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对网络新词的认知社会语言学分析

2014-11-27邬丽娜戴亚楠

关键词:新词范畴原型

邬丽娜,戴亚楠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天津300072)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人类产生了多元的交际需求。网络新词的产生与蓬勃发展,反映出人们在当今网络时代社交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以及对电子科技产品及网络日益增强的依赖性。网络新词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带有明显的时代感与新鲜性,而且拥有众多的使用群体。本文通过以国内外主流英语学习网站提供的2012年度与2013年度网络新词作为研究对象,在原型理论框架下进行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分析研究,重点分析电子网络和社交方面出现的英文新词,阐述网络新词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指向。

一、原型范畴理论

对范畴的界定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论述。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提出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进一步论述范畴边界模糊性,中心语边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的问题[1]。20世纪70年代,Rosch和Lakoff以大量实验与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原型是范畴内的典型代表,进一步发展范畴化理论,对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原型范畴理论,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范畴呈放射状结构,即由中心辐射到边缘。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是无法界定的,这推翻了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边界是明确的阐释。处在两个相邻范畴边缘的事物可以属于其中任何一个范畴。其次,范畴成员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即该范畴内所有成员通过纵横交错的复杂相似性与属性特征相联系,但并没有一组特征是范畴内所有成员所共享的。人们对物体进行分类主要是基于物体相对范畴原型的相似性。同时,范畴成员之间有隶属程度的差异即成员地位不等。原型是范畴的典型实例,处于中心位置。范畴中某一成员与原型的相似度越低,其隶属度越低。相似度或隶属度相对较高的成员是典型成员,而相似度或隶属度低的成员是非典型成员。再次,不能以标准的充分必要条件来界定范畴化,它产生于在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过程中,受到人类文化背景、心理、生理等诸多方面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来自不同国家或不同族群的人们会对范畴内典型成员特征属性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范畴化具有主观性,是以主客观互动为基础的[2]。

原型范畴理论多年来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研究日益深化。该理论也是我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主要应用于语义学、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等诸多领域,从词义句法方面日趋深入。本文将该理论应用于英语网络新词的社会语言学意义的探讨。

二、认知社会语言学与词汇变化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有机地结合了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该领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直到2007年才正式以认知语言学的分支学科的身份确立“认知社会语言学”头衔。认知社会语言学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语言的社会性[3],认为人类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对自身经历进行认知加工创造了语言,而所有新词的出现,都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领域不断扩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趋势。

认知社会语言学弥补了以往认知语言学对社会维度关注不足的情况,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重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和认知取向应用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关注认知的社会文化语境。Dirven将当下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概括为认知词汇变化,认知意识形态和文化认知模型等方面[4]。2008年,由Kristiansen和Dirven主编的论文集《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文化模型、社会制度》是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作。2010年的第34届国际LAUD研讨会更是将认知社会语言学作为重中之重,将大会主题定为: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的结构、概念和文化维度[5]。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实证研究。认知词汇变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是Geeraerts。以Geeraerts(1994)为首的小组在原型理论的框架下,以12本杂志作为语料来源,考察了服装词汇的四种词汇变化形式[6]。这次研究兼备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色,是典型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主流英语学习网站提供的最新英文词汇,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对这些新词进行分类分析,并尝试探讨其中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三、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对网络新词的分析

针对2012年及2013年网络英语新词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新词具有范畴化的家族相似性,以电子网络类新词为例,近年来,由于平板电脑和触屏手机的广泛应用,大量新词随着人类这一新的社会实践方式而产生,如受到热捧的phablet(平板手机)是一种介于大屏智能手机与小屏幕平板电脑之间的移动电子设备,正是电话“phone”和平板电脑“tablet PC”的组合,是在新增或已有的基本层次词的原型意义上(比如phone)衍生出来的,它的产生顺应了大家渴望更强大手机功能的趋势。人们生活频繁接触而在认知上特别熟悉的一些词语就是基本层次词语,例如表1中的手机“phone”,以及网络“cyber、online、net”等。网络新词的衍生结果是使基本层次范畴词得到扩展,这验证了范畴成员间的家族相似性及其边界的不确定性[7]。

