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北剑湖保护与利用的利弊分析

2014-11-28张绪岗张瑛

绿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利弊分析流域保护

张绪岗 张瑛

摘要:指出了剑湖当前水域面积在不断缩小,功能和结构处于不断的退化之中。为了探索剑湖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剑湖保护与利用利弊,从流域尺度提出了实现剑湖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对策,旨在为剑湖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剑湖;流域;保护;利用;利弊分析

收稿日期:20131203

基金项目:NSFC-云南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0933601)资助

作者简介:张绪岗(1972—),男,云南剑川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及种苗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1404

1引言

湖泊是指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的﹑换流缓慢的水体[1]。湖泊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自然界的水分循环,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着密切的联系[2],是流域的物质储存库[3]、淡水资源库、洪水调蓄库和物种基因库[4],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5]。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湖泊流域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加之人们对湖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估计不足[6],我国许多湖泊面积萎缩、水量减少、污染加剧、灾害频发[5],极大地影响了湖泊的使用功能及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6],有些湖泊水体的自净能力逐渐在丧失或者已经丧失[7],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作为滇西湖群组成之一的剑湖[9],是目前云南省现存湖泊面积在1km2以上的31个湖泊之一[3],由于剑湖自身环境容量小,敏感性强,稳定性和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差,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人为活动的强烈干扰下,湖泊功能衰减,生态环境已逐渐恶化[10],给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剑湖概况

剑湖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5km[11],属澜沧江水系,形成于约晚第三纪[9],是以断层冲积为主的侵蚀构造型湖泊[12,13]。其形似元宝,有永丰河、金龙河、渼江(原称格美江)、回龙河、狮河等主要河流汇入湖中[14],湖内有4处地下涌泉,湖水从海尾河流出[9](图1),流经黑潓江、漾濞江后汇入澜沧江[15],剑湖是澜沧江重要支流漾濞江(其上游称黑潓江)上的一个高原淡水湖泊[11]。

剑湖年平均水温11℃,终年不结冰[14]。据1999年测量,剑湖处于正常水位海拔2188m时,面积623km2,最大水深60m,平均水深27m,库容1680万m3。剑湖在水力发电、农业灌溉、调蓄防洪、渔业、旅游、环境保护、调节剑湖盆地气候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16]。2006年剑湖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1],总面积46303hm2,属于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野生动植物。

3剑湖保护与利用的利弊分析

3.1有利因素

3.1.1具备管理基础

剑湖是剑川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11]。回顾剑湖保护管理的工作历史,剑湖走过了从不是自然保护区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历程,这也充分体现了省、州、县人民政府对剑湖保护的重视程度。1995年剑川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剑川县剑湖保护管理规定》,剑湖管理开始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996年剑湖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保护湖泊。1997年剑川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剑湖县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设立了剑湖管理局。2000年经剑川县人民政府批准,剑湖管理局改成剑川县渔政管理局[16]。2001年经大理州人民政府批准,剑湖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州级自然保护区,剑川县人民政府在剑川县林业局设立了剑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所。200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剑湖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剑川县林业局内设的剑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行驶保护管理工作。2013年2月剑川县人民政府下文在剑川县林业局设立了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1998年以来,由于有专门从事剑湖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一定的管理人员,多年来一直开展着剑湖的保护管理工作,所以剑湖具备了一定的保护管理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剑湖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1.2保护价值较大

