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2014-12-04

理论月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构词新词范畴

李 萍

(武汉商学院 应用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056)

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在词汇上的表现就是一些词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同时新词不断涌现。人们为了表达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创造出的新词包括新构词和旧词新义。新词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境下出现的,某些新词可能昙花一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有的新词在媒体上出现后,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最后被收录进字典。新词的构建过程不是随意的,其语言形式和意义建构受到认知规律的制约,是人们对新事物、新现象运用隐喻、转喻、类比、概念整合等思维方式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结果。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新词的认知机制,揭示词汇产生和演变的规律,以英语中近几年出现的新词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新词来自《牛津英语字典》网络版、[1]英语新词网站等。[2]

一、英语新词的主要构成方式

(一)新构词

1.复合词 (compounding):将两个自由词素组合而成。 例如,shopping boyfriend (陪购男友),get-rich-click(希望通过网络致富的),underbrag(明诋暗褒)。

2.拼合词(blending):对两个或多个词进行缩减,取舍其中的某一部分后拼合成一个新词。例如,phone+snub→phubbing(低头族,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faux+productivity→fauductivity(假装努力工作或很忙碌的样子),mom+competition→mompetition(拼孩)。

3.派生词(affixation):在现有的词或词根上加词缀形成的新词。例如,regifting(将收到的礼物再当做礼物重新送出去),deshoppers(买来用用就退掉),e-aquaintance(网络熟人)。

4.缩略(acronym):分首字母缩略、混合缩略、含数字缩略等。例如,driving while yakking→DWY(一边打手机一边开车),no-mobile-phone phobia→nomophobia(无手机焦虑症),digital generation→generation D (数码一代),consumer-to-consumer→C2C(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交易)。

(二)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是指一个词保持原有的书写形式不变,通过引申、转换、隐喻等在新的环境中获得了新的词义范畴。例如,fiver(五元钞票)→捐献五元钞票的人,flame(火焰)→侮辱人的邮件信息或帖子,pie(馅饼)→使杂乱,bookmark(书签)→标记。

二、英语新词构建与认知理论观

(一)范畴化与原型理论与英语新词构建

1.范畴化与原型理论。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建立在研究范畴化(categorization)和原型(prototype)之上。 人类通过语言对世界万物进行概括和分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被称为范畴化,其结果就是范畴(category),即事物在认知中的分类。认识的产生及发展是一个形成范畴从而形成概念的过程。语言的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范畴的确立使人类的认知从无序的状态转化到有序的状态,从而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

范畴是围绕一个原型而构成的。[3]原型是对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反映一类客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4](p132)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感知经验的积累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的深化,人脑通过抽象,归纳出一组类似客体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将他们列入一个范畴,其中最典型的客体即为原型。比如,在“桌子”的范畴中,餐桌是与其他成员具有更多共享属性的成员,是原型。1975年,Rosch在其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理论,该理论认为:原型本身是其所代表的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是与同一概念的成员有更多共同特征的实例;范畴内的成员的地位不同,彼此间存在隶属差异;范畴成员之间通过相似性形成网状结构,范畴的边界模糊。[5](P192-233)

2.范畴化、原型与英语新词。语言符号随着认知范畴和语义范畴而变化,是动态的。[6](p36)新范畴的产生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相应的概念。新词的出现是人们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以现有词汇中的概念原型为起点,或构造新词或赋予旧词以新义。[7](p54)旧词产生新义是其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扩展,即在基本词汇的基本意义(一般为原型意义)向外扩展并形成放射形结构的过程中,其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发生了更多的隐喻和转喻意义。如,crop作为名词,原指“田中的农作物”,后喻“一大堆同时出现或产生的人、物、数量等”,现在又产生了新义,指“一群人聚在一起建立或讨论剪贴簿”。

