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组 本研究的斑秃例均来自2010年1月—12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入选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的斑秃患者[9],诊断标准为头发性状(光泽、弹性)、长度(终毛或毳毛),是否稀疏可见头皮,头皮油脂、鳞屑情况,有无斑秃或断发,拔毛发试验(轻拉毛试验)评估脱发程度(用拇指及示指轻拉头发,脱落两根以上为阳性),是否合并其他系统或脏器异常;②年龄15~50岁;③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精神疾行为障碍者;②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③因文化程度不能很好地理解调查表者。剔除标准:调查表填写不完整而未能继续填写者。共130例中问卷回收率113例,其中男73例,女40例。年龄15~50岁,平均(38.0±5.8)岁。病程 3个月以下 32例,3个月以上 81例,平均(3.2±7.2)年。

1.1.2 对照组 125例患者来源于2010年1月—12月中日友好友好医院检查中心的志愿者。入选标准:①年龄15~50岁;②性别不限;③对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及行为障碍者;②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③因文化程度不能很好地理解调查表者。剔除标准:调查表填写不完整而未能继续填写者。共130例中问卷回收率128例,回收率98.46%;有效问卷125例,占发放问卷数的96.15%。

选取与斑秃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相似,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125例,其中男77例,女48例,年龄15~48岁,平均(33.5±8.2)岁。受教育时间平均(9.2±3.3)年,脑力劳动95例,体力劳动30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共包括3个部分,一般社会人口学情况调查,中医体质量表及个性测试表。采用问卷方法,问卷独立填写,当场自填收回。

1.2.1 一般社会人口学情况调查 包括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教育文化程度等。

1.2.2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 采用王琦[10]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调查问卷,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的60个条目构成,各亚量表转化为0~100分数后计算。

1.2.2 艾森克个性调查表测试(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EPI)[11]按照 E、N、P、L(E:Extrovision-Introvision,外向和内向;N:Neuroticism,神经质;P:Psychological,精神质;L:Lie,虚假、掩饰)4 个量表计分,共计85道题,各个亚量表含有20~24个条目,每题各得1分。主要调查受试者的内外向(E),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N)及精神质(P)3个个性维度,L量表是测验受试者的掩饰或说谎倾向。E量表分分数>14,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7,表示人格内向,如好静,富于内省,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稳定内倾型-黏液质)。N量表分数>12表示焦虑、忧心忡忡、常郁郁不乐,有强烈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分数<8表示情绪稳定(稳定外倾型-多血质)。P量表分数>5表示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不稳定内倾型-抑郁质)。L量表分数>18,显示被试有掩饰倾向,测试结果可能失真(不稳定外倾型)。

2 结果

2.1 2组艾森克个性调查表测试 斑秃患者的E、N、P量表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性格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差异有统计意义,见表 1。

表1 2组EPG测试结果比较 (±s)

表1 2组EPG测试结果比较 (±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E N P L正常对照组 125 16.39±3.57 7.92±3.45 2.90±2.28 13.68±4.17斑秃病例组 113 4.49±3.08▲ 14.80±3.44▲ 7.07±3.30▲ 11.85±3.86●

2.2 2组艾森克个性调查表测试与体质测试结果比较 2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6,P<0.01),病例组多见偏颇体质(93.81%),对照组多见平和体质(47.20%)。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依次为阴虚质、瘀血质、气虚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见表2。

对照组:E量表为平和质人群得分最高,气郁质人群得分最低,与平和质人群比较,其余8种偏颇体质人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量表为气郁质人群得分最高,平和质人群得分最低,与平和质人群比较,其余8种偏颇体质人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量表为特禀质人群得分最高,气虚质人群得分最低,与平和质人群比较,其余8种偏颇体质人群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病例组:E量表为平和质人群得分最高,阴虚质人群得分最低,与平和质人群比较,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人群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量表为阴虚质人群得分最高,平和质人群得分最低,与平和质人群比较,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人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量表为特禀质人群得分最高,气虚质人群得分最低,与平和质人群比较,其余8种偏颇体质人群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中医七情致病理论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大喜伤心,喜则气缓,表现为心气涣散,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受伤,人体的整个功能皆会受损;忧思伤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伤则不能生化气血荣养毛发,导致头发干枯、脱落;郁怒伤肝,肝藏血而主疏泄,肝郁气滞,气滞化火,耗伤阴血,血亏不养毛发,以致脱落,此外悲伤肺、恐伤肾同样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发育,造成脱发[12]。

