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研究

2014-11-28刘静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微博高校图书馆微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微博;微信;信息推送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法,通过浏览各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查看其发布的相关数据,对其信息推送能力进行调研,探究微博与微信在图书馆公众形象建立方面起到的作用,提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图书馆强化阅读推广能力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61-03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随着微博和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不少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读者服务。因为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注册门槛低、操作简单,所以庞大的微博和微信用户群使网络推广越来越被人们看好。但这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些用户注册的是图书馆机构但并没有发表图书馆相关信息,有的仅仅注册个名字就不再发信息,有的甚至连头像都没有,让人真假难辨。笔者此次调研对象为针对图书馆认证微博和微信。

微信公众平台认证条件之一就是需要有新浪微博或者腾讯微博的认证微博账号。笔者于2013年9月17日,以“图书馆”为关键字对微信公众账号进行检索,剔除没有认证和非高校图书馆机构的用户,共检索到五家经过微博和微信双重认证的高校图书馆,并针对其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具体情况进行研究。

1调查情况及分析

1.1五家图书馆认证微博、微信服务的基本情况

1.1.2开通微博、微信服务平台的时间。我国图书馆最早注册微博的是重庆大学图书馆,并于2009年11月11日发布了第一条博文[6]。这五家图书馆中开通微博最早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比最早开通微博的重庆大学图书馆落后了一年多。2011年是高校图书馆开通微博的高峰期[7],有四家图书馆开通微博,2013年开通的有1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是我国第一家开通认证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2012年开通认证微信的有两家,2013年有3家(截至2013年9月17日)。被调研的5家图书馆开微博时间都不算早,但是当微信公众平台来临的时候,它们积极探索如何使用这一新型即时通讯服务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1.1.3信息发布的数量和频率不同。和微博相比,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每个月发送的微信数量差别不大,都在5条左右。5家图书馆中有4家发微博的频率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发微信的频率,追其原因:每天微博发送没有次数限制,而微信公众平台有每天只能群发一条的限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微信发送频率是微博的10倍,但是其微博“二外图书馆”没有正常运行。

1.1.4图书馆主页给予推荐。图书馆主页是图书馆网站的门面,也是图书馆用户访问网站资源的窗口,用户访问量大。笔者查看的5个样本图书馆中,有3个在图书馆主页显著位置提供了该图书馆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只要用户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便可轻松加入该图书馆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主页推荐将显著提升读者的关注率。

刘静: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研究*刘静: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研究*1.1.5微博、微信相互提及,互相推荐。因微信公众平台认证需提供微博认证,这五家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都显示微博认证资料,并可直接链接到微博。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栏专门注明:如有问题咨询请反映至新浪微博:http://m.weibo.cn/u/1656507732。可见其运营精力的重点在新浪微博。这五家图书馆均在微博里发博文告诉读者该馆开通官方微信,并给出了二维码,以方便读者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将“官方微信”的信息在微博中置顶,便于读者发现;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图书馆将官方微信的二维码直接放在其微博首页。

1.2五家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第一次发布的内容

1.3五家图书馆微博、微信服务平台内容对比

微博内容与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阅读等相关。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信息85%以上和其微博发布内容重叠。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有每天群发一条的限制,因此,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内容相对来讲更加简精。从发布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更像一个精简版的微博。

以南京大学图书馆6月份在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信息为例,该馆在新浪官方微博上共发布16条信息,其中通知公告6条,数据库讲座和推广9条,微博转发互动1条;微信公众平台上共发11条信息,其中通知公告类5条,数据库讲座和推广6条,内容和新浪微博完全相同。目前来看,南京大学图书馆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差别不大。

2基于信息发布现状的研究分析

2.1微信平台更利于线下活动

高校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在这里图书馆和用户关系是对等的、私密的“点对点”的传播。这跟高校图书馆新浪官方微博有很大不同,新浪微博采用的是“点对面”的传播形式。图书馆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点对点”的传播模式,鼓励用户主动反馈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

2.2微博用户反馈信息私密性较弱

微信的听众较微博的听众有更高的忠实度。新浪微博中,僵尸粉丝和无关粉丝占到很大的比重,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微信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可供判断的平台:好的留下,不好的剔除。这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阅读推广源于用户的需要,如果信息发布过于频繁或者内容不够专精,会给用户造成反感,甚至被用户取消关注。因微博反馈信息私密性较弱,用户可以转发或评论图书馆的消息,却很少主动向图书馆反馈相关信息。

2.3微信信息推送即时性强

在微信上,用户只要选择关注该高校图书馆,并且打开接收消息,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信息就会出现在用户眼前。这跟微博不同,即便用户在微博中关注了该图书馆,如果没有在对应的时间更新消息,则有可能错过这条消息。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微信都很“精致”,目的是减少对用户的骚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数是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重大节日的新书阅读活动信息,某专业特有的到书消息等。endprint

