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两色——追忆著名导演吴天明

2014-12-02文/罗

上海采风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孩子王天明

文/罗 君

罗君文汇报主任记者、原文汇电影时报副主编、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世事难料。今年3月5日我在美国洛杉矶儿子家,照例每天必到附近超市买一份当天的《世界日报》。回到家里随意翻阅,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特别醒目的标题:《张艺谋的恩人著名导演吴天明走了》。我一下子懵了,这不可能!我和他交往数十年,有时开他玩笑:“你的身体好得像斗牛场上的运动员。”我立马给国内吴天明的老搭档罗雪莹打电话,询问报上登的这条消息是不是搞错了。一阵沉默后她,回答两个字“没错”。

生命竟如此脆不可测,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瞬间就无情地消失了,这真是壮志未酬身先逝。

我与吴天明交往三十多年,从采访与被采访的对象,逐渐成为倾心交谈的挚友。

第一次走近他是1984年初春,吴天明应山东枣庄群众影评组织的邀请,携带刚完成的影片《人生》及男女主演周里京、吴玉芳前往枣庄出席影片的座谈讨论。彼时《人生》尚未公开上映,在整整两个下午的座谈会上,他极其认真地聆听每一个与会者的发言,也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在我的记忆里,当时枣庄是一个尚待开发,经济、文化都比较滞后的小县城,此项活动,并不为媒体所重视,所以只有我一个记者前往。我问吴天明,《人生》拍得很出彩,干吗不拿到上海等大城市去造声势。我的言外之意,在这里座谈能有什么影响?吴天明回答得很干脆:“你是从上海来的。你要知道,这里的老百姓能看到一部像样的影片,就像过节一样兴奋。而且这里的观众、群众影评说话不带转弯抹角,发言实在,好坏不留余地,你能听到真实的贬与褒。”

回到上海,我如实写了报导。

这部描写黄土高原上城乡交叉地带青年人的生活、爱情、理想的影片,后来在全国上映,引起轰动,好评如潮,为吴天明个人第一次带来极大的荣誉。影片获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这以后他导演的《老井》,再度引起轰动,影片荣获金鸡、百花奖最佳导演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故事片大奖,在夏威夷、意大利等地也轮着拿奖。

拍完《老井》,吴天明被任命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任职的七余年间,他领导全厂意气奋发,培养、扶植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周晓文、严学恕、腾文骥等一批优秀的第五代导演,呕心沥血地支撑他们拍出了一批震动影坛的佳作。张艺谋的《红高梁》《菊豆》、陈凯歌的《孩子王》、腾文骥的《棋王》、严学恕的《野山》、黄建新的《黑炮事件》等所有这些西影厂诞生的影片,在国内外夺得数十个奖项。要说第五代导演及作品和吴天明关系的故事,真是精彩缤纷,说也说不完。

那些年,中国的影坛因西影厂的崛起火啦,只见报上“西影,西影”“获奖,获奖”!德高望重的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裴写了多篇有关西影的评论文章,兴奋地提出“西望长安”。作为办报人,我的喜悦也溢于言表,由衷地为吴天明及西影厂的成就高兴,倾其版面地加以宣传。

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影创作会议,我一年不拉地前往采访,白天开会,晚上看电影直到十点之后散场。吴天明悄悄地叫上我和另外两位他所信赖的与会者到他房间里,关上门,也不知道他从哪里买来的酱猪头肉,茶几上一放,一面吃,一面慷慨激昂地发表时评,对当时的电影发行体制、创作上管得太死、题材比例等等忿忿加以抨击。我感到他常认死理,撞上南墙也不回头。朋友们说:“天明是一个透明的人,不可多得的心胸坦荡。”这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和前途带来了麻烦和挫折。

我深切认识和由衷敬仰吴天明的为人、品格,有几件事让我无法从脑海里抹去。

在《老井》拍摄现场(1985)

《老井》、《红高粱》获了政府奖(1987)

