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苏丹多语制下英语语言的冲突与并存

2014-12-01尹国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阿拉伯语苏丹

尹国杰

贝利特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民主价值观和信仰的一种教学理念,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极力挖掘全体学生的智力、社会及个人发展潜能。多元文化教育包含四个相互影响的维度,即趋向平等、改革课程、形成跨文化能力以及坚定不移地消除偏见与歧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多语教育界定为使用多门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

一、南苏丹的多语教育政策历程

与非洲其它国家不同,南苏丹没有通用语可作为官方语言或者学校的教学语言。英国统治时期,小学低年级阶段用苏丹南部的主要民族语言作教学语言,而高年级阶段用英语作教学语言。1956年苏丹独立后,阿拉伯语被用作教学语言。苏丹南方两次内战期间,恢复了小学阶段以南方民族语言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育制。地方语言研究所(IRL)开发出25种语言的文字方案及基础读写教材。1983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后,IRL停止工作,而美国国际语言暑期学院(SIL)继续在肯尼亚和乌干达进行小规模的苏丹语及其它语言的研究工作。《全面和平协议》把英语和阿拉伯语确定为苏丹(包括苏丹南方)的官方语言。苏丹南方独立后,把英语确定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但保留了土著语言的地位。南苏丹共和国《宪法》规定:“南苏丹所有土著语言都是民族语言,应该受到尊重、发展和推广。”《普通教育法案》第十四条“教育中的民族语言”规定,“所有土著语言都是民族语言,英语与阿拉伯语应按照《宪法》相关规定处理;儿童期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学语言应是所在地区的土著语言,城区学校可以选择广泛使用的民族语言作教学语言;小学四至八年级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土著语言仍应是学生学习的科目,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情景中用南苏丹共和国的民族语言流利、准确、有效地交流;根据《宪法》规定,中学及高校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

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取决于所确立的优先发展目标,如扫除文盲、保护民族文化与民族特性、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公民教育等。目前很多国家采取多语教育制度,南苏丹的多语教育由来已久,采用这一政策绝非偶然。

首先,南苏丹多语现象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多语教育的必然。南苏丹多语历史与现实十分有利于南苏丹实施多语教育政策。南苏丹有6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还有些民族以其它主要语言的方言为自己的语言。与世界其它民族语言一样,南苏丹的民族语言体系复杂,词汇丰富。南苏丹的语言属于不同语族,同一语族各语言的词汇和结构很相似。SIL在2005年的《民族语》中列出了南苏丹人所说的53门语言(包括朱巴阿拉伯语),但有些语言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实际数量可能会少些。南苏丹主要语言的相对使用规模:丁卡语、努尔语、赞德语和巴里语的使用人数超过总人口的65%;丁卡语、努尔语、赞德语、巴里语、希鲁克语、奥图胡语、鲁窝语、莫鲁语、蒙达语、迪丁加语和托普莎语的使用人数超过总人口的80%。1928年,热杰夫大会(Rejaf Conference)建议南苏丹教会教育选用西尼罗-撒哈拉语族的丁卡语、希鲁克语和努尔语,苏丹语族的巴里语、拉图赫语以及班图语族的赞德语等语言。教会学校用这些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并开发教材,但南苏丹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太大,教会不得不增加更多的语言,包括西尼罗-撒哈拉语族中的阿乔利语和朱尔语,以及苏丹语族中的莫鲁语、多戈语和巴兰达语。

其次,南苏丹国家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多语教育制的必然。南苏丹政府准备全面实施多语教育政策,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及学校的教学语言,“朱巴阿拉伯语”和本地语言作为通用语。南苏丹实施多语教育对于消除社会经济差异和政治民族中心主义以维护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有人认为,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并没有威胁民族语言的功能。除了学习民族语言之外,通过学习全球性语言来学习全球文化已成必然。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急切地想摆脱数十年战争的困扰,谋求社会发展,因此需要人力资源。教学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用母语对儿童实施启蒙教育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带来积极影响,对多语言社区的文化和社会也有积极影响。事实上在教会教育时期,所有丛林学校都是以儿童的母语开始,后来才过渡到英语。此外,作为新成立的国家,南苏丹希望与邻国及世界其它国家建立密切联系,加强经济以及各领域的现代技术发展。因此,它需要借助国际社会广泛使用的语言与其它国家联系。目前,南苏丹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较少,尤其是在计算机与网络服务领域。作为新成立的国家,南苏丹需要多语课程的典范,覆盖人类活动所有领域,特别是现代技术与工业。这也是南苏丹把英语作为政府部门、教育和商业活动的官方语言的原因之一。阿拉伯语并未被完全抛弃,因为还需要用这门语言与中东及一些邻国交往。此外,为了保障社区、贸易、乡村地区低层次教育甚至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还需要发展各地的本土语言,应当把一些地区性语言如斯瓦希里语、林加拉语、阿姆哈拉语等引入公民生活和教育体系中。最后,南苏丹还需要引入更多的国际语言,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汉语。