3从微博、微信相关信息发布得到的启示

3.1微博微信正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

作为一个成长最快的软件,微信正改变着人们的通讯习惯和社交习惯。之所以能带来这种改变,是因为微信抓住了人们快节奏网络时代的生活特点。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推广的过程中,能够为平台创造大量优质内容,但受平台服务规则的局限,信息推送次数较少,规则有待细化。

3.2微信更方便图书馆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官方微信要让用户找到你,而不是你主动地把阅读推广给用户。理由很简单,微信公众号更适合线下,更适合实体行业。图书馆官方微信和微博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因为用户群完全不同,属于差异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以更加专精的用户群、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加健康的内容取代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

3.3了解和掌握网络公众服务平台的本质

从信息发送量和信息发送范围来看,无疑是微博这份“报纸”更大。微信平台存在的意义是让用户在看附近人信息的同时,也看到附近图书馆的信息,从而获得最新的资讯。微信用户更想看到的是本地服务类信息(实体),不存在一个人订阅大量公众号的情况。如果图书馆的信息过于频繁,或者内容不够专精,那么,图书馆官方微信会被用户毫不犹豫地取消关注。

参考文献:

[1]二外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bisulibrary.

[2]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t.qq.com/kmustlib.

[3]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weibo.com/lixinlib.

[4]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njulibrary.

[5]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tsgruc.

[6]郑满生.3G时代图书馆的微博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图书馆,2013(1):119.

[7]唐琼,袁媛,刘钊.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现状调查研究——以新浪认证用户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99.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3从微博、微信相关信息发布得到的启示

3.1微博微信正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

作为一个成长最快的软件,微信正改变着人们的通讯习惯和社交习惯。之所以能带来这种改变,是因为微信抓住了人们快节奏网络时代的生活特点。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推广的过程中,能够为平台创造大量优质内容,但受平台服务规则的局限,信息推送次数较少,规则有待细化。

3.2微信更方便图书馆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官方微信要让用户找到你,而不是你主动地把阅读推广给用户。理由很简单,微信公众号更适合线下,更适合实体行业。图书馆官方微信和微博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因为用户群完全不同,属于差异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以更加专精的用户群、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加健康的内容取代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

3.3了解和掌握网络公众服务平台的本质

从信息发送量和信息发送范围来看,无疑是微博这份“报纸”更大。微信平台存在的意义是让用户在看附近人信息的同时,也看到附近图书馆的信息,从而获得最新的资讯。微信用户更想看到的是本地服务类信息(实体),不存在一个人订阅大量公众号的情况。如果图书馆的信息过于频繁,或者内容不够专精,那么,图书馆官方微信会被用户毫不犹豫地取消关注。

参考文献:

[1]二外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bisulibrary.

[2]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t.qq.com/kmustlib.

[3]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weibo.com/lixinlib.

[4]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njulibrary.

[5]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tsgruc.

[6]郑满生.3G时代图书馆的微博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图书馆,2013(1):119.

[7]唐琼,袁媛,刘钊.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现状调查研究——以新浪认证用户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99.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3从微博、微信相关信息发布得到的启示

3.1微博微信正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

作为一个成长最快的软件,微信正改变着人们的通讯习惯和社交习惯。之所以能带来这种改变,是因为微信抓住了人们快节奏网络时代的生活特点。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推广的过程中,能够为平台创造大量优质内容,但受平台服务规则的局限,信息推送次数较少,规则有待细化。

3.2微信更方便图书馆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官方微信要让用户找到你,而不是你主动地把阅读推广给用户。理由很简单,微信公众号更适合线下,更适合实体行业。图书馆官方微信和微博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因为用户群完全不同,属于差异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以更加专精的用户群、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加健康的内容取代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

3.3了解和掌握网络公众服务平台的本质

从信息发送量和信息发送范围来看,无疑是微博这份“报纸”更大。微信平台存在的意义是让用户在看附近人信息的同时,也看到附近图书馆的信息,从而获得最新的资讯。微信用户更想看到的是本地服务类信息(实体),不存在一个人订阅大量公众号的情况。如果图书馆的信息过于频繁,或者内容不够专精,那么,图书馆官方微信会被用户毫不犹豫地取消关注。

参考文献:

[1]二外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bisulibrary.

[2]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t.qq.com/kmustlib.

[3]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weibo.com/lixinlib.

[4]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njulibrary.

[5]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tsgruc.

[6]郑满生.3G时代图书馆的微博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图书馆,2013(1):119.

[7]唐琼,袁媛,刘钊.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现状调查研究——以新浪认证用户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99.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博高校图书馆微信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微信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