1987年9月的一天,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在京举办首届中国电影展,规模空前,许多国家的购片商都来了。各家电影厂纷纷拿出绝活,组织各种展片活动,以吸引与各国片商的业务合作。不知怎么回事,由西影厂投产、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孩子王》未列入参展影片的正式片目之内。但这部影片事先在国内放映反响不错,许多外宾要求观看此片。这天是星期六,西影厂宣发处一位工作人员未经中影同意,在中影公司大楼外的墙壁上张贴放映布告,遭到中影工作人员的阻止,将海报撕下。吴天明正在太平庄远望楼用午餐,闻讯,立刻放下碗筷,直奔中影公司。外宾们都在办公楼外广场上一顶顶遮阳伞下吃午饭,吴天明双手将一张用英文书写的《孩子王》放映布告高高举起,依次走到每一顶遮阳伞下,让外宾们仔细看清楚。直到外宾看完布告内容之后说“谢谢”,他才走到另一顶遮阳伞下。

9月北京虽已入秋,中午仍骄阳似火。因活动带有国际性,与会者大多西装革履,吴天明也黑色西装、领带系得笔挺。我站在一隅,目睹吴天明晒得汗水直流,白色的衬衫领子都已湿透,却久久地游走在正午烈日阳光下。为维护西影厂的尊严,为争得《孩子王》正当的宣传放映权利,为陈凯歌的才华不被掩没,血气方刚的吴天明做出如此“出格”的举动。这天陈凯歌也悄悄站在远处,我见陈凯歌眼里充满泪水。后来从朋友处知道,事后陈凯歌动情地对吴天明说:“头儿,我一辈子不说要对你怎样,看行动吧!我绝不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情,在你有难处的时候,我会全力以赴帮你,不为别的,就冲着你这个人。”

这次国际性影展活动《孩子王》放映,外宾们反映非常好。影展期间,西影售出影片部次占影展全部成交额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孩子王》居第一位。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王》不仅获得金鸡奖导演特别奖,更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

据我了解,吴天明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总经理胡健私交甚好,中影对西影厂也一向给予热情支持,仅《孩子王》中影就承担了一半的摄制费用。这场风波胡健表现得极为大度,事后吴天明也很后悔当时的过激行为,俩人很快冰释前嫌。

吴天明人性中的另一面:善良,富有恻隐之心,也让我记忆犹新。拍完《人生》,吴天明又一头扎进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老井》的筹备拍摄中。与农民血肉相连的吴天明,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去挖掘最底层百姓的心灵美。影片揭示黄土高原上的老井村祖祖辈辈为缺水付出的沉重代价,故事和人物催人泪下。

影片出来后,引起了轰动,忙坏了媒体和影评人。在国内囊括了所有电影大奖,还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夺得大奖。张艺谋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之后又在多个国家获奖。

1988年6月,《文汇电影时报》意外收到“老井村”全体村民一封长达一千多字的感谢信,题为《天明,你真好》。读着这封信,我忍不住落泪了。信中说到,在拍摄期间,吴天明几次三番跑到镇上、县里,向上级领导诉说“老井村”没有一口井的缺水现状,更别说用电,苦苦地游说要来了五万元。他又领来扶贫工作组、水利技术员,还自己花钱给技术员全家老小四口人每人买一身衣服。五保户,困难户揭不开锅,吴天明用自己的钱买来270斤玉米,100斤白面,冒着大雨挨家挨户地送去。临离开村时,他还动员摄制组全体成员将袋里所剩的钱全部留下。如今村里打出了井水,架设了电线,用上了电,村民们发自肺腑地感激啊!

《文汇电影时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封来信,并加上短评。

艺术的航程、人生的旅途假如能够一直顺水顺舟该多好,可是命运却对吴天明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

1989年5月,吴天明以中国著名导演、成就斐然的电影制片人的身份,应邀赴美讲学。他踌躇满志,一定要把中国电影的腾飞经验在国外的讲坛上加以宏扬、宣传,约定3个月回国。在美国几所大学任客座教授的日子里,吴天明受到的礼遇和尊重,生活条件之优越自不待说,每天的活动日程安排得充实满满,他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电影艺术的至爱,融入到一次又一次的讲课之中。

