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分析

2014-12-01董建兰居伟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办公室江苏苏州215129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6期
关键词:缝隙急诊科科室

董建兰,居伟(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办公室,江苏 苏州 215129)

急诊是医院的门面,是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环节和科室。同时急危重症患者也常常在经过急诊紧急的抢救处理后,综合多方面因素再进一步转入ICU治疗。急诊-ICU患者的转运交接工作,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推卸责任、责任不明,甚至还会发生医疗纠纷。为了改善急诊-ICU患者的转运交接现状,我们在其转运交接中实施了无缝隙护理管理。无缝隙护理管理即在护理工作中以先进的护理理念、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依据,形成决策、监督、执行、咨询等功能集于一体的良好的护理管理系统。当前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此本文针对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56.5±4.6岁。所有患者均经急诊转运至ICU。

1.2 方法

1.2.1 建立急诊-ICU护理管理一体化模式 根据医院现有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ICU护理管理模式,将急诊-ICU护理构架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急诊-ICU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并设置急诊-ICU护理管理组。医院的急诊-ICU护理工作,形成一体化的、完整的护理模式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整体构架。

1.2.2 完善急诊-ICU转运流程 在对急诊-ICU患者进行转运交接之前,对其中存在的转运风险进行评估。急诊室的护士和患者的主管医生,对其转运ICU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评估的内容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情况、患者的用药情况、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转运设备等。为急诊-ICU转运交接准备转运设备,例如简易呼吸气囊、氧气袋(便携式氧气瓶)、各种管道的引流装置等。在转运的过程中,至少需要有一名医生、一名护理人员、一名绿色通道的转运工人。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急诊护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有准确的判断力与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高等。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体位,保护患者的隐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在转运交接中,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1.2.3 规范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的内容 为了完善急诊-ICU患者的转运交接,将交接的内容进行规范,我们专门设计了《医院急诊入院病人交接记录》,制定了急诊-ICU患者(包括急诊至其它病区住院的患者)转运交接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到达急诊的时间、生命体征、血糖、神志、皮肤粘膜、药物交班、置管情况、药物过敏史,已经执行的特殊检查、检验、护送护士签名。急诊危重症患者从急诊转运到ICU之后,急诊科护理人员与ICU负责接收的护理人员一同将患者安全的转运至病床上,并配合做好各种设备的连接、各项参数的设定及各种管道的连接等。然后由急诊科护理人员与ICU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具体的交班,ICU护理人员及时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并准确的掌握病人的神志、皮肤粘膜、用药情况、置管情况及其特殊交接情况,最后由急诊护理人员及ICU接班人员在《医院急诊入院病人交接记录》上签名确认。本交接记录单一式两份,一份急诊护理人员带至科室存档,另一份留至ICU保存。

1.2.4 对急诊科、ICU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 为了保证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有效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之前,对急诊科、ICU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是为了使每一个护理人员对急诊-ICU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熟悉和掌握,正确使用急诊-ICU患者的转运交接记录单。在对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建立急诊转ICU情境模拟,使得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对急诊转ICU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拟定案例,其中包含患者病情的拟定、医嘱、两个科室的抢救配合等。通过对急诊科、ICU护理人员进行急诊-ICU患者的转运交接培训,提高两个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为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1.3 观察指标

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包括管理前后的转运设备、电话询问、生命体征、贵重物品、交接时间等评分,转运交接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涉及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后的转运交接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诊ICU患者在转运交接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后,转运交接情况急诊与ICU之间的电话询问、责任推卸、危急值漏交接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后的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情况比较

为了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有效性,我们先后对急诊、ICU的50名护理人员,在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中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实施前后满意度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后急诊、ICU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评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形成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理念,是临床护理中的新突破[1]。无缝隙护理管理是在现有的临床护理方法中,针对其中存在的质量缝隙,实施全面的、有效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加强急诊科与ICU的沟通,将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促进整个护理流程的顺利进行。对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交接内容进行规范化,形成交接记录单,杜绝各种不安全事情、危险因素的产生,实现两个科室之间的无缝隙交接[2]。

从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整个护理流程进行分析,将交接的内容规范和完善,可以在交接的过程中,使得急诊与ICU护理人员有清晰的思路,保证转运交接工作有据可循,有序进行。同时也使得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保证整个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各个环节的无缝护理[3]。

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有效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保证危重症患者尽快的得到救治。在危重症患者由急诊转向ICU的过程中,转运交接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将其规范和完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护理工作,影响着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抢救,为此无缝隙护理管理需要得到应用。

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的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在转运交接中,实施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安全转运,并且针对转运中发生的各种意外,进行及时的针对性处理,将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风险降低。

本次研究中,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提升了护理人员对转运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了转运交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将转运交接中的护理工作、护理流程、护理内容等进行规范和完善,提高急诊和ICU科室的转运交接效率和质量[5]。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还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转运交接的质量,降低转运交接中的风险,通过无缝隙护理管理为急诊ICU患者提供更多抢救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速度[6]。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了优质护理与整体护理的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整体优质护理。在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将其进行推广应用。

[1]顾琴,张红,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9-110.

[2]王慧.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63-1464.

[3]王秀英,葛永春.手术室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护理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8):735-736.

[4]黄华.无缝隙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与ICU交接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5(5):317-318.

[5]苏琴,顾琴,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39-141.

[6]吴晓会.护理干预对ICU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1,35(7):548-549.

猜你喜欢

缝隙急诊科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雨的缝隙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