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论文摘要中的元话语对比研究

2014-12-03周岐军

外语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际语篇话语

周岐军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学术论文摘要中的元话语对比研究

周岐军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近年来,元话语在学术写作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体裁入手,探讨元话语在语篇中的组织功能及其人际意义。元话语作为“关于话语的话语”,是发话人意向性的言语表征。元话语研究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术语篇,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为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提供参考。本文对比分析文理科学术论文摘要在元话语使用上的异同,以期揭示元话语在文科学术写作中的特点,为学术摘要的写作与教学提供新的参考。

摘要;学术论文;元话语;对比研究

1 引言

摘要(abstract)是学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论文被检索或收录的重要依据。专业的读者大多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是否有阅读全文的必要。因此,摘要通常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体裁(genre),是“一种对文件内容的精确的、简化的表现方式”(AHSI 1979:1),是“迷你版的论文”(Day 1988:34)。也正因为如此,摘要在学术写作研究(academic writing study)中才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既要在300字内陈述自己的主要观点与发现,又要尽可能使自己的表达能够被读者所接受。这就要求作者慎重考虑语言的选择问题。元话语(metadiscourse)作为“关于话语的话语”(discourse about discourse),不仅可以组织语篇、外显作者的交际意向(communicative intention),同时也可以沟通读者来实现互动的功能(Williams 1981)。本文对比分析文理科学术期刊论文摘要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尝试发掘元话语在摘要中的组织与人际功能,以期为学术摘要的写作与教学提供参考。

2 元话语研究反思

“迄今为止,元话语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对学术语篇的考察”(付晓丽 徐赳赳 2012:260)。近年来,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元话语研究领域的局限性。Peterlin(2008,2010)等学者将注意力从元话语的本体研究扩展到翻译领域。他们从限定成分等人际元话语的次范畴入手,对分别用英语和斯洛文尼亚语撰写的论文进行对比,发现英译文本中元话语的展现形式远不及原文中丰富。Abdollahzadeh(2011)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美作者和伊朗作者在英语论文结论部分中元话语使用的情况,结果发现二者在互动元话语使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元话语在学术书面语种研究的深入,学术交流、学术会议以及学术讲座等口语中的元话语使用情况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如Mauranen(2010)和Adel(2010)等。此外,除了开发更多的学术语篇研究角度之外,Abdi(2002)和Dahl(2004)等学者还将元话语研究拓展到新闻语篇、招聘广告和经济类语篇当中。本研究尝试从学科对比的角度出发,探究元话语在文理两科学术论文摘要中使用的异同,以期从跨学科的角度挖掘元话语的使用特点,完善现有的元话语研究。

3 研究模式

3.1 元话语的概念

元话语的概念最早是语言学家哈里斯(R. Harris)在1959年提出的,后经威廉姆斯(J. Williams)和克里斯莫(A. Crismore)等人的批判与发展而逐渐成为英语写作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学者们吸收相关领域的思想精华,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改进元话语的研究模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1989年,克里斯莫将元话语分为命题态度(propositional attitude)、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3个层面。1993年,他受到韩礼德(M.A.K. Halliday)3大元功能的启发,将元话语的分类模式改为篇章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两个范畴(Crismoreetal. 1993)。2006年,阿黛勒(A. Adel)根据雅克布逊(Jakobson)的6种语言功能进一步提出反身元话语(reflexivity metadiscourse)的概念,认为应当从篇章、作者和读者3个方面综合地来考察元话语。