(1)区系组成复杂。剑湖位于喜马拉雅-横断山系与滇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北临丽江,南靠大理,地处三江并流地区的腹部,是多种生物地理区系成分交错分布的区域。动物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交流的场所。植物有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北温带分布等分布区类型,还有我国平原湖泊所没有的高原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所以,剑湖区系成分组成复杂,在动植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区系和边缘分布理论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2)生物资源丰富。剑湖是一个物种丰富度较高,生活型较齐全,多样性较明显的高原淡水湖泊。有湿地植被4个植被型14个群系19个群落(其中沉水植物类型6个群系9个群落,浮叶植物类型2个群系2个群落,漂浮植物类型2个群系2个群落,挺水植物类型4个群系6个群落),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5属59种(其中沉水植物17种,浮叶植物6种,漂浮植物6种,挺水植物12种,湿生植物18种),鸟类32科62属94种,鱼类3目4科14属15种,两栖动物1目7科4亚科13属13种,爬行动物1目2亚目4科10属16种,昆虫10目49科117种,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剑湖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3)候鸟停歇之地。很多迁徙候鸟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相距数千甚至上万公里[17],而迁徙候鸟能够预计到迁徙过程中对能量消耗、能量需求的增加和迁徙途中获得能量的不确定性[18]。所以,候鸟在迁徙过程中需要在一个或多个迁徙停歇地摄入大量食物补充迁徙所消耗的能量,以满足下一阶段迁徙飞行之需[17]。所以,迁徙停歇地是迁徙鸟类在繁殖地和非繁殖地(越冬地)之间的联系枢纽,对于迁徙鸟类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19]。云南地处我国候鸟西部迁徙通道上[20,21],而在云南候鸟停歇、过境的主要集结点有40多个,最为著名的几个都分布在滇西的大理、丽江境内,剑湖位于大理、丽江中间,是大理、丽江一线迁徙候鸟的必经之地。在剑湖的94种鸟类中,按居留情况分,留鸟42种(占447%),候鸟或旅鸟52种(占553%),剑湖是我国候鸟西部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对开展我国候鸟迁徙种类、数量、规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2不利因素

3.2.1湖面逐渐缩小

剑湖四周山岭环绕,但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面山天然植被退化严重,土壤侵蚀加剧,泥沙随河流进入湖内沉积[9]。据测量,1984~1999年的15年间年均进入剑湖并淤积起来的泥沙量为1067万m3[11],加之人工疏浚出水湖口水道、围湖造田、围湖建塘等[14],使剑湖面积逐年减小,加快了剑湖退化过程[9,15,23]。1951年剑湖面积为75km2[14],1999年剑湖面积缩减为623km2[16],1951~1999年的48年间剑湖面积较少了127km2,年均减少265hm2。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有关1999年后剑湖面积测量的任何报道,但可以根据每年通过河流进入剑湖的大量泥沙断定,剑湖面积仍处于减少的趋势。

3.2.2水量日趋缩减

剑湖由于受面积缩小和水深减少的双重影响,剑湖蓄水量也日趋缩减。1951年剑湖面积为75km2,平均水深45m,最大水深9m,枯水季节容量为176595万m3,正常年蓄水量达2140万m3[14]。1999年剑湖面积为623km2,平均水深27m,最大水深6m,相应库容1680万m3[16]。1951~1999年的48年间剑湖蓄水量一直呈较少趋势,若以正常年蓄水量计算则减少了460万m3(年均减少958万m3),若以枯水季节蓄水量计算则减少了8595万m3(年均减少179万m3)。虽然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看到有关1999年后剑湖蓄水量测量的任何报道,但同样可以根据每年通过河流进入剑湖的大量泥沙造成剑湖面积减少趋势断定,剑湖蓄水量仍处于减少态势。

3.2.3污染逐步加重

据观测,造成剑湖水质退化的原因有农业用地面源污染、剑川县城污水污染、湖区周边村落污水污染等,但最为严重的是未经处理而沿永丰河直接排入剑湖的剑川县城污水[10,11]。据初步测算,每年排入剑湖的城镇生活污水约有20万t,对剑湖生态系统和水生植物群落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10]。剑湖水质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Ⅱ类水变为现在的Ⅲ类水(干旱季节4~6月份为Ⅳ类)[11]。而且,随着剑川县城的逐步扩大,剑川县城污水量的增加,若不采取措施必然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剑湖,进而造成剑湖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剑湖正在成为剑川县城的纳污体。

3.2.4资源利用过度

虽然2006年剑湖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1],有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剑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管理剑湖,但是,自古以来剑湖都是剑湖周边地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湖泊,人民与湖泊有着深厚的情结,有着难以割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做到绝对禁止周边地区人民利用剑湖的水生植物、鱼类等资源,这造成了保护与利用的尖锐矛盾,也给剑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增添了管理难度。根据有关规定,每年4月15日至7月15日为剑湖的封湖禁渔期,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剑湖湖区和永丰河、金龙河、渼江、海尾河中从事捕捞鱼类、贝类、虾类、水鸟、海菜花等水生动植物的生产经营活动[16],但渔民迫于生计,即使是在剑湖封湖禁渔期,捕捞剑湖水生动植物的事件屡禁不止,根本达不到让湖泊休养生息的目的,进而造成了对剑湖水生动植物资源过度利用的状况,主要反映在捕鱼和采摘、打捞水生植物两个方面。

