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4-12-02林中正何朋蔚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10期
关键词:淮安市淮安稻米

林中正,何朋蔚

(1.江苏省淮安市农业委员会,淮安 223001;2.湖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长沙 410118)

江苏淮安市位于苏北腹地,自古以来就有 “淮河熟天下足”之说。历史上汉唐时代即盛产稻米,为国之粮库。但自南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生态恶化、黄河泛滥、屡次夺淮,淹没了古老稻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淮河治理、 “旱改水”的成功及杂交籼稻的大面积推广,淮安又恢复为鱼米之乡,成为盛产稻米的江苏粮仓。2007年, “淮安大米”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此基础上,2012年再获 “中国驰名商标”殊荣,为淮安市稻米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淮安大米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为淮安大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淮安市概况

淮安是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 31°43ˊ00" ~34°06ˊ00",东经 118°12ˊ 00" ~119°36ˊ30",总面积 1.01 万 km2, 现辖涟水、 洪泽、金湖、盱眙4县,清河、清浦、淮安、淮阴4区。常住人口48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45%。淮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也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1]。

1.1 地形地貌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地势平坦,无崇山峻岭,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

1.2 气象气候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4.1~14.8℃,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1007mm,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kcal/cm2~119kcal/cm2,年日照时数在2136~2411小时,年无霜期一般在210~225天。

1.3 水系分布

淮安境内水系分布复杂,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等9条河流穿全境,洪泽湖、白马湖镶嵌其中。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湖泊面积占11.39%。

1.4 土壤植被

淮安市属江淮平原,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全市耕地以水田为主,占2/3。林业资源总量及产业化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其中森林覆盖率18.2%,高于全国1.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64个百分点。

1.5 种植结构

2013年,淮安全年粮食总产量461.02万t,其中夏粮 172.77万 t;秋粮 288.25万 t。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77万hm2,油料面积3.422万 hm2,蔬菜面积 9.46万hm2[2]。

2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的优势 (Strength)

2.1.1 优越的自然条件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淮河下游,土壤肥沃且保水保肥性能好,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种植。淮安市为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气候带,属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较为丰富。无霜期长达224天,其中从水稻安全播种至安全齐穗的时间长达150天。

2.1.2 种植和管理经验丰富

淮安市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至20世纪90年代大面积 “籼改粳”以来,淮安市稻米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每667m2产量从原来400kg跃升至500kg以上。农民种植水稻的经验相当丰富,种植品种优良,特别是近年来优质超级稻新品种淮稻9号 (国标三级优质米)、淮稻11号 (国标二级优质米)大面积推广以来,淮安稻米生产不仅是江苏的粮仓,更是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2.1.3 政府高度重视

淮安市政府高度重视稻米产业的发展,将发展优质稻米产业作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规模。全市建成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万亩,绿色稻米基地5.33万hm2,无公害稻米基地11.33万hm2。大幅度提升稻米标准化生产水平,使稻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1.4 “淮安大米”品牌的创建

2005年市政府授权淮安市粮食行业协会申报 “淮安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于2007年8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成功注册了 “淮安大米”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获得 “江苏名牌产品”,2011年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2012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技术设备展览会 “金奖”,同年再获 “中国驰名商标”殊荣。以 “淮安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统领,企业注册品牌为支撑,全力打造 “淮安大米”总品牌,使有限的淮安大米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3]。

2.2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的劣势 (Weakness)

2.2.1 同一品种规模化种植偏小

由于当前生产应用优质水稻品种较多,土地仍是一家一户零散经营,造成水稻生产品种多、杂、乱,同一品种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导致稻米企业收购稻谷品种不一,加工稻米品质难以保持一致,商品性能较差,影响市场竞争力,最终制约其品牌创建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2.2 做大品牌的意识淡薄

当前市场上稻米品牌多、乱、杂,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恶性竞争,营销环节创造的效益偏低,大多企业经营利润微薄,没有能力对基地进行扶持和对农民实行二次分配。

2.2.3 高档优质品种较少

品牌大米一般占据国内中高档市场,而目前国内的中高档米市场被泰国米、东北米、湖南米占领。高档市场被有机米大米和日本大米占据。淮安大米生产应用品质较优品种较多,但高档优质品种较少,难以满足高端浪费群体需求,也难以在高档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2.4 稻米加工企业规模化程度不够

淮安市从事稻米加工为主的企业数量众多,但龙头企业较少,国字号龙头企业更是为零,没有形成像北大荒、金健米业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多数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加、销脱节现象堪忧。大多数中小型稻米加工厂设备一般,加工水平普遍偏低。稻米加工的副产品碎米、米糠等利用率偏低,影响稻米产业的整体效益提高。

2.3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的机遇 (Opportunity)

2.3.1 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发源地

淮安是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也是中国稻博会的发源地,在淮安举办的第一至第三届,以及第十一届稻博会,其中,淮安淮上珠、九牛、凌优、金叶等品牌淮安大米入围 “金奖大米”、 “优质产品”等奖项,使淮安大米叫响全国。以博览会为契机,宣传展示淮安大米,提高淮安大米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2.3.2 政策支持

近年来,市政府通过召开推进淮安大米产业发展座谈会等,从产业现状到与同类产品相比的差距,从提高品质到标准化体系建设,从加强基地建设到强化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推进淮安大米标准化体系、质量追溯体系与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内在品质;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强规模基地建设,推动加工精品化发展;规范淮安大米品牌标识管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2.3.3 市场需求机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不断增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已成为人们购买食品的首选。 “淮安大米”逐渐成为大江南北广大消费者争相购买对象。 “淮安大米”在上海被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接待贵宾的专用米;在南京被一些著名的大宾馆、大酒店指定为特供产品;在沃尔玛等超市作为定点销售产品;在淮安被淮安市委、市政府定为对外交流馈赠的佳品[4]。

2.4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的挑战 (Threat)

2.4.1 大米行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内大米市场,以高产优质著称的北方大米占据主要市场;在国际大米市场,泰国、越南、印度名列国际大米出口市场的前三甲,中国仅排名第六。因此,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淮安大米产业均面临很大的挑战。

2.4.2 品牌资源急需整合

通过统一生产标准和稻米质量标准,整合淮安本地的大米企业,将 “淮安大米”做成名牌,让 “淮安大米”成为名品、精品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的代名词和淮安稻米企业的共同品牌资源,避免假冒伪劣和恶性竞争;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抓好销售网络建设等。这些都是淮安大米品牌资源整合需要面临的挑战。

3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淮安是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也是中国稻博会的发源地[5]。现有稻米加工单位近600家,有注册商标的稻米生产企业70余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35家,年产量3万t以上的大型企业有12家。全市稻米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40万t左右,年加工外 (市外)销成品米75万t以上,外销稻谷30万t左右。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以 “淮安大米”品牌为引领,积极打造大米产业的龙头企业,大力培植企业子品牌,积极扩大淮安市大米产品销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将 “淮安大米”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长久和知名的品牌,必定能取得更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王丽平,孙正清.建立农业科技富民长效机制的思考——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江苏农业科学,2014(1):420~422

[2]淮安市统计局.2013年淮安统计手册.淮安,2014

[3]李响.基于地理标志的初级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4]江安,戴耀峰.默默无闻的“淮米”如今有了美誉度.淮海晚报,2008-5-27(A3)

[5]徐春山,戴耀峰.强力推进链式开发做大做强稻米产业.中国稻米,2009(4):71~73

猜你喜欢

淮安市淮安稻米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