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11-30王梦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阻塞性护理人员疾病

王梦琴,陈 娜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海南儋州571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阻塞性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病情往往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均造成严重的影响,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本院对7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男47例,女24例;年龄59~77(63.81±5.22)岁;病程2~10(4.72±1.07)a;合并高血压 22 例,冠心病 15 例,糖尿病13例。观察组79例,男52例,女27例;年龄 61~74(64.11±4.07)岁;病程3~10(5.07±1.11)a;合并高血压 24例,冠心病17例,糖尿病1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平喘、止咳、祛痰、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持续吸氧治疗,以(25~30)%的浓度,和(1~2)L/min的速度进行吸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正确用药,督促患者进行氧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为患者准备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并在患者入院后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以患者和家属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其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各项治疗的目的,从而更好地配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迁延,患者往往感到巨大的痛苦,甚至有抑郁、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安慰和疏导。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坚定患者治疗的信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包括选择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每天锻炼10~30 min,以轻微出汗为宜,不可过于疲劳。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给予患者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指导患者锻炼呼吸功能,嘱患者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体位,放松全身肌肉,先是快速地用口进行数次呼吸,然后闭嘴,使用鼻子进行深吸气,在吸气的时候最大限度的下移膈肌,并屏气2~3 s,然后用口呼出,在呼气的过程中应保证口唇缩拢,缓慢呼出[1]。必要时可以借助双手按压腹部的力量促进腹肌收缩,尽量呼尽气体。将呼吸的频率控制在9~12次/min,连续进行3~5 min,每天坚持练习,时间以早、晚为宜,保证空气的新鲜。也可以选择容量较大的气球、瓶子等物进行练习。首先进行深呼吸,然后含住气球或者是瓶子的口向里吹气[2],每次坚持3~5 min,也可指导患者进行咳嗽练习,首先缓慢吸气,并将身体向前倾斜,在咳嗽的时候用力收缩腹肌,保持腹壁紧张,每次吸气咳嗽三声,在咳嗽结束时缩唇,然后将剩余的肺内气体尽量的呼出,然后缓慢吸气,进入下一次循环。指导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要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以及纤维摄入,少量多次,避免引起便秘和腹胀,从而加重呼吸困难的症状[3]。避免进食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以免导致痰液黏稠。如果患者出现了水肿、少尿症状,要适量限制钠盐摄入。可以自主进食的患者应于每次进食结束之后刷牙、漱口,保证口腔的清洁。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则护理人员应每天进行3~4次的护理。吸烟患者应戒烟。在患者出院前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要求患者在家庭中要坚持氧疗和肺功能训练,远离烟雾,保持环境空气的清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后2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 a(O2)),监测2组FVC、FEV1以及FEV1/FVC;统计2组咳嗽、憋喘、啰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采用SF-36量表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 a(O2)、FVC、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咳嗽、憋喘、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1。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SF-36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2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引起气管、黏膜以及周围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改变,诱发肺气肿和肺心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考虑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这类人群具有适应能力差的特点,针对这个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为患者准备良好的住院环境,并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老年人本身常见的孤独感和寂寞感的同时也可以消除由于疾病反复发作所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4]。护理人员应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取得患者的信任,并通过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有所了解,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不会产生惊慌和恐惧的心理[5]。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已经从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的服务,护理的内容包括了临床护理、心理护理以及人文关怀等诸多内容,不仅仅要满足患者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要兼顾患者的情感,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S a(O2)、FVC、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咳嗽、憋喘、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F-36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笔者认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秋云,赵静,王苑,等.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35-437

[2]吴柳,武淑萍.家庭肺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级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68-1170

[3]薛筷明,张庚,夏玲华,等.机械通气下肺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58-59

[4]黄玉泉,莫晓婷,朱艳,等.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66-67

[5]吴小青,叶良玉,徐效峰,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03-905

猜你喜欢

阻塞性护理人员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