这时的吴天明还不满五十岁呀!秉性耿直的他一不小心在某次政治风波中呛了水。这位西北汉子,骨子里的忧国忧民,性格决定命运。整整4年零10个月,他滞留在美国度日如年。祖国啊,还能接纳他吗?幸而有原政治局委员李铁映的亲笔批示:“让他回国。”

1994年2月,他登上飞机的舷梯,吴天明说,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回到北京,适逢举行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会议在中影公司第二会议室异常简朴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从第二代导演到第五代导演108将齐齐赴会。吴天明多么渴望能融入这支队伍,组委会反复讨论,最后谢铁骊、谢晋力主让吴天明出席会议,但不发言。

我作为与会记者,很留意也很希望见到久违的吴天明。就在会长谢铁骊准备宣布开会时,吴天明悄悄走进会议室,在最后一排找个座位坐下。三天会议,他自始至终没有发言,也很少跟同行聊天。开会期间,由北影做东,为全体与会者打牙祭的冷餐会上,吴天明在场内转了一圈,脚步停留在一盘黄灿灿的小窝窝头面前,他抓起小窝窝头狼吞虎咽地吃着,我都看傻啦。席终人散,吴天明又把盘中剩下的几个窝窝头用纸包好带走了。

“窝窝头真是那么好吃吗?”我鼓起勇气采访他。“想家啊,想家啊!真是难以言状地想家啊!”天明如诉如泣地说着,在美的四年零十个月,解不开的乡愁,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心灵孤独。孤独有时比贫困更能折磨人。他常常一个人跑到海边,一连十几天就那么呆呆地坐在海边钓鱼,鱼儿在钩上挣扎,他的心灵也像鱼儿一样无望。地球的那边就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呀!

天明告诉笔者,他在美国讲学的酬金共2万美金,一个朋友鼓动他合作做生意,可他哪懂得生意经。人心难测,这笔钱最后让人全骗走了,他立时变得身无分文。人到绝境也就顾不得身份和面子,他和女儿在家包饺子拿出去卖,以维持生活。后开了一家小小的录相带店,专门租借中国的影视片。好在洛杉矶的华人多,租片的人有时也络绎不绝。现在回国了,暂时由夫人和女儿管着这家店,无非为了养家糊口。

沉默片刻,他又继续说:“我在美国个把月不吃羊肉泡馍,心里就好像没有着落,烦躁得很。这时我就会煮上一大锅羊肉汤泡馍,那香味哦……在洛杉矶少说也有200多个留学生、国内的演员、文化人吃过我煮的羊肉泡馍。我长在黄土地上的根,这辈子拔不出来了。”

顺便提一下,1997年初冬,我去美国探亲,得知吴天明回美处理事务,专门去他的录像带店看他。那天他也是兴致勃勃地大动干戈要露一露他的手艺,熬一锅羊肉汤泡馍让我品尝。此刻,我顿时明白小窝窝头对他具有的含义了。这次采访,我写了一篇《吴天明的黄土地情结》。他回国后,我是第一个采访他的人。

《百鸟朝凤》工作照

《变脸》工作照

《牛虻》工作照

以往那么熟悉的电影战线,他感到陌生了。出国前,中国的电影事业完全是计划经济。导演在艺术上三军统帅,但不用为投资发愁,更用不着自己去找米下锅。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电影业已转型为市场经济、制片人制。人家不投资,导演再有本事也无能为力。吴天明茫然了。

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的伯乐出现了。香港邵氏公司老板方逸华女士向吴天明传递一个信息,愿意投资五百万港币请吴天明拍摄《格老子的孙子》。拿到剧本一看很不成熟,但机会难得,他立即飞赴香港,与邵氏公司签了导演合约。回来后,他请了众多的剧作家,全力以赴打起了剧本攻坚战。

吴天明怀着一颗报效桑梓的游子之心,拼博在摄影场上。1995年,影片完成停机,改名《变脸》。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静观反响,令吴天明喜出望外的是《变脸》 一举夺得广电部“华表奖”优秀合拍片奖,海峡两岸三地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片,最佳导演,最佳儿童表演奖。在国际上一连荣获13个国家电影节的29个重要奖项。邵氏公司投资五百万港币,获利数千万元。

吴天明喘了一口气,但也略感失落,《变脸》在中国电影市场只卖出廖廖几个拷贝,电影市场完全被商业片大潮冲击了。

争强好胜的吴天明自信能慢慢崛起。他不信邪,难道市场就完全被商业片、打斗片、搞笑片、三角恋爱片所占领吗?好的艺术电影就不能有高票房吗?