由于多语言、多民族、多宗教以及多文化性质的影响,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南苏丹选择多语教育政策,多语教育成为满足南苏丹人民本土意愿和国家意志的途径。

二、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确立及影响

文艺复兴以来,民族国家与民族语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家”的概念是基于语言及文化同质的原则,因此实行文化多元的国家面临的挑战在于顾及语言的异质性。但是,英语作为外语适应了非洲的文化场景。英语成为不同民族间开展文化与商业交流的工具,促使各民族为共同利益而团结一致。英语在非洲很多地方拥有其它语言不可企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民族教育政策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促进人文、社会、经济及文化繁荣。南苏丹政府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还因为英语在苏丹统一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南苏丹人民用英语表达了自治的民主权力。

19世纪后期,传教士把英语传入苏丹。尽管苏丹一些地方对英语持怀疑态度,但苏丹南方地区的人却喜欢英语。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苏丹南方地区的英语水平都较高。1956年苏丹独立后,阿拉伯语与英语一道被官方确定为教育语言。苏丹的英语水平开始逐渐下降,再也没能恢复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水平。不过苏丹南方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英语水平,并不象很多人想象的一团糟。1972年签署的《亚的斯亚贝巴协议》宣布,英语是苏丹南方地区的官方语言。苏丹南方获得了在苏丹国之内一定的自治权,英语获得官方语言的地位。因此,南苏丹共和国政府除把英语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之外,还作为政府部门和商贸领域的官方工作语言,直到有朝一日某些土著语言能够发展成为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endprint

南苏丹共和国选择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能够更好地推进国家的语言政策。南苏丹的语言规划政策试图体现如下观念:语言规划是为了改变某个或某些语言团体的语言使用而设计的系列观念、规章制度、变革条例、信念和实践。但是,政策如何实施才能满足南苏丹共和国政府及国民的期望呢?南苏丹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创建面向政府官员和教师的大规模英语语言集训课程,还为阿拉伯式教育背景的教师设计了《基础英语》,使他们能够用英语进行教学。基础教育部和高等院校还为职员(包括大学职员)开设了英语语言课程,目标就是训练官员和青年人能够在学校、办公室、商业场所以及在对外关系包括成功获取国际奖学金等方面有效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国家的语言政策是为了强化并维系民族语言。南苏丹的语言形势复杂,很多语言需要发展和规范,有些土著语言还面临着语言替代问题。因此,如果不认真对待民族语言问题,国家发展就可能受阻。《亚的斯亚贝巴协议》不排斥其它民族语言,还保留了阿拉伯语作为全苏丹民族语言的地位。随着南苏丹的独立,民族语言成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前三年可以用民族语言学习课程。从表面上来看,民族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承认。但作为通用语的阿拉伯语并未出现在语言政策中,这就是矛盾的根源。在一些较大城镇如朱巴、瓦乌、马拉卡尔,阿拉伯语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第一语言,很多学生是通过阿拉伯语接受教育的,但家长认为英语能够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这样,阿拉伯语与英语及南苏丹民族语言之间相互对立,语言冲突升级。随着英语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官方语言,阿拉伯语会逐渐消退。洋滨泾阿拉伯语可能从英语和其它民族语言中借用词语,但不会发展成民族语言。

