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对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4-11-29葛冬云丁家云

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制成品出口商品外商

葛冬云 丁家云

(1.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243032;2.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一、引言

(一)背景及意义

2000年以来,安徽利用外资的数额直线上升,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000年的3.17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86.40亿美元,短短13年增长了约27倍。事实上,2013年的《世界投资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的升级,流入中国的FDI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中国东部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一些投资和生产活动从中国沿海地区迁往内陆,中、西部地区吸引的FDI在全国总量中的份额有所上升(从2008年的12%增长到2012年的17%)。因此,毫无疑问,安徽的外资利用规模将会继续加大。

近年来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显示出比较强劲的优化态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13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上年增加了60.96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3.6%。在工业制成品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幅为51.6%和9.5%,两者在安徽省总出口额中所占比重达到54.1%,较上年提高了43.9个百分点,成为2013年全省出口增长的新亮点。

那么,对于经济不断发展的安徽省来说,FDI的变化对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如何?FDI的流入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之间有无相关关系?这将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二)文献综述

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完善,研究更多地转向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在对出口商品结构整体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外商投资企业本身一般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导向(J.Eaton,S.Kortum,2002)[1],正如 Lipsey(1984)[2]的研究发现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同行业的国际贸易更多的显示的是正面的积极影响,证明了FDI与东道国出口具有强相关性。

Trefler(1993,1995)[3][4]将技术要素引入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技术差异和要素禀赋共同影响一国的贸易结构,这个角度对此后的实证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如UNCTAD发布的《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对于FDI流入量和出口关系的研究。结论是FDI的影响随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而增大,这与Trefler考虑到技术要素影响一国贸易结构的结论相一致。

有部分学者认为FDI与贸易结构具有不确定亦或不显著的关系。José Pedro Pontes(2005)[5]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要承担中间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的增加,实证分析后其总结为当贸易成本较高时,二者是互补关系,否则是替代关系。Kevein H.Zhang(2007)[6]针对大量进入中国内地的台湾和香港的外资,研究得出吸引外资进入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资源和出口导向政策,所以此类的FDI对我国内陆的出口贸易结构没有明显的优化作用。

在我国,FDI和对外贸易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冼国明,2003)[7],我国吸收的外资对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同影响。从长期看,FDI与加工贸易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与一般贸易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FDI对加工贸易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而一般贸易出口对FDI的变动反应不敏感(高峰,2006)[8]。

以上综述可见,国内外学者大量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FDI对两国之间贸易流量的影响方面,即替代性与互补性问题,得出了不少经典理论以及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但深刻剖析FDI与安徽贸易结构变化的文献就还比较缺乏。因此,文章将结合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具体情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FDI与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关系。

二、安徽省利用外资情况

(一)FDI总量发展情况

安徽利用外资起步晚,发展缓慢。到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投资总额不到5000万美元,不仅整体利用规模不大而且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以借款为主。

1985年以后,利用外资政策进一步完善,安徽吸引外资规模逐步壮大,吸引外资质量不断提高。自2000年以后,如图1所示,安徽省外商投资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安徽省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也由对外借款转为外商直接投资,如外商直接投资由1987年的452万美元,发展到2012年的 863,811万美元,其中2006年前后为飞速增长阶段,2007年增长率达到115%的峰值,之后到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有小幅下降,然后,11年开始回升,转而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图1 1990-2012年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额

(二)FDI产业分布情况

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在产业分布中,外商在安徽省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较低,如2012年仅为2.03%。

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仍是安徽省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2012年约占63.27%。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与我国在吸收外资时,比较强调生产型投资有关;另外,安徽省外资大部分来源于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港、澳、台地区,2012年港、澳、台地区的实际直接投资占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58.43%。进入90年代以来,来安徽省投资的外商在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增长很快,这符合当今世界资本与技术跨国转移的总体趋势。

2012年安徽省第三产业中的FDI投资比例占28%左右,与2011年的18.2%相比较而言,外资对第三产业投资增加明显。FDI在第三产业内部的分布有较大差异,如第三产业中吸收FDI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业,而金融、保险、商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安徽省在此类行业上吸收FDI的数额仍然十分有限。

图2 安徽省2012年利用FDI总量的产业分布情况

三、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现状

(一)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变化

1979年,安徽出口商品开始由以农副产品为主到以轻工业产品为主转变,出口的重工业产品比重较低,如1982年出口商品收购额中重工业品仅占12.1%。1980年,安徽开始加强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出口商品结构逐步改变,到1990年,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占53.7%,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例。

图3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变化图

从图3可知,1990-1996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快速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与初级产品出口比例之差不断拉大。1997-200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稳步增加,其比重在2006年达到93.8%的最高值。2007-201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有小幅波动,但并不影响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绝对主导地位。

(二)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的变化

自1990年后,工业制成品出口快速增加,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占主要部分。这时,判断出口商品结构是否优化就是主要考察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①的相对变化情况。这与出口商品结构中由以初级产品逐渐发展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并逐渐向更高技术层次升级的发展趋势相符。表1提供了部分年份的具体数据,图4直观地描述了安徽省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变化情况②。

表1 部分年份安徽省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出口数据单位:亿美元

图4 工业制成品内部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图

根据图4可将工业制成品内部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0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均处于上升阶段,二者共同促进了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这一时期安徽出口商品开始转为以出口轻纺类半制成品、中间品而非初级产品为主的结构。出口商品特点是技术含量较低、简单加工或粗加工。