受词的原型性的制约,在构词过程处于范畴核心位置的词的加工时间比较短,而处于范畴边缘位置的词的加工时间比较长。最重要的构词过程是复合和派生。派生词的词根和复合词的中心词类似于认知模式中的典型范畴,派生词和复合词则构成了该范畴的各个成员,它们的词义大多是明晰的,受词根和中心词的意义制约。复合词通常表达一个专门化的过程,即一个基本范畴的下级范畴。很多下属词汇源于基本范畴词汇,如herd crime(群体犯罪)、herd investment(跟风投资)、herdware(跟踪畜群的电脑软件)这三个复合词都属于herd(畜群)这个基本范畴的下级范畴,每个词都有两个基本范畴词构成。同样,派生词的有些词缀有一些比较原型的意思或作用,构词能力较强。比如,前缀e(电子的),由它构成的派生词有ecigarette(电子香烟)、e-commerce(电子商务)、e-cruitment(网上招募)、e-fence(在网上销售所偷盗的物品)、ementor(网上导师)、 e-print(电子优先出版物)、 e-tailer(网络零售商)、e-wallet(电子钱包)等。人们通过隐喻、转喻、类比、概念整合等认知机制给新的事物或范畴命名。

(二)隐喻理论与英语新词构建

1.隐喻理论。隐喻(metaphor)最初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是对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相类关系。后来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8]Lakoff和 Johnson 于 1980年出版的《我们借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是认知语言学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以不同于以往的视角从隐喻的角度对语言和认知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不仅在语言中使用,而且贯穿于思维与行动中。 ”[9](p22)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人们通常把熟悉的、较为具体的概念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上。相似联想是隐喻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途径是借助于联想,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例如,soft landing指飞机缓慢地降落/软着陆,后喻指物价下降而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减慢的经济发展形式。

2.隐喻与旧词新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事物日新月异,靠创造新词和引用外来语已经难以满足交际的需求,因此根据交际的需要赋予现有旧词新义,通过词义的引申,利用比喻等手段,扩大原词的内涵和外延意义。赋予旧词以新的意义经济有效而且能产,能减轻人类的记忆和认知负担。例如,brick本身是“砖头”的意思,引申义是“手机变砖”(指的是智能手机刷机或程序更新误操作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不能正常使用的手机就像一块砖头)。Ghosting指的是“像鬼魂一样无影无踪”,引申义是“不辞而别”(指参加聚会时,没有跟任何人告别就离开某个社交活动的行为)。Meal ticket本义是“饭票”,指在指定餐馆就餐的餐票,以此种方式就餐通常可以享受折扣,引申义指“某人收入或生活的主要来源”。Geekery以前指的是“怪异的马戏团表演”,并不常用,但现在却是“热衷于钻研某学科,在某领域有丰富知识”的意思。

3.隐喻与新词新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合成法、拼缀法等构词方法都是隐喻的基础,它反映了完形感知理论的相似和顺接原则。根据这两个原则,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被给予相似的名称;在识别和记忆事物时,人们倾向于寻找有规律、变化小的整体。利用合成法与拼缀法构成的新词与旧词因为形似而神似,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隐喻与构词法相结合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是再生和更新语言最经济、最简便的方式。[10](p186-191)

一般英语词汇大多体现着隐喻思维。如,digital wildfire(网络谣言),wildfire 本义是“野火”,喻指“消息迅速传播”。Jigsaw family(夫妻双方带着各自之前婚姻中的孩子,以及他们自己的孩子共同组成的家庭),jigsaw本义是 “拼图游戏”,在这里喻指 “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Thresholder(刚成年的人),threshold 本义是“门槛”,新构词thresholder就是“站在门口的人”,喻指“刚刚成年、急于离开家门的年轻人”。Gossip m ill(谣言在一群人中制造和传播的过程),mill本义是“工厂”。

(三)转喻理论与英语新词构建

1.转喻理论。传统修辞学认为,转喻(metonymy)是在表达中借一事物指代另一事物。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不仅是词汇之间的转换过程,也是一种基本认知特性,转喻是在同一个概念域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或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11]心理学将对整体的感知叫做完型感知。完型感知通过一系列原则对信息进行组织,其中邻近原则和突显原则是转喻的认知依据。[6](p97-98)转喻所涉及的是一种“接近”和“突显”的关系。一个事物有很多属性,人们在构造新词时往往只是强调事物的某一突显属性,用以指代整个新事物、新现象。如,Kobe Special指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在出轨后,给妻子买了一枚价值相当于一个大房子的戒指。后转喻为男人在发生婚外情后送给妻子的贵重礼物。

