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爱的教育

2014-12-01许凤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材资源爱的教育语文

许凤

内容摘要: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关注学什么,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我们更应该明白语文教学其实是一门引导学生爱的教育艺术。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充分进行爱的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语文 教材资源 爱的教育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提出育人要育心,浇花要浇根,要培育学生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这个“魂”,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她呼吁: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爱国主义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想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健康人格的根。教育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她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以奠定树魂立根的素质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关注学什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我们更应该明白语文教学其实是一门引导学生爱的教育艺术。

“爱”是一个温馨的字眼,“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爱”是一种需求,更是一种能力。但“爱”不是一种本能,“爱”需要后天去培养。我们需要学习,我们需要熏染,我们需要营造爱的氛围,我们需要培养爱的能力。而学校就是营造爱的氛围的最佳场所,老师就是最好的爱的传播者。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大家都把叶老的这句话理解为不要死抓住教材不放,要举一反三。这样的看法固然无可厚非,但我却要说:“既然是例子,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同时又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资源呢?”笔者想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自己在利用语文教材资源(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认识与做法。

一、引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

提起爱祖国爱人民,有人会觉得那是唱高调,那是空洞的说教。如何让这些饱含丰富内涵的概念成为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动力和源泉,这恐怕是所有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的内容。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我充分用好教材,让学生从教材所选的文章中深入地了解并进而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与人民。

我引导学生体会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句表达的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引导学生去理解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的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我还引导学生品味《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母亲始终眷念着的深情;我也不忘引导学生体味都德《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在韩麦尔老师的感染下产生的那种爱祖国恨敌人的感情;我同样引导学生与茅盾先生一起歌颂《白杨礼赞》中像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不屈不挠的敌后抗日军民……

多娇如画的江山同样能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神奇热带雨林、澜沧碧水、傣家竹楼,《阿里山纪行》中的姊妹潭、青苔路、神木以及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等等无不是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鲜活的文本材料。

爱祖国爱人民这是一种高尚圣洁的感情。只有让孩子们心中装下这样的情感,他们才真正知道“祖国”一词的分量、“人民”一词的伟大。在每周升旗时,他们才会油然而生严肃与庄重。也正因为心中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我才惊喜地看到有学生在周记《心中最美的风景线》的写作训练中,将自己在新疆旅游时看到的祖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国界线——一块石碑写成是心中最美最神圣的风景。

二、引导学生爱生活、爱生命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生命生机盎然,但是这一切对于整天生活在练习试卷中埋头在题海里的学生来说似乎是另一回事。如果不加引导,他们中往往大多数人看不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不到生命的勃勃生机。他们会埋怨生活单调无味,抱怨生命苍白无趣。如不加以引导,有的学生甚至会用自己的方式——早恋、上网吧等来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点“色彩”,给自己的生命增加一点“调料”。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利用手头的教材资源引导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杜甫《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出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刻画出早春的活力与律动。我告诉学生一个不爱生活的人是难以体会《幼时记趣》中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之趣的;我启发我的学生们只有爱生活的人才会在《柳叶儿》中追忆过去的艰苦岁月以告诫自己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告诫学生患有盲聋哑残疾的海伦·凯勒都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享受生活,那么健全健康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

一个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他就能走过人生的坎坎坷坷,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无止境的生命长河中。《紫藤萝瀑布》中的宗璞正因为如此,她才能从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紫藤萝瀑布身上受到启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同时,一个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才会也才有可能去尊重珍爱他人。反之,后果不堪设想。“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诸多事件的教训还不够惨重吗?如果我们平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爱的教育,也许能避免不少悲剧的发生,尽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众多因素的。