中医体质学说指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是特定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13]。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中E、N、P量表都属于正常范围,E量表显著高于病例组,N、P量表显著低于病例组。在对照组中平和质为最多。E量表为平和质分数最高、气郁质为最低,N量表为平和质最低、气郁质最高。平和质是强健壮实的体质状态,先天禀赋佳,后天调养得当,精力充沛,脏腑功能正常,故其神、色、形、态、局部等方面表现良好,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强,故其性格随和开朗,外向,情绪稳定。气郁质人群在E维度得分最低,在N维度得分最高,在E、N维度得分与平和质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现个性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的特点。气郁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而形成的,容易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但这些都是正常范围的情绪波动。

病例组中E、N、P量表都属于异常范围,同时E量表显著低于对照组,N、P量表显著高于对照组。E量表分低的人保守、安静、内省、有计划,易适应环境,故不易患心身疾病。N量表分高的人倾向神经质,易产生焦虑、抑郁、失眠等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在强烈的刺激下,不能适应环境,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故易患各种心身疾病。艾森克认为遗传不仅对E和N因素有强烈影响,而且也与P维度因素有关。结果显示多数斑秃患者以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为主,神经质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应激易诱发强烈情绪反应;精神质常表现为孤独、敏感、多疑,具有焦虑、抑郁、自悲、不友好、恐惧、不安和激动的表现。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3个都突出表现在焦虑、抑郁方面。斑秃患者是在心理上和社会上均承受着极大压力,自悲或自信心下降,对前途充满忧虑,性格也随之改变,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影响体质,导致恶性循环。

表2 不同体质类型的艾森克个性调查表测试量表得分 (分,±s)

表2 不同体质类型的艾森克个性调查表测试量表得分 (分,±s)

组别 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痰湿质 湿热质 血瘀质 气郁质 特禀质正常对照组 E 20.53±5.29 17.19±3.17 18.46±2.63 14.53±3.49 17.88±1.54 16.51±4.50 15.84±3.64 12.35±4.72 14.26±3.18 N 04.73±3.84 07.27±1.96 06.32±5.69 10.03±4.75 06.25±4.03 08.76±1.71 09.46±3.46 12.01±3.08 06.47±2.59 P 02.87±3.39 02.19±.2.95 02.85±1.39 02.59±2.70 02.41±1.03 02.77±3.71 03.58±2.24 03.24±0.23 03.66±3.50斑秃病例组 E 07.72±1.24 04.51±2.36 04.88±5.64 02.15±2.53 05.47±3.83 05.19±1.22 05.64±2.68 03.45±3.29 04.64±4.93 N 08.31±4.28 14.87±5.96 15.32±1.61 19.03±5.32 14.29±3.41 13.86±1.36 16.23±4.13 18.59±1.22 12.63±3.71 P 06.47±3.41 06.16±2.04 07.22±4.18 08.63±5.39 06.54±2.79 07.72±5.34 06.39±1.26 09.42±1.35 05.13±3.95

笔者提示斑秃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秃患者更为内向、神经质,临床多见斑秃患者焦虑、抑郁。有临床报道,对斑秃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疗效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因疾病治疗效果的显现,患者外观得以改善,亦对其心理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14]。

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帝内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为机体之物质基础,包括精、血、津、液等。阴虚质是指由于体内精、血、津、液亏少,表现出以阴虚内热和干燥等征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临床症状为心中烦热,思冷饮冷食,睡眠不宁,手心热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干,小便黄,故临床治疗斑秃时常用的中成药为知柏地黄丸,以滋阴清热,滋阴降火作用。斑秃往往以先天禀赋不足为基础,多由过度劳累耗伤气血精液引起,具有身心疾病的特征。同时与情绪、性格、心理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转为工业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加剧,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斑秃患者体质较为驳杂,其中阴虚质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斑秃患者平和质与阴虚质人群比较,在阴虚质人群E、N分数有显著统计意义,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阴不制阳,阳偏抗盛,故个性急躁,易急。

综上所述,斑秃的发病与阴虚体质及神经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从体质分析和个性调查表测试的角度出发,为预防和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斑秃与其他心身疾病一样,真正的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有待阐明。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86-1189.

[2]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23.

[3]王婷琳,沈佚葳,周城,等.中国六城市斑秃患病率调查[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10):668-670.

[4]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099-1100.

[5]章星琪.斑秃临床诊治及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上)[J].中国临床疾生,2009,37(10):9-12.

[6]章星琪.斑秃临床诊治及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下)[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11):8-11.

[7]李艳文,孔庆云,贺美林.心理评估在斑秃病因研究中的应用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J].2010,26(6):427-429.

[8]唐芳,朱燕波,邬宁茜.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人格心理特征[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1(1):63-65.

[9]候显曾.毛发及头皮疾病诊断治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

[10]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11]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35.

[12]杨永刚.斑秃的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11-612.

[13]王琦.中医体质三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0):653-655.

[14]孙颖.心理干预对中重度斑秃及全秃、普秃患者心理与治疗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0-121.

猜你喜欢

气郁质调查表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夏天,不同的体质不同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