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

2014-12-01陈晓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摘 要: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学,以其先进的传播方式、广泛的受众群体,成为文学界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自诞生之日就备受争议的网络文学,更是时常被拿来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本文拟从文学的概念、创作的主体以及小说的题材方面入手,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文学 传统文学 网络小说 主体 新历史主义

网络发展至今,在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惊喜。而它作为一种媒介,在文学活动中同样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所谓的“网络文学”也就应运而生。“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1]无论是经由纸质媒介出版后再通过网络广泛流传的作品,还是那些在网络上创作、发表后吸引了众多网络文学爱好者的原创作品,都在近几年伴随着网络自身的发展而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它有三种常见形态:一是传统纸介印刷文本电子化后上网传播的作品,这是广义的网络文学,它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仅仅体现在传播媒介的不同;二是用电脑创作、在网上首发的原创性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与传统文学不仅有载体的区别,还有网民原创、网络首发的不同;第三类是利用多媒体电脑技术和Internet交互作用创作的超文本、多媒体作品(如联手小说、多媒体剧本等),以及借助特定软件自动生成的‘机器之作,这类作品离开了网络就不能生存,因而,这是狭义的网络文学,也是真正的网络文学。”[2]网络文学的多样化和作品的争奇斗艳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着眼于此,而笔者主要探讨第二类网络原创小说。数量庞大的网络原创小说可以以主题为线索进行分类,比如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网游小说等等。网络小说纵横交错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和不断加入的作家,形成了一个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作家群。

一、网络小说与文学

“历史一再表明:审美活动的方式的变化与人类传媒技术手段的发展有直接关联,但传媒技术变革所催生的新艺术形态在其伊始却往往不受人们待见。”[3]中国文学自进入二十年代以来,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长河。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和出版业的兴起,为现代文学的发生产生了不可限量的推动力。而梁启超高举“文界革命”的大旗,为五四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尤以“小说界革命”影响最大,而梁启超看重的正是小说兴民、启发的作用。时至今日,中国文学已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文学的大量兴起,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对于文学的关注。其中,网络小说是作者、读者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文体。但随之而来的批评也是不绝于耳,尤其是以传统精英文学为代表的众多作家和批评家。

“在小说刚刚兴起之时,人们蔑视它,并且理直气壮予以抨击。他们认为小说低俗、不道德。在某种意义上,那并没有错,不过正因为小说具备了这个特点才使其伟大:小说震撼并引导着人们进行新思维。”[4]纵观文学史各个时期,小说占据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以鲁迅为代表的二十年代小说,批判封建,追求自由,从文字、内容、形式等方面,彰显与近代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对人的多元思考,是五四小说的根本精神,其文化价值大于审美价值。西方启蒙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是五四作家藉以思考人、发现人的主要思想资源。”[5]而三十年代的小说,延续了五四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又深受社会和阶级的影响。以左翼文学为例,无产阶级的兴起,正需要文学和精神方面的指引。“左翼文学的活动与其说是一种文学思潮,不如说是一场以文学为手段的革命运动,它以组织化的文学活动推动文坛格局的变化。尽管它当时并未能提供更多的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当时在30年代和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6]而后各个年代的小说亦体现了各时代的特色。

“布尔迪厄指出:‘大众审美深深植根在共同感之中,植根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民众接近大众形式的方式之中。”[7]小说作为这样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学形式,为大众提供了欣赏与评鉴的内容。网络小说相比于传统小说,有着更易传播和阅读的特点,那么所造成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不可否认,网络小说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往往是相似的主题,老套的情节,看了开头便知结尾的故事,缺乏文学应当具有的创新和内涵。“在严肃文学看来,‘类型化是网络大众文学的明显缺陷”,“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或文化快餐,大众读者对此都只是‘轻阅读、‘浅阅读、甚至‘飘阅读。”[8]传统作家的批判有其合理之处,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观点从自身精英文学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大众文学消费的情况,使自身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之下。文学消费具有二重性,而文学作品和许多商品一样,同样有不同档次的区别。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文学作品,正如“雅”与“俗”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网络小说的类型化显然有自己不被纯文学看好的存在逻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类型化非但不是网络文本的缺陷,反而是大众和文学之间达成交流的桥梁。”[9]

