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学习差异性分析*——基于广州市第四十中学的调研

2014-11-27陈旭宽施捷骥谢砚春

教育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户籍公办

陈旭宽 施捷骥 谢砚春 利 雯

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从2010年开始,广州市开始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 “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 (即 “两为主”政策)。根据广州大学的谢建社、朱明等在2011年的调研,在广州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当中,70%的随迁子女在民办学校,30%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占广州在校生的30%左右。〔1〕

为了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升学问题,2012年12月,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异地高考的相关政策。与之配套的广州异地中考政策亦于2013年12月9日正式公布,其中明确提出,自2017年起,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在广州市参加中考,入读公办高中。〔2〕由上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可见,广州市政府如今正在降低外来务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门槛。而在逐渐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进得来”这一问题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即如何让进入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得好”突显出来了。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学习水平如何?其成绩和本地户籍学生是否有差距?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成绩比较

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属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普通公办初中,2011年被评为广州市规范化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于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具有明显的优势。学校从初一到初三每个年级各有10个教学班。在2009年之前,生源基本上都是由越秀区教育局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电脑派位,大部分为本地户籍学生,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超过50人,平均每个班只有1到2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含少部分政策性照顾的学生 (如环卫工人子女等)。

随着 “两为主”政策的实施,以及近年区域内本地户籍学生人数减少,越秀区内公办中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各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具体如表1。

为了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的学习状况,课题组于2013年7月份统计了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在越秀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的成绩,以及初三年级学生参加广州市2013年中考的成绩。具体结果如下:

表1 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各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和所占比例

(一)初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共423人,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广州市越秀区的统考,在研究中抽取了相关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检验。对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数据 (如政治学科)选择t检验,其他的学科因为不满足正态分布,所以用秩和检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见表2):

表2 初一年级的期末统考成绩对比

表2显示,初一年级本地户籍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两组学生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及总分的统计,P值都小于0.01,可以认为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者说本地户籍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些学科以及总分的差异非常显著。

政治学科成绩的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这可能与政治学科在初一年级属于起始学科,所有学生都是刚开始接触的,没有基础的差异。

(二)初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2012学年初二年级学生368人,参加期末统考的科目除了上述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学科外,又增加了物理学科。为了对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户籍学生的成绩,运用spss进行差异检验。因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采用了秩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3 初二年级的期末统考成绩对比

表3显示,初二年级本地户籍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两组学生中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及总分的统计,P值都小于0.01,意味着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非常明显。

(三)初三年级中考成绩统计分析

2012届初三年级学生共330人,对他们在2013年广州市中考的七个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体育)的成绩进行统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户籍学生的成绩对比见表4。

表4 初三年级的中考成绩对比

统计得出,初三年级本地户籍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两组学生,化学科的P值为0.205,体育科的P值为0.801,说明他们的化学和体育两科的成绩差距不大,这跟课题组的预期结果符合,化学是初三年级才开设的学科,两类学生基础接近;而体育学科由于两类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明显的差别,因而成绩也接近。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以及总分的统计,P值都小于0.01,说明差异非常明显。

(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年级排名前三分之一的人数比例

为了比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户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优秀率方面的差异,研究中统计了在全年级排名前三分之一的人数和比例,并通过柱形图进行比较。由数据和图形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比例,远低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总学生人数中占的比例。

图1 各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绩在前三分之一的比例

假设在年级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属于成绩优良的学生,在三个年级的统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比例,均低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在总学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例如初一年级的学生总人数当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38.3%;但在排名前三分之一的人数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占15.4%。这说明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优秀的学生比例较低。

由以上的成绩统计结果可见,在2012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统考和2013年广州市中考中,广州市第四十中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整体平均分数低于全体学生的平均分数,且个别科目的分数差距较大。其中以英语学科差异最为明显:初一年级的英语,全年级的学生的平均分为55.81分,其中户籍学生的平均分为57.36分,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平均分为50.12分;初二年级的英语,全年级的学生的平均分为66.49分,其中户籍学生的平均分为71.23;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平均分为57.72分;初三年级的英语,全年级的学生的平均分为68.89分,其中户籍学生的平均分为72.92分,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平均分仅为59.89分。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大,意味着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绩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总体上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相对于本地户籍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二、广州市公办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绩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密切联系。为了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户籍学生在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课题组选择了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初二年级的129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239位户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这两部分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课堂主动回答教师问题,按时交作业和课后及时进行复习等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统计,见表5。