2.转喻与英语新词。一些构词方式,如拼合、截取、转换和缩略等都属于转喻的思维模式。所有这些过程的共同特征是它们不创制出比较长的词形而是主要缩减现存词形把它们变成比较短的形式,可以通过较短的词形来辨析整体意义。

在意义构建上,转喻不直接说本体,通过相近的联想,借喻体代指本体。转喻的类型包括以整体代替部分或以部分代替整体,以抽象代指具体或以具体代指抽象。如Abenom ics(安倍经济学),借人名Aben和econom ics拼合指“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推出的经济新政策”。Keyboard本义是电脑的一部分“键盘”,以部分代替整体,转喻“电脑”。用goole(谷歌网站)转喻“在网上搜索”。

(四)类比理论与英语新词构建

类比(analogy)又叫类推。类比思维是采用熟悉的、相似的情境去处理一个新的情境。 Pinker[12](p87)指出,人类有通过类比将表现于已知词中的结构形式与新词中的结构形式联系起来的能力。类比构词指的是仿照已经存在的词,通过替换其中语素成分创造出其对应词或近义词。比如,从retailer(零售商)一词创造出e-tailer(网络零售商),从honeymoon(蜜月)一词创造出minimoon(婚后小休),从software(软件)一词创造出herdware(跟踪畜群的电脑软件)。再比如,从hijack(劫机)一词中创造出workjack(工作劫持)。

(五)概念整合理论

1.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是探索意义构建、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13]是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心理空间是人脑感知、想象、记忆或者理解某一特定场景相关信息的临时 “容器”。[14]当人们加工和融合概念时,从长期记忆中提取多种相关概念,将它们置于短期记忆中进行概念整合。概念整合理论把隐喻、转喻和类比纳入统一的框架。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一个合成空间。概念整合的过程就是将两个心理空间的信息进行匹配后投射到合成空间,类属空间中的信息来自于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知识及结构。例如,humblebrag,就是把humble(谦虚)和brag(吹嘘、自夸)二词的语义特征构成两个输入空间,经过认知加工,形成复合空间humblebrag(谦虚自夸),是一种最低级、最令人厌恶的自我吹捧方式,这种吹捧通常以一两个零散句子的形式出现在社交网站上。

2.概念整合与英语新词。复合词与拼缀词的构成是概念整合的结果。例如,将两个词cookie和talk进行概念整合形成cookie talk(饼干谈话),指的是“低调的非正式的闲聊,通常是一边吃饼干一边聊“。将gossip和 magnet进行概念整合形成gossip magnet(八卦焦点),指”引发大量八卦传闻的人或物”。Share和parents拼缀构成sharents(分享父母),指“忍不住在博客/微博上发布自家孩子照片近况的父母”。Gay和marriage拼缀构成gayiage(同性婚姻)。Chill和relax拼缀构成chillax(淡定)。

三、结语

新词新义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但其形式建构和意义建构离不开人的创造性的认知操作,都体现出一定的认知规律,特别是概念化、隐喻、转喻、转类、概念整合等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新词新义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阐释视角。

[1]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

[2]http://www.wordspy.com/

[3]Taylor, J.K.Linguistic Categora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2n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75,(104):192-233.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杨彬.从英语新词看原型范畴的动态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12):52-56.

[8]Ungerer, F.&H.J.Schm 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9]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0]Mathews P.H.Morp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11]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2]Pinker, S.Words and Rules:The Ingredients of Language[M].New York:Basic Books, 1999.

[13]Fauconnier, G.&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 Vol.22(2):133-187.

[14]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猜你喜欢

构词新词范畴
声音·数字·新词 等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学诗偶感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外教新词堂
英语学习小讲座之十一·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