第二阶段(2001年至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下降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继续上升阶段。在2000年劳动密集型产品份额达到64.44%峰值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增加,成为工业制成品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比重从2000年的22.21%上升到2010年的45.96%。虽然这一时期安徽出口商品中机电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份额不断加大,但尚未改变工业制成品以轻纺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

(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高新技术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决定了其在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被看做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表现。近年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其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量的比重快速提高。

2000年,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为0.6亿美元,2013年增长到42.28亿美元。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反映了安徽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方向,其出口额占安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也稳步提高,但由于后者增长速度较快且基数大,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依然较小,2012年仅为12.82%。从出口企业的性质来看,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约1.26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总量的42.98%,与此对应的是国有企业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为27.19%,集体民营企业为29.82%。

四、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与FDI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下表2所列的具体变量是将年度数据根据出口商品结构整理、计算得到的:外商直接投资额(FDI)、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EXM)、初级产品出口额(EXC)、出口商品结构系数(θ)③。

(二)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系数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讨论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我们定义模型如下:

在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需要首先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文章采用ADF对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发现两变量是否都具有一阶平稳。在检验时,采用各变量的自然对数,以使数据平稳化,检验结果见表3:

表2 安徽省各年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情况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表3 序列lnFDI和ln(1/θ)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以上检验可知,lnFDI和ln(1/θ)都是一阶单整I(1)的,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所以对方程(1)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

考察方程(2)的回归残差是否平稳,同样用ADF法进行检验。残差检验结果如下:

图5 ADF法残差检验结果

用Stata软件得出,残差e的检验值为-2.213,同时5%检验值为-1.950;所以残差是平稳的I(0)序列,因此两变量是协整的。由此可以对ln(1/θ)和lnFDI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如果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商品结构系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一定存在描述受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出口商品结构系数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用Stata软件得出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其中,-0.263ecm是误差修正项,是对协整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偏离均衡值的测度,方程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结果表明lnFDI的短期变动对出口商品结构系数存在着正向影响。短期内ln(1/θ)、lnFDI会偏离它们的长期均衡水平,但它们的关系会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进行调整,协整关系对当期的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产生了调节作用,效应为26.3%。这一结论表明,ln(1/θ)与lnFDI协整关系的存在能够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五、结论及建议

随着FDI的流入增加,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有了较大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逐渐占为主导。协整发现FDI与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上看,FDI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进行调整,效应为0.268。FDI与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会随着FDI的增长而有所优化。

FDI对安徽省出口贸易的优化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根据安徽省利用外资的现状,要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及经济发展则需要引导外资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向。

(一)积极引导FDI投资于农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安徽外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流向第一和第三产业较少。安徽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不仅农产品种累繁多,而且生产规模大,因此对于安徽来说,发展农业产业化更具有天然资源优势。另外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及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的加工业和服务业也得以发展,也就是说第二和第三产业也相应得到了发展,进而使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二)引导FDI在第二产业的合理分布。虽然安徽外资主要投在了第二产业,但基本投在一般的加工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外溢效应小,不利于安徽经济发展。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其中以煤、铁、铜、硫铁矿、水泥用石灰岩和明矾石的探明储量居多,除煤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7位外,其余5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5位,是安徽省的优势矿产,依靠此基础建设起来的能源(淮南淮北两大煤炭基地)、钢铁(以马鞍山为重点的钢铁工业)、有色冶炼(以铜陵为中心的有色金属工业)、化工(以安庆为基地的石油化工工业)、建材等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④,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安徽可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并利用其自有的工业传统,积极宣传以吸引外资投向这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形成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三)积极引导FDI在第三产业部门的投资。外资在第三产业部门的投资主要流向经济稳健性较弱的房地产业,2012年安徽外资在房地产业实际投资额为14.25亿美元,占第三产业实际总投资24.11亿美元的59.1%。可以引导FDI对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保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的投入,促进这些行业的长远发展,以此使安徽经济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

注:

①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5~9类为工业制成品,其中,5类的化学及有关产品和7类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可归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其它产品则可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分类主要是基于现有数据约束,尽量使问题简化。

②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分别为两类产品出口额占安徽总出口额的比,两者之和等于工业制成品比重。

③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的比值。系数在几年之间的连续变化情况可反映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情况,如果这一比值下降,系数变小,说明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优化。

④安徽省矿产资源概况,中国百科网,http://www.chinabaike.com/z/keji/ck/543062.html。

[1]J.Eaton,S.Kortum.Technology,Geography and Trade[J].Econometrica,2002.

[2]Lipsey R.E,M.Y Weiss.Foerign Production and Export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view of Economies and Statistics,1981,63(141).

[3]Trefler.International Factor Price Difference:Leontif was Righ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101(6).

[4]Trefler.The Case of the Missing Trade and Other Myste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85(5).

[5]José Pedro Pontes.FDI and Trade:Complements and Substitutes[R].Working Papers.Technical University of Lisbon,2005.

[6]Kevin H.Zhang.How Does FDI Affect a Host Country’s Export Performance?The Case of China[R].Current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Asia,2007

[7]冼国明.中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1983-2000年数据的计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8]高峰,高越.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基于不同贸易方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猜你喜欢

制成品出口商品外商
中国与RCEP 成员国制成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四川省初级加工品和工业制成品对GDP的实证分析
中国-捷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