3.2 元话语的研究模式

海兰德(K. Hyland)认为,元话语是一种社会行为,属于功能维度,“用于体现语篇中互动意义的反身表达”(Hyland 2005:25)。他强调元话语在作者建构语篇和读者解读语篇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元话语“既可以帮助作者体现自己的观点,又将语篇与特殊共同体的成员联系起来”(Hyland 2005:25)。海兰德还提出元话语的3条基本原则:(1)元话语与话语的其他命题范畴不同;(2)元话语体现语篇中蕴含着的作者与读者互动;(3)元话语仅指话语内部的关系(Hyland 2005:8)。首先,元话语不增加句子的命题内容,而是发话人主观态度的体现。它“可以用来支持命题内容,还可以使命题内容在拥有共同体背景知识的读者看来连贯、明晰并有说服力”(宫军 2010:86)。其次,除表意功能外,语言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人际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互动意向表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意义被受话人接受的效果。元话语作为作者主观意向表达的重要承载者,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传递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意向。最后,元话语也具有一定的语篇组织功能。它可以建构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展现作者的思维过程,并指引读者按照作者设想的方向去理解语篇。由此可见,早起的海兰德支持克里斯莫(1993)的划分模式,认为元话语主要分为语篇和人际两大类。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海兰德更倾向去突出韩礼德3大元功能整体作用、不可分割的特点,重新将元话语分为交互元话语(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和人际元话语(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两大类。交互元话语保证语篇结构的连贯、内容的流畅以及读者能够按照作者的期望来理解语篇,主要包括过渡成分(transitions)、框架标记(frame mar-kers)、内指标记(endophoric markers)、依据(evidentials)和编码标记(code glosses)5小类;人际元话语主要是体现作者的个人观点以及其对命题内容的评价,是发话人在语句中的形象表达,可分为限定成分(hedges)、增强标记(boosters)、态度标记(attitude markers)、自我指称(self mentions)和承诺标记(engagement markers)。海兰德(2005)根据这一分类,考查了国外6个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给出了各类元话语的详细列表。尽管阿黛勒、牟来恩(A. Mauranen)和达芙芝(Dafouz)等人都相继在批判海兰德(2005)分析模式的基础上从各自的角度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但是目前为止,海兰德的框架还是学界公认度最高的分析模式。

4 语料描述

《文本与对话》,原名《文本》(Text),由著名话语分析学者范戴克创办于1981年,是篇章分析领域的代表性刊物,近五年的影响因子为0.663,平均影响因子为0.397。《自然》创刊于1869年,近五年的影响因子为35.248,平均影响因子为38.597。他是自然科学类的综合期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本文以知名国际语言学期刊《文本与对话》(TextandTalk)和著名国际科技学术杂志《自然》(Nature)为研究对象,从2012年至2013年发表的文章中各选取30篇建成子库,并将二者结合建成摘要对比语料库。该语料库总类符数为3155,总形符数为11122,类符/形符比(TTR)为28.36。其中,《文本与对话》的摘要语料库(以下简称T库)类符数为1673,形符数为7105,类符/形符比为23.55;《自然》的摘要语料库(以下简称N库)类符数为1482,形符数为4017,类符/形符比为36.89。

5 数据结果与讨论

笔者根据Hyland(2005:218-224)给出的元话语列表分别对自建摘要对比语料库进行检索,分别统计出交互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中各小类内元话语的出现频次,在此基础上对比文理科学术摘要中元话语使用情况的异同。根据Hyland(2005:218-224)的列表,交互元话语包括过渡成分48个、框架标记74个、内指标记20个、依据7个和编码标记26个,共计175个;人际元话语包括限定成分101个、增强标记64个、态度标记66个、自我指称11个和承诺标记81个,共计323个。

5.1 交互元话语对比

在T库中,过渡成分出现23个,共出现218次,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位分别为and,also,but,while和rather。其中,and出现149次,约占过渡成分出现总次数的68.34%,远远高于其他成分。在N库中,过渡成分出现15个,共173次,出现频率最高的仍为and,共124次,其次为but,also,however和thus。在框架标记方面,Hyland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顺序标记(Sequencing)、阶段标记(label stages)、目的标记(announce goals)和话题转移标记(shift topic)共4类。其中,T库中共出现框架标记13个,共26次,4小类依次分别出现7、3、2和1个。N库中,框架标记共出现7个,共出现10次,各小类分别出现5、1、0和1个。内指标记有些是与框架标记重合的,如in the chapter X和in part X等,其主要功能是指涉文章内容的结构内容。摘要是文章内容的精炼与概括,通常不涉及具体方面,因此内指标记在摘要中的出现频率很低,在T库中出现3个,N库中出现2个,均为1次。依据主要是“表明所陈述的观点的出处”(Thomas & Hawes 1994:129),以使读者了解作者对该观点的评价。因此,这类标记在摘要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低,在N库中没有出现,在T库中出现1个,为according to,共出现2次。编码标记是交互元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型。T库中出现9个,共53次;N库中出现6个,29次。