二、网络作家与主体

“昔日盘绕在贵族阶层、以艺术家自居的文学家,例如公然宣称不为大众写作的象征派诗人和各种先锋派文人;在他们之外,则是大量专门为大众制作、产品上喜欢打印Best Seller标志的通俗文学作家的大量涌现。”[10]这是存在于传统作家和网络写手们之间一种不言而喻的尴尬局面,所谓传统精英文学的作家们对于网络写手们往往抱着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他们认为网络写手们创造的只是一些供大众消遣的文字,而缺乏文学应有的内涵与创新。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追逐时尚、速度和商业利益的平台。在这里,每天都有不少新作品问世,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数量不容小觑。而在这惊人数量的背后,则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在驱使着网络写手们孜孜不倦地生产文字,在速度的压力之下,自然无法兼顾周全。这一点正是被传统作家所深恶痛绝的。网络写手们有时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放弃了作品原有的审美价值,这一点显然背离了文学的无功利性。“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无功利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审美的无功利性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11]。不可否认,网络写手们都在或多或少地追逐着商业化所置放的诱饵,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作品的数量上,从作品的内容中同样可以看出。网络小说中主人公若身处现代社会,常常是家境富裕或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物,比如医生、律师,更有不少是以官二代、富二代为中心展开的相关群体的故事。所以他们大多拥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对于一些较为奢侈的品牌能够轻而易举地买到。虽然大多数的作者自身并没有达到这样的购买力,有些写手们只是格子间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白领,但是在他们的笔下,那些主人公仿佛生活于真实的世界里,拥有花不完的金钱,在高档的商场间肆意挥霍,还有的甚至能够在官场、生意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些既现实又不真实的人物、场景可以说是写手们内心渴望却求而不得的世界,因而只有借助文字这样一种工具表达。endprint

在巨大的社会经济浪潮冲击之下,文学因被标榜“无用论”退居边缘化地带,传统的精英文学作家们更是孑然一身、孤芳自赏。直至九十年代后,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文学又再度重回大众视野之中,这其中也包括了网络写手数量的不断增加。但正是如此,引发了对于文学定义的争论,传统作家更是被一个名为“纯文学”的小圈子所捆绑。从表面上看,网络写手们由于不受权利意识形态的束缚,而获得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甚至以此为傲,沾沾自喜。但事实上,那只是政治权利意识形态的减少,但是商品消费意识形态俨然已经对网络写手的创作主体性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威胁。作者作为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们不仅是创作文学作品的人,更是将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因而作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生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文学的作者都曾以“个性”以示区别于传统作家,但网络小说的“类型化”却让我们清楚地看见了主体性的迷失。首先,主题的重复、情节的相似使作者创作主体性的丧失。对于审美,失去了自身独特的感受;在创作手法上,叙述话语、叙述动作单调,只是类似情节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形成一部新的文学作品,缺乏创新意识。其次,网络写手们在小说中通过赋予主人公购买物品、追逐时尚的自由,以弥补自身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自由,渴望突破在现实中的各类不同,拉近各个阶级的差距,造成一种人人平等的假象。“表面上是消费者设计了自己的趣味和风格,而实际上任何欲望都是在消费文化的引导下再生产出来的,是消费文化推销的趣味俘获了消费者。表面上消费体现的是主体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也就是自由个性得以彰显的过程,但如果从消费的整体过程着眼,主体的需要和自由个性却显然是受到控制的,主体的个性与自由更多是一种幻觉。”[12]

