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问题及措施的探讨

2014-11-28谢亿安

绿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检疫林业

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问题并提出了防控措施。

关键词:

收稿日期:20130922

作者简介:谢亿安(1964—),男,福建南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14102

1引言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灾变规律分析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发现,林生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害严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危害、威胁加剧。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趋势严峻。

(1)树种栽植结构不合理,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造成树种单一,没有隔离屏障,是导致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快,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高,难以控制的主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榆树为主要树种,栽植面积大株数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杨树栽植面积逐步增多,调查统计栽植面积约占造林面积的75%以上,到处呈现杨树林海。杨树病虫害已成为头号主要病虫害,这些年发生都在0.7万hm2以上,严重发生时造成局部暴发成灾,形成“夏树冬景”现象,已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安全和发展。

(2)人为活动传播造成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国际间贸易的快速发展,林业商品流通频繁,林产品种类外销内调数量大增,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1980年以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为259种,通过本次调查,已上升至383种,20年间增加林业有害生物124种。双棘长蠢、草履蚁、桑白蚁、朝鲜球坚蚁、锈色粒肩大牛、国槐瘤锈病、蜀柏毒蛾,这些外来生物已成为本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在调运检疫工作中,漏检或检疫不彻底,也是造成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不断增加的原因。

(3)思想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薄弱,防治手段落后,测报工作滞后,防控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多发性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领导已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问题,有的地方已将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是,重造林轻防治的思想仍然存在,个别地方表现尤为突出,森防机构不落实,人员不稳定,防治测报检疫工作跟不上,出现大灾时,无所适从。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有害生物抗性增强,防控难度不断大。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面积的增加,有害生物危害加剧。面对这一严峻态势,近年来,黑龙江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力度不断加大,治理措施不断完善,有效的扼制了灾害发展势头。

(2)能造成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全省发生严重并造成成灾的有害生物种类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本省从未发现过的。

(3)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潜在威胁增大。黑龙江省是松材线虫病和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福建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该省大面积的松科林地在短期内就可遭受危害直至毁灭。

(4)治理难度不断增加,突发性灾害常有发生。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抗性增强治理难度大,都具有突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

4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

4.1建立预警机制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4.2加强干群联动机制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农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endprint

4.3建立生物防治技术体系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4防治技术实际应用与开发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

此外,充分挖掘有害生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某地区,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变成优质饲料,一方面,提升了群众防治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自觉性和推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蔓延,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另一方面,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廉价的饲料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4.5建立奖惩机制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治理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环保型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陈昌洁.松毛虫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张星饶.森林病理学研究的生态数学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检疫林业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探究影响生猪屠宰检疫的因素与对策
land produces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论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动物检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