根据以上统计所得的数据,对比两个子语料库,发现:(1)T库中共使用交互元话语50个,302次,占其总类符的2.98%,总形符的4.25%;N库中共出现30个,214次,分别占其总类符的2.02%,总形符的5.33%。由此可见,文科摘要使用交互元话语的频率略低于理科,但其使用的交互元话语更为多样,类型多于理科。(2)在高频词方面,T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交互元话语为and、or X、()、also、but、while、rather、such as、because和however;N库中分别为and、but、or X、-、also、however、thus、()、whereas和first。可见两种期刊中出现的高频交互元话语具有很大的共同性。这说明在基本的逻辑关系表达上,二者对话语材料的选择基本一致。(3)我们对平均每篇文章使用交互元话语的数量进行了统计,T库平均每篇10个,N库平均每篇7个,可以为文理两科学术摘要的写作提供参考。(4)在各小类的对比中,其他4类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不同。但是,依据标记在N库中没有出现,可见理科摘要的写作更突出作者自身观点的陈述。

5.2 人际元话语对比

作者通常使用人际元话语来体现自己的意向与目的,旨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存在性。同时。人际元话语也是“作者个人观点的体现记忆对命题内容的评价,目的在于使作者在相应的话语共同体中收获理想的语言形象”(宫军 2010:87)。

“限定成分突现作者的主体性地位,是信息以观点而不是事实描述的状态呈现出来,为受话人提供协商的空间,也为主体间性提供可能性”(Hyland 2005:53)。T库中出现限定成分30个,共65次,N库中出现19个,共34次。两个子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may。与限定成分的功能相反,增强标记旨在加强作者对陈述内容的确定性,突出作者对内容的信心,增加文章的说服力。T库中出现增强标记15个,共34次;N库中共出现增强标记10个,共18次。态度标记是作者情感因素的表达,不属于理性判断的范畴。因此,尽管海兰德总结出66个态度标记,但是在T库和N库中分别仅出现3个和2个,出现的次数均未超过10次。自我指称标记是学术话语中使用特点最明显的元话语之一。海兰德总结出的自我指称标记共11个,包含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单复数的各种情况,但是本研究的语料中两个库中共同出现的有I,we,our和us,T库中出现1次the writer,N库中未出现第三人称。在使用的频次上,N库中,第一人称复数主语we出现48次,远远高于T库的16次,与之相反,第一人称单数主语I在N库中仅出现1次,在T库中却出现13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理科在自我提及时表现出的不同,这也是有关学术摘要写作讨论中的争论不休的问题。承诺标记,也叫涉入标记,主要作用是外显受话人的存在,使读者具有参与感。T库中出现承诺标记27个,共出现48次;N库中出现承诺标记20个,共39次。

根据对人际元话语统计所得的数据,对比两个子语料库,发现:(1)T库中共使用人际元话语80个,190次,占其总类符的4.78%,总形符的2.67%;N库中共出现55个,153次,分别占其总类符的3.71%,总形符的3.81%。由此可见,文科摘要使用人际元话语的频率略低于理科,但其使用的交互元话语更为多样,使用的元话语类型多于理科。(2)在高频词方面,两个子库中使用次数最高的都是we,不同的是,T库中第一人称单数主语I出现13次,位列第二,而N库中仅出现1次。这表明,理科杂志在摘要写作中更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多以复数人称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另一方面,从客观情况看,由于理科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而这些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使得最终发表的文章也多为大家合作的结果。这样理科摘要中使用复数人称指称自己也是对客观情况的描述。(3)人际元话语中有些动词是带有时态性的,如suggested和demonstrates等。在这种具有时态性的人际元话语使用中,N库倾向于使用现在时,而T库大多采用过去时。事实上,有关摘要时态的选择问题,很多学者都进行过论述,对摘要时态选择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学科划分的角度对摘要中时态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文理科在摘要中时态的选择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学术写作具有典型的学科性特征。对此,我们将另文专述。