(1)捕鱼过度。在剑湖,捕鱼期和禁渔期,渔民都在捕鱼,而且渔民除了使用鱼网捕鱼外,还使用渔民惯用的“迷魂阵”非法渔具捕鱼。“迷魂阵”渔具不分捕鱼期和禁渔期都非法设置于湖内,对鱼苗和鱼群产卵造成了严重危害,极大地破坏了剑湖水产资源。虽然剑川县人民政府通过举办学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销毁“迷魂阵”渔具、处罚违禁人员等措施,取缔“迷魂阵”渔具[16],但是屡禁不止。据渔民反映,现在能捕到的鱼量比以前少多了,这说明剑湖鱼类资源在减少。

(2)采摘、打捞水生植物过度。野菱和海菜花因其可食用性特征[24~26],受人为采摘的影响较大,野菱群落和海菜花群落分布面积日趋减少。剑湖周边网箱养鱼规模和数量较大,鱼塘大多以剑湖水生植物为饵料。据渔民介绍鱼较喜欢吃竹叶眼子菜、篦齿眼子菜、黑藻、苦草等,所以,渔民有选择性地打捞竹叶眼子菜、篦齿眼子菜、黑藻、苦草等,致使以上几种湿地植物群落不断减少。这种因人为采摘、打捞而改变剑湖水生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造成水生植物群落单一化的状况,不利于剑湖湿地功能的很好发挥,反而会加速剑湖的退化过程。

2014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4剑湖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

4.1流域综合管理,确保有效保护

流域综合管理是以流域为管理单元,在政府、企业、公众等共同参与下,应用行政、市场、法律手段,对流域内资源全面实行协调的、有计划的、可持续的管理,促进流域公共福利最大化的管理模式[27~29]。目前,流域综合管理已被认为是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最佳途径[28]。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恶化对国计民生造成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和持久潜在的威胁,使学术界和各级政府认识到,就湖论湖、就水治水是事倍功半的非有效之途,是没有出路的。流域是湖泊之源,湖泊是流域之汇,湖泊与流域是一个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互为反馈的动态变化系统[27]。剑湖流域涉及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和丽江市玉龙县,总面积918km2,其中剑川县境内486km2(占5294%),玉龙县境内432km2(占4706%)[16],两县各约占50%。所以,剑川县人民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征得省、州湿地管理部门支持的情况下,主动跟玉龙县人民政府协调,争取做到从流域尺度构建起剑湖流域的综合管理体系,落实管理机构、经费和人员,充分调动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在遵循国家、省、州法律、法规、规章的前提下,出台剑湖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制定剑湖流域综合管理的相关管理办法、规定、制度等,加强监管力度,打击一切违法违规行为,从流域尺度开展湖泊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生态系统管理工作[30],这样才能确保剑湖及其流域的资源与环境健康发展,才能促进剑湖流域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剑湖高原湖泊湿地的有效保护。

4.2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碳贮库和能源库,具有维护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和调节气候的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1]。过去,由于对森林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为了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解决人民群众生计问题,在“向森林要材、向荒山要粮”的错误思想引导下,剑湖流域曾经出现过度砍伐森林、毁坏森林、毁林开荒、荒坡垦殖等现象,进而造成森林植被和荒坡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最终出现严重水土流失的结果。虽然剑川县和玉龙县人民政府都非常重视森林保护和营造林工作,特别是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剑湖流域的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16],但是剑湖流域的大多数原生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已被云南松针叶林和灌丛代替[15],森林功能和作用相对较差。所以,在剑湖流域除进一步加强森林保护和使用常规技术手段开展营造林工作,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外,还应使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32],参照剑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原生天然林,改造剑湖流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次生天然林和人工林,培育针阔叶树种合理搭配和乔、灌、草结构合理的近自然林,这样才能做到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提高森林质量,才能真正发挥森林的功能和作用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4.3搞好治污工作,净化剑湖水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33]。湖泊水资源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34],是最重要的可利用淡水资源[35],是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之一[22]。湖泊是湖泊流域中地势最低的地段,湖泊流域内的工业废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农村居民生活污水[36]、农村家畜粪便、农村垃圾[37]、农田化肥农药残留物[36]、土壤侵蚀物、大气沉降物[37]等外源污染物,都会通过河流、水沟等途径进入湖泊[36],造成湖泊水环境恶化,出现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37]。当然,湖中生物死亡残留物[36]、底泥释放物[37]等内源污染物,也会影响到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的进程。但是,內源污染与外源污染相比,內源污染对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要小得多。所以,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根源并不在湖泊本身,而是在作为湖泊集水区域的流域[37]。因此,剑湖污染治理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38],从流域尺度着手,做好整个流域的污染控制和防治工作,特别是要根据剑川县城的城镇生活污水量,增加投资建好污水处理厂,加大其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利用剑湖水生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建造好剑湖永丰河入湖口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辅助污水处理厂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控制住污染,处理好污水,实现净化剑湖水质的目标。