英语作为南苏丹官方语言地位的确立对国家课程产生影响。各国通过自己的教育课程体系来相互竞争并保护自己的民族利益。如果国家课程中没有关于教育战略的明确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国家的人力与自然资源就可能丧失。南苏丹谋求解放反映在教育体系中就是决定在保留民族语言的同时学习英语,南苏丹人学习英语是为了反击北部地区的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政策。这意味着南苏丹共和国政府要设计合适的课程来表达国家的教育战略计划,还需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以便规划、推进和促进未来的发展。因此,英语作为学校教学语言,被认为是国家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教授英语与民族语言这一策略是为了解决与处理文化、民族认同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英语与民族语言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并存,也是为了减少民族的、社会经济的及政治的冲突。为此,教育与教学部、高教与科技部联合创建国家课程开发委员会,研究、审查与教育中的语言使用相关的问题。

三、南苏丹多语教育面临的挑战

虽然南苏丹实施多语教育政策是必然的,也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但这一教育语言政策的实施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教学语言过渡带来的挑战。在南苏丹共和国,小学四年级之前都可以用母语作教学语言,四年级至大学阶段用英语作教学语言。同时,土著语言继续作为儿童学习的科目。今后数年内,部分乡村及多数城市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教学语言从阿拉伯语过渡到英语,就是挑战之一。其次,有的地区基本上是单一民族居住,而多数地区却是多民族混居。有些相邻的人的语言相似,甚至可以看作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而有些人的语言却迥然不同。当然,不能因为有人说某一语言就要在学校里教授这门语言。一门语言要成为学校的科目,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资源需要整合。对于小学阶段哪些语言可用、其它语言需要多长时间才可用、需要采取哪些质量监控与改进措施等问题,都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

第二,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带来的挑战。由于文化、宗教及语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语言政策的实施要避免引发冲突或导致文化压制。南苏丹政府想在多语教育政策实施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但孤军奋战是无法完成所有目标的。多语教育政策要顺利实施,必须得到家庭、父母和儿童的支持。尽管教育工作者赞成母语教学可以让儿童从一开始就能获得丰富而愉悦的教育体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这一点。很多人认为,使用母语作教学语言即使在乡村地区能够行得通,在居民语言背景差异较大的城镇学校则不一定可行。在城区推行母语的一大障碍是家长的态度,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母语无法增加自己孩子的社会经济利益,他们极其重视诸如英语之类的国际语言在扩大交际、求职、商业及进修等领域的作用。对于多语教育政策,南苏丹政府的决策者需要思考如下问题。第一,南苏丹是努力创建综合性的多语教育制呢,还是选择有序过渡的多语教育制呢?儿童通过母语开始学习,然后过渡到用第二语言或者官方语言学习,这或许为方案之一。第二,如果南苏丹政府及其它利益方开始实施这一宏大工程,会面临哪些困难呢?培训教师、推进英语作为官方工作语言、推广土著语言以期成为民族语言或者官方语言,这些可能是最大的困难。

有官员建议城区学校在使用母语作教学语言之前先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人们希望南苏丹在教育体系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助下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此外,南苏丹还要学习南非、刚果、厄立特里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经验。要真正落实多语制,南苏丹政府必须创立新的课程模式,必须培训教师以保证能够实施新课程,必须研制教材,充分论证小学低年级阶段使用母语作教学语言的可行性。南苏丹应当建立全国教师培训中心,给予财政支持以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同时,要培训英语教师教授民族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培训以民族语言为母语的人去教授英语。南苏丹政府应当把基础教育中民族语言的教学作为自己的责任,鼓励社区型的组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主办实用读写能力培训项目,把国家公民教育改造成受欢迎的本土社区课程。扫盲运动不仅仅包括培养人们简单的英语读写能力,更应包括民族语言的读写能力,以便恢复它们的经济活力。政府应当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列入语言使用问题,籍此勾勒全国的语言使用分布图。

21世纪是非洲语言复兴的世纪。非洲国家和政府应致力于发展非洲语言,这样才能消除贫穷与愚昧,最重要的是消除饥饿与疾病。非洲国家不应等到学会了英语后再谋求发展,而是现在通过学习民族语言开始追求国家的发展。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与非洲语言之间应当建立平等合作关系。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研究项目《非洲后殖民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政策研究》(课题编号SCWYH13-14)。]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阿拉伯语苏丹
粤北世居瑶族母语保持现状及策略研究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
阿拉伯文学选读课程“五读”教学模式初探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汉阿语气形式对比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