三、穿越小说与新历史主义

网络小说中不仅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各种面貌,窥见作者主体创作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看到许多现代人对于过去的理解和想象。这类作品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穿越小说。所谓的穿越小说就是现代人因为一些意外事件回到了古代或是一个尚未被历史考证过的时代。在那里,他们了解历史真相,并且根据自己超前的认识来帮助那些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巨大困境的人。有时,还将当代先进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当时的人们,从而以一己之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般的故事。这类小说往往也有着相似的开篇和结局,大多是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在故事结束之后又回到了现代。但是它们所涉及到的历史内容却因人而异,即便讲述的是同一个时代的那些人物,作者们也都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于一定的历史基础。作者们选择这一类型的体裁进行创作,就是为自身的文学创作设定了一个历史的局限,不能天马行空,却又必须加入自己的理解。

有不少传统作家对这一类网络文学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戏说,没有尊重史学家的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各个朝代的史学家,对于历史的记录,也或多或少渗入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情色彩。他们也未能了解帝王的本意和历史的真相。“柯林伍德认为历史学家具有观察人类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模式的敏感性,他们以这种敏感来对待所获得的事实。柯林伍德把历史学家的这种敏感性称为对实施中存在的‘故事或对被埋藏在“明显的”故事里面或下面的‘真正的故事的嗅觉。他得出结论,当历史学家成功地发现历史事实中隐含的故事时,他们便为历史事实提供了可行的解释。”[13]由此不难看出,即便是正统的史学家对于自己的文本或是他人的文本,都有一些想象与猜测的因素。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正是基于历史的断层,通过各种论述,包括时间、地点来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并且根据自己的理念进行建构。同时,历史并不是对过去单纯地记载,而是透过记载的话语重新理解这个世界。这一点在网络穿越小说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笔下的人物们通常都是穿越到某个朝代,有的是成为我们已知的历史名人,有些即使是成为了无名氏,也与当时的掌权者或是历史名人有着各种各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往往对皇帝、将军等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有比较多的记载,还有历史上有名的事件都会给后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因而作者选择这样的人物和背景,也能够让读者们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在文学与文化系统的联系中,受到新历史主义者关注的中心问题不是其‘历时性方面,而是其‘共时性的一面”[14]。穿越小说和历史故事共同之处就在于其结果和造成的历史影响是不会改变的,只是在细节上给予作者更多想象的空间,不同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造出不一样的历史,却又有着共同的本质。

比如桐华的作品《步步惊心》,其所反映的就是历史上闻名的“九龙夺嫡”,并且塑造了一个在历史上颇具神秘色彩的雍正皇帝。女主人公原名张晓文,是一名十足的现代白领,唯一比较特别之处就是精通清朝历史。因为遭遇意外回到了清朝,成为了待选秀女马尔泰·若曦,并且机缘巧合,在之后的几十年间亲眼目睹了九龙夺嫡的发生。她也曾因为私心想要阻止一些悲剧,但事与愿违,无力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男主人公正是雍正皇帝,他与若曦的爱恨纠葛只是小说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在作者笔下,却成为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有力因素。最后,所有的人物各归各位,也都照应了史书上给他们的判词,唯有马尔泰·若曦未能青史留名。从这个侧面,也能看出作者对历史的尊重。

网络文学如今风头正势,大批的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受到许多读者和影迷的追捧。当当网和卓越网上销量名列前茅的无一不是网络文学。传统文学也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掀起了一阵热潮。如今的文学似乎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度被人们注视着,而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也在一步步寻求合作,从一批传统作家签约网站就能看出来。二者的融合相信能为文学的世界再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注释:

[1][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3-4页。

[3][4][美]列夫·格罗斯曼,凌云编译:《21世纪的小说》,中国读书报,2009年6月17日。

[5][6]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39页,第146页。

[7]陆扬,王易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第196页。

[8][9][10][12]曾繁亭:《网络写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110页,第59页,第169页。

[1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第57页。

[13][14]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106页。

(陈晓璐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 350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历史主义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直面历史
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批判视角下小说《灿烂千阳》的研究
50 SHADES OF ONLINE 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