“交际不仅仅是信息、物品或者服务的交换,也包括交际双方的个性、态度和设想的互动。无论是写作还是言说,只要是产生意义的过程都不会是中立的,通常伴随着发话人的兴趣、地位、观点和价值。”(Hyland 2005:3-4)“人际元话语不仅标识发话人对命题内容和受话人的态度、情感与评价,同时也有助于构建互动双方之间的关系,以此建立主体之间的协商关系”(鲁英 2012:54)。

6 结束语

作为主体意向的表现方式,元话语既体现了主体性的存在,也强调了主体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主体通过使用元话语建构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在体现主体间性的同时,凸显了客体在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尽管是在学术语篇这种强调研究客观性的文体中,元话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交互元话语具有语篇组织的功能,另一方面,人际元话语可以体现作者对研究发现的态度与评价。这些都对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能得到读者更好地理解,以便增强研究的谁服力。本文分别以国际知名期刊为代表,对比研究了文理两科学术论文摘要在元话语使用上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有关摘要写作中人称与时态选择方面的争论,但是在具体动词和名词选择等细节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我们将通过后续研究逐渐完善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跨学科对比研究。

付晓丽 徐赳赳. 国际元话语研究新进展[J]. 当代语言学, 2012(3).

宫 军. 元话语研究:反思与批判[J]. 外语学刊, 2010(5).

刘 辉. 学术论文摘要的目的连贯模式研究[J]. 外语学刊, 2013(1).

鲁 英. 政治语篇中的人际元话语研究[J]. 外语学刊, 2012(5).

谢 群. 商务谈判中的元话语研究[J]. 外语研究, 2012(4).

Abdi, R.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An Indicator of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J].DiscourseStudies, 2002(2).

Abdollahzadeh, E. Poring over the Findings: Interpersonal Authorial Engagement in Applied Linguistics Papers[J].JournalofPragmatics, 2011(43).

Adel, A. Just to Give You Kind of A Map of Where We Are Going: A Taxonomy of Metadiscourse in Spoken and Written Academic English[J].NordicJournalofEnglishStudies, 2010(9).

AHSI.AmericanNationalStandardforWritingAbstracts[Z]. NY: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1979.

Crismore, A., R. Markkanen & M. Steffensen. Metadiscourse in Persuasive Writing: A Study of Texts Written by American and Fin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WrittenCommunication, 1993(10).

Dahl, T. Textual Metadiscourse in Research Articles: A Marker of National Culture or of Academic Discipline?[J].JournalofPragmatics, 2004(36).

Day, R. A.HowtoWriteandPublishaScientificPap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Hyland, K.Metadiscourse:ExploringInteractioninWriting[M]. London: Continuum, 2005.

Hyland, K.Metadiscourse:Mappinginteractioninacademicwriting[J].NordicJournalofEnglishStudies, 2010(9).

Mauranen, A. Discourse Reflexivity-a Discourse Universal? The case of ELF[J].NordicJournalofEnglishStudies, 2010(9).

Peterlin, P.A. Translating Metadiscourse in Research Articles[J].AcrossLanguageandCulture, 2008(2).

Peterlin, P.A. Hedging devices in Slovene-English Translation: A corpus-based study[J].NordicJournalofEnglishStudies, 2010(9).

Thomas, S. & T. Hawes. Reporting Verbs in Medical Journal Article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 1994(2).

Williams, J.Style:TenLessonsinClarityandGrace[M]. Boston: Scott Foresman, 1981.

【责任编辑谢 群】

AContrastStudyofMetadiscourseinAbstract

Zhou Qi-ju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Nowadays, metadiscourse has been widely researched in academic writing studies. The researchers discussed the organizing function and interactional meaning. As the discourse of discourse, metadiscourse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eaker’s intention. Its study not only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academic text better, but also can provide some advices for academic writing. This paper contrasts the usage of metadiscourse in abstracts between art and science, in order to find the features of metadiscourse in the abstracts of art. Therefore it can give some guides to academic writing and teaching.

abstract;research article;metadiscourse;contrast study

H0-05

A

1000-0100(2014)03-0114-4

2013-04-27

猜你喜欢

人际语篇话语
画与理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语篇理论与教学应用》评介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搞好人际『弱』关系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