在电影市场的深水中苦苦挣扎,他玩命似地一连拍摄了反映工业题材的《首席执行官》《非常爱情》,电视《黄河人》《黑脸》《牛虻》,还在电影《飞越疯人院》里客串当了一回演员。在拍摄塑造一位秉公办案刚正不阿的纪检干部电视剧《黑脸》时,吴天明连续数天高烧不退,他白天奋战在拍摄现场,收工后赶到医院打点滴。他所拍摄的这些影视剧,评价虽好——《首席执行官》《非常爱情》《黑脸》都分别拿到了影视奖项,但票房一般,也就是说经济效益欠佳。

吴天明苦恼极了,但他固执,那些三俗片坚决不拍不碰,但何去何从?

幸运之神,似乎又在向吴天明频频招手。

2006年6月初,在百花盛开百鸟朝凤的时节,影视界久违的盛况出现在西安大雁塔下。西安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的大堂里400多位中外嘉宾见证中国影视行业的一个新生命——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吴天明应邀担任董事长之职。上海地区,邀请谢晋、吴思远和我前往赴会。我从内心为吴天明有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能再展宏图的机遇而高兴。在飞机上谢晋既兴奋又感慨地说:“曲江财大气粗,黄土高原上的一大手笔,天明要好好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拍它几部好片子。”

庆典结束,天明带上十几位朋友到秦岭山脉一游。路上,我问他今后怎么运作?他开心地笑说:“两年前,我在张贤亮的西部影视基地抽到了一支上上大吉签。张贤亮说,他的几百支签里只有这一支最吉利。说我会有好运。”他提到曲江新区许诺可以投大笔资金,要他拿出几部大片,打造中国西部影视硅谷。天明滔滔不绝地聊了他今后的创作蓝图,要再园一个“西部梦”。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吴天明的弱点也是他的傲骨,他要追求的是自己的艺术理想,票房、卖座,似乎他都不上心。

八年过去,直至他生命终止,他煞费苦心地筹措一个又一个剧本。《法门寺》《秦始皇大帝》《农民日记》《逃港者》《横山起义》等等,都被投资商以各种理由否定了。说到底投资方考虑的是能否挣大钱。吴天明的创作无法转型,可泣可悲!8年合约即将到期,曲江最后给吴天明一个安慰,让他拍一部小成本艺术片《百鸟朝凤》。这是八年中唯一拍成的一部电影。它生动描述唢呐王焦三爷坚守信念的故事,歌颂民间艺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该片获当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但至今仍躺在片库里。

怀着已破碎的艺术梦想,天明安息了,留给人们的是沉重的思考。电影事业、电影市场上的急功近利倾向泛滥,作品堂而皇之以“票房高低”论英雄,而忽视思想性、艺术性、社会功能的评判。某些影片主题肤浅、媚俗低下,就因为票房可观,被炒得沸沸扬扬。吴天明这样有杰出贡献和才华、有口皆碑的导演,他的悲剧绝不是个例。

天明一生活得好累,好辛苦,但他活得也精彩。

好在中国影坛上永远留有他不可动摇的地位。

2005年1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2005年12月,国家人事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他“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猜你喜欢

孩子王天明
“三胎”风口吹不起孩子王
年轻人抗拒生娃,孩子王怎么打动资本市场?
海边遐思
孩子王再度闯关能否成功?扭亏为盈背后投诉不断,神州优车持股添变数
副驾驶座
联墨双馨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叫我孩子王
孩子王甩你N条街,就因为面积是你的30倍?a
孩子王二月二联动全国113家门店免费为宝宝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