表5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调查

在制定学习计划、课堂主动回答教师问题、按时交作业和课后及时进行复习等这四个方面,总体来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得都不够理想。自认为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43人,占42.16%,但与户籍学生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学习习惯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得最差的是制定学习计划和课后及时复习这两项,表示能按照要求完成得较好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分别为12.75%和8.82%。相当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学习计划 (占73.52%),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占43.14%),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科作业 (占46.08%),对于教师教授的内容,课后不能及时进行复习 (占48.04%)。同时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课堂上有听不懂的地方,课后不会向教师和同学请教。由此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具有盲从性,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课题组利用2012年7月8日家长会的时间,对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98份,回收有效样本270份,回收有效率为90.6%。问卷着重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状况,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对子女的辅导情况以及和学校教师的沟通配合等情况,从问卷中,我们尝试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绩偏低的家庭方面的原因。

1.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缺乏有效辅导和监督。从问卷统计中得出,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子女期望较高,78%的外来务工人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到大学或者以上学历,但他们几乎没有能力帮助子女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其子女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得的学习帮助非常小。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学历不高,77.5%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在初中或以下,无法有效辅导自己的孩子,尤其像英语这些学科,更是束手无策。

从统计中得知,广州市第四十中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家长从事的职业,很多都是小商贩或者雇工,他们的工作时间通常比较长,没有时间辅导或者监督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缺乏监督,因此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经常缺交、迟交作业。

2.家庭经济环境对子女的学习有一定影响。从调查还得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收入总体偏低,经济来源少,而广州的住房成本较大,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甚至是几个家庭合租,比较拥挤、吵杂。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固定的房间或书桌等,以致他们经常要在昏暗的灯光和嘈杂声中做作业。

由于家庭收入较低,以及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观念落后,除了学校要求的教辅资料外,70%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给孩子订阅过报刊和购买课外书。当成绩不好或者基础薄弱时,外来务工人员为孩子请家教或者参加补习班的比例为12.2%,这一比例远低于户籍学生69.7%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3.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教师联系较少。家长经常与孩子的任教教师联系,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明白,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配合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可能外来务工人员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觉得不方便经常打扰教师;也可能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联系教师等。学校组织的活动经常和他们的工作时间相冲突,有时候外来务工人员连家长会都不出席。

图2 外来务工人员与教师的联系情况

外来务工人员能经常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保持沟通的并不多,仅占12.8%。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只是偶尔与班主任联系,占41.0%。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教师希望家访或者希望家长前来学校配合教育孩子的时候,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推托没有时间,互相配合不到位。通常都是孩子在学校的教育出现问题后,教师主动联系家长的。访谈中有教师甚至抱怨,有些外来务工人员更换手机号码后,也没有告诉教师,以致一个学期都联系不上。这样,会导致在子女的管理上出现漏洞。当孩子发现漏洞后,会经常找种种借口,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滑。曾有个别学生放学后很晚回家,说是在学校做完作业才回来,实际上是流连于网吧。

(三)学校教育和教学方面的原因

课题组通过调查广州市第四十中学的部分任教教师,以及对学校管理人员的访谈,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分析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绩偏低的原因。

在对广州市第四十中学60位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户籍学生两部分学生的总体印象的回答情况如下,见图3。

图3 教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户籍学生总体印象的比较

由柱形图可以看出,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户籍学生的七个方面 (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行为习惯、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的评价,有六个方面的指标,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是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户籍学生差别不大,其次选择了户籍学生较好。在学习方法和能力这方面,认为户籍学生较好的教师人数略多一点,共有29位教师,占48.3%。

三、提高公办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水平的建议

(一)公办学校应创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管理模式

公办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进行调查,建立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本情况”数据库,并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统计、分类,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对个别特殊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例如要知道该学生是从几年级进入广州的,之前就读的学校是什么性质的,以前用的是什么版本的教材,学生有什么特长,家庭的情况如何等等。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绩效奖励制度也应改革,不能单凭学生的成绩排名作为教师绩效的奖励依据,而应该对比学生入读和毕业时所获得的进步。这样有利于公办学校的一线教师能无歧视地对待学习基础较差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二)一线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作为在公办学校的一线教师,必须注意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户籍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辅导。同时在教学中多激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较多的生活体验,心理比较敏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过对他们的关爱期待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尝试成功的喜悦,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学校,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和内容都相对单调,主要形式是家长会、电话联系、讲座等。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很多本身学历较低,与广州本地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相比较,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培养流动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可以专门成立 “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学校”,编写家教指导手册,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通过专家讲座、现场咨询和交流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与学校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只有促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沟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整体联动教育网络,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环境改善,才能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文系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现状调查与研究” (编号:越综合类2012-29)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谢建社,朱明,谢宇.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升学难题探解——以珠三角城镇为例 〔J〕.教育导刊,2011(1).

〔2〕黄茜,凌娜.广州 “异地中考”设三年过渡期 〔N〕.广州日报,2013-12-10.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户籍公办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