4.4做好科学论证,促进合理利用

资源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矛盾体。如果片面地强调开发,以满足暂时经济发展的需求,势必对未来的人类生存产生致命的影响。但一味地提倡绝对保护也是不实际的,那等于限制部分人群的发展,造成人类发展的不公平和不平衡,必须把握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协调关系,努力寻找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40]。所以,剑川县人民政府应邀请国内有关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专家,根据国内外流域综合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在对剑湖及其流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剑湖流域资源状况和存在问题,经过充分而认真的科学论证后,采取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和民众参与式的方式,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制定出契合剑湖及其流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恢复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方案,增强剑湖流域综合管理的民主化、科学性与透明度,从而实现剑湖及其流域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41],最终实现剑湖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克林.中国湿地百科全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马荣华,杨桂山,段洪涛,等.中国湖泊的数量、面积与空间分布[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41(3):394~401.

[4] 杨桂山,马荣华,张路,等.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J].湖泊科学,2010,22(6):799~810.

[5] 谭啸,顾正悌,许航,等.湖泊环境治理与生态健康评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 金相灿,稻森悠平,朴俊大.湖泊和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与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 崔理华,卢少勇.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构建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8] 李文奇,曾平,孙东亚.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9] 杨岚,李恒,杨晓君.云南湿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37~139.

[10] 肖宏现.剑湖湿地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56~259.

[11] 张宝元.对保护高原湖泊剑湖的思考[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13):49~52.

[12] 李恒.云南高原湖泊水生植被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0,2(2):113~141.

[13] 李恒.横断山区的湖泊植被[J].云南植物研究,1987,9(3):257~270.

[14] 张文渤.剑川县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15] 田昆,陆梅,常凤来,等.农业利用和人为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特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2):267~271.

[16] 张笑.剑川年鉴1991~2000[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17] 马志军.鸟类迁徙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9,44(3):5~9.

[18] WANG Yong,Frank R.MOORE.长距离迁徙鸟类对应于能量积累状态的取食行为调整[J].动物学报,2005,51(1):12~23.

[19] 马志军,李博,陈家宽.迁徙鸟类对中途停歇地的利用及迁徙对策[J].生态学报,2005,25(6):1404~1412.

[20] 杨若莉.中国候鸟的环志和展望[J].野生动物,1985(6):19~22.

[21] 陈平.迁徙——神秘的自然现象[J].环境,2012(5):46~49.

[22] 王洪道,窦鸿身,张立,等.中国的湖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3] 田昆,莫剑锋,常凤来,等.剑湖湿地保护区土壤特性及其环境影响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21~24,78.

[24] 李恒.云南湿地植物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5] 林萍,田昆,杨宇明,等.云南高原湖滨常见湿地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6] 朗惠卿.中国湿地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7] 宋长青,杨桂山,冷疏影,等.湖泊及流域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湖泊科学,2002,14(4):289~300.

[28] 李恒鹏,陈雯,刘晓玫.流域综合管理方法与技术[J].湖泊科学,2004,16(1):85~90.

[29] 杨桂山,于秀波,李恒鹏,等.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0] 刘永,郭怀成.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1] 吴中伦.中国森林第1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2] 陆元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4] 王洪道,窦鸿身,颜京松,等.中国湖泊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35] 余德辉,金相灿.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6] 施成熙.中国湖泊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37] 秦伯强,许海,董百丽.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8] 程晓冰,石秋池,黄利群.湖泊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策[J].中国水利,2007(9):41~43.

[39] 邱雪莹,杨小柳,徐健.流域综合管理改革的观点分异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J].人民长江,2012,43(11):99~102.

[40] 徐慧,崔广柏.湖泊湿地利用与保护临界的经济学准则探讨[J].资源科学,2006,28(1):51~56.

[41] 徐荟华,夏鹏飞.国外流域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水利发展研究,2006(5):56~59.

猜你喜欢

利弊分析流域保护
区域联动护流域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双重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与立法建议
流域保护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