三、引导学生爱家乡、爱亲人

家乡、亲人,这是两个多么温馨、幸福的词眼。爱家乡、爱亲人又是多么纯洁、美好的感情。身处家乡的孩子拼命要背起行囊去远行,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只想逃离父母亲人的管束。不少孩子眼中只有外面“精彩”的世界,只有远离父母亲人之后的无拘无束。我们做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不妨好好的利用手边现成的教材资源引导我们的学生既向往美好的未来,更要好好活在当下,珍惜此刻所拥有的。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游子漂泊他乡,看到眼前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怎能不产生“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思亲之情; 鲁迅《社戏》尽管是一篇小说,但文中“鲁镇”又何尝不是作者童年时家乡的影子,那“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又该引起作者和读者多少悠远绵长的神往。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至爱亲情”的文章更是随处可见。邹韬奋《我的母亲》中美丽善良、能干明理的母亲,朱自清《背影》中穿着黑布棉袍马褂、艰难地翻过月台去买橘子的父亲,高尔基《童年的朋友》里的慈祥可爱、开朗平等的外祖母,萧红《呼兰河传》里豁达勤劳、尊重孩子的的祖父,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中天真浪漫、率性自然的儿女,《人琴俱亡》中心意相通、悲痛欲绝的哥哥……哪一个人物形象不熠熠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但学生理解的深与浅、联想的远与近以及由这些“例子”所激发的对自己的家乡亲人爱的程度,这与我们语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及挖掘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做语文老师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加以引导呢?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我国古代亚圣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爱自己爱亲人,更要去爱他人,爱周围的人甚至去爱遥远地方的陌生人。这样的“例子”我们教材也不少见,托尔斯泰《七颗钻石》中小姑娘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的可爱天使。真正充分理解了教材,我们的学生就很容易明白,汶川玉树大地震中,有了无疆的大爱,有了无私的博爱,我们被毁的家园才会重新建起,我们的明天才会明媚灿烂!我们的学生就会在父亲节、母亲节以及教师节给亲人、给师长送上一份由衷的祝福。

四、引导学生爱文学、爱传统

一篇篇美文、一本本名著构成了我们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正如赵丽宏老师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言:“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告诉我们的那几件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事情哪一件不是与文学有关的呢?朱自清的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给我们描绘一幅“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洞庭画面,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则又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轴经典的戏剧画卷 ;契诃夫的《变色龙》向我们展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文学功底与无限魅力;泰格特的《窗》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与丑,那戛然而止的结尾更让我们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一本本名著更如一位位长者与智者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向我们娓娓道来。情节生动传奇、语言简洁准确、人物个性鲜明的《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具有独特的无可取代的魅力的《西游记》是老少皆宜的精神大餐;《汤姆·索亚历险记》告诉我们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优秀品质是激励人们永远向上的生活原动力,友谊、人性和人道永远是沟通人类灵魂的桥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形象更是激励了无数的有志青年在革命的风暴浪潮中顽强向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优秀传统的文化民族,作为炎黄子孙如果不爱历史、不爱传统、薄古厚今是非常要不得的。从古到今我们都不缺乏用文学的方式来纪念或继承我们优秀传统的文化名人。他们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对传统的情,让我们畅泳其中。沈从文的《端午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湘西人过端午时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的民俗风情画,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则给我们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刘绍棠在《本命年的回想》深情回忆了四时二十四节中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春节。

我们语文老师如能精心扣住教材,引导学生走进文学和传统这两扇大门,那是绝不会空手而归的。

五、引导学生爱科学、爱环境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著名数学家则在《从小就要爱科学》一文里说:“科技

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他老人家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要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文明,作出新贡献。”我们的语文教材精选了一定数量的科技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五彩斑斓的科技世界。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近、走进新的未知领域,让我们的学生为人类已经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激情和决心。

《在太空中理家》向我们介绍了宇航员在神秘的太空里是如何进行跑步、穿衣、沐浴、刷牙、睡眼等日常生活的;《奇妙的克隆》让我们知道了什么事克隆、多利羊诞生的过程以及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从科学的角度正确解释了沙漠里千百年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叫三声夸克》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物质的结构,引导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世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者由表及里、由主到次地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常见的鲜花会是色彩斑斓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一个不再新鲜但依然很严峻的话题。地震、暴雪、干旱、洪灾等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天都在地球上的某一个地方发生,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但我们的学生真正从心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吗?真正把自己当做地球的主人了吗?真正做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了吗?我们的学生真正热爱我们的环境吗?……一些列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思。而我们语文老师不妨先做起来,利用我们的语文教材,用大师们的美文来熏陶我们的学生,引导他们做一个个环境小卫士。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的谐调美竭尽全能地追求自然之趣;《都市精灵》否定“孤城寡人”的现状,大力提倡“与狼共舞”的现代意识;《幽静悲剧》更是谴责愚氓灭美的恶行;《明天不封阳台》则让我们从父子俩不封阳台的举措中看到了我们未来环境的美好前景。

当然,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挖掘和利用的关于引导学生去爱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可以让引导我们的学生从中去汲取更广博更深入的有关爱的养分。《管子·权修》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是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教育者固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但笔者认为,在学生所要学的众多门类中,爱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爱是一切的基础,爱是一切的源泉,爱又是一切的升华,爱是最高的境界。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只有引导我们的学生去爱,激发他们去爱,那么,小而言之,我们的教育才会坚实丰盈而不空洞苍白;大而言之,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而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去积极引导我们的学生去做一名“小爱无由,大爱无疆”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皋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材资源爱的教育语文
挖掘教材资源 提升作文素养
野菜文化资源在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发中的应用探索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爱在字里行间
引教材活水,滋养学生作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