表1 手机网络相关新词汇

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日渐普及,使得人们对手机产生了强大的依赖性,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以合成词为主,围绕着基本层次范畴内词汇,如手机phone,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词,表1中列举了这一范畴的6个成员。同属于手机范畴内的词都具有家族相似性,都因手机某项功能或对手机的依赖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而智能手机层出不穷更新迅捷的应用程序,也逐渐成为新增的基本层次词,如表1中的“appscription(程序药方)”以应用程序“application”与处方“prescription”合成,产生于人与app互动过程中,与原型的隶属度高,而同属于这一范畴的“brick(手机变砖)”和“bloatware(膨胀软件)”则是隶属度较低的成员,体现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差异性。作为智能手机的鼻祖,苹果手机“apple”因此成为基本层次的原型词汇,范畴内成员如“apple tourist”是指苹果产品的一批忠实消费者,而“applepick”则是指专偷iphone的盗贼,这些新词都体现出人们对于拥有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渴望。从所搜集的手机词汇可以看出,手机对人的影响为此范畴内成员主要联系的属性。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渠道,人们通过网络获得数据,浏览信息,与人交际或是电子购物等。网络基本范畴词除cyber、online、net外,也增添了应用日益广泛的wifi,体现了人们对于随时随地上网浏览信息的需要。表2中列出的“wi-fi squatter(蹭网族)”反映出社会中一部分人依赖网络又贪小便宜的心态,带有一定的调侃和负面含义。而电子类典型范例digital、data虽无词性上过多变化,也反映出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如“digital native(数字时代原住民)”贴切地反映了出生在数字时代,因从小与电子产品相伴长大而对电子产品驾轻就熟的一代年轻人的特点。而屏幕screen作为人机交流的主界面,成为新增的基本范畴词。虽然都以screen作为核心词而进行辐射扩展,但很难在成员间找到明确共享的单一属性。以电子e-开头的email,黑客hacker早已不是新鲜词,但e-cquaintance,hackerazzi等词还是依据人们当下的社交生活新近产生的。可以说在人与网络的互动过程中,新增添的成员间的属性可以是互动型的、功能的、实体的、有形的[8]。

表2 电子网络相关新词汇

类型 词汇 意义 具体解释digital natives数字时代原住民出生后能接触到互联网等科技的一代人data furnace 数据火炉 有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成为热源data journalism 数据新闻 根据数字而不是事件写出的新闻data shadow 数据影子 人们的日常生活留下的数据使用痕迹big data 大数据 公众喜好的巨大数据non-screen time非屏幕时间所有成员同意在某时段不使用高科技设备dual screening 双浏览 在同一时间使用两个屏幕的做法monitor shopping浏览不购物在购物网站上只浏览不购物second screen第二屏幕,伴侣设备看电视时能同时与电视节目内容互动交流的电子设备screen sightedness 屏幕近视 是指长期在室内盯着较小的屏幕看而引起的近视数据digital/data屏幕screen monitor购物dark store 幕后店 专为在线购物顾客配货的店面dotbam 实体零售店网络上用以区别电商的用语电子e-e-tailer 电商 网络经销商e-mailstrom 邮件风暴 电子邮箱收到大量无用邮件e-cquaintance网络熟人 仅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或社交网站等互相认识的熟人黑客hack hackathon 黑客马拉松某时间内多人聚集合作电脑编程的活动hackerazzi 黑客狗仔 入侵名人电脑或盗走名人微博账号的黑客ethical hacker道德黑客专门模拟黑客攻击,帮助客户了解自己网络的弱点,并为客户提出改进建议的网络安全专家

最新网络科技产品和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该领域的英语新词。同时由于网络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认知观念,许多社交新词也随之产生。即时社交应用平台的相关词汇,如“twitter,facebook”等,是眼下众多年轻人的最爱,甚至也成为许多公众平台的信息出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twitter应用而产生的多个新生词汇(见表3),成员特征具有交叉重叠性,大部分都是微博专属的各种活动,产生于人与微博主客观的互动过程,恰恰迎合了微博快速信息交换传递的初衷。Twitter毫无疑问成为社交网络词汇中的重要核心词,在此范畴领域具有高等地位。范畴内成员如twittern便是微博作为公众平台信息出口而产生的新型职业,是twitter和intern的组合,是指在twitter或其他社交媒体上宣传公司品牌而发布服务信息的实习工作人员,多为即将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或职场新人。Twirt则是源于twitter和flirt,即利用twitter谈情说爱,是微博成为人们重要的私人交流平台的体现。Twelt和Chatterbox反映了twitter等新型社交网络与传统娱乐媒体的融合,人们渴望通过微博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展现自己的生活状态。

表3 微博相关新词汇

在社交与文化方面,词语的变化更加丰富。除了创建新词外,还有将旧词联系至当今的社会现象,从而由已知跨越到未知。即由隐喻的使用而导致的语义变化,从而带动词汇语义的发展和语义范畴的变化[8]。社交网络可以让人们打败距离与时差,第一时间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但是同时它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表4列出的文化和社交新词可以看出,范畴成员之间地位不等,侧重点不同,边界模糊,但都能体现出快餐文化的特性,从如news snackers等词中开始明显感受到,人的生活节奏以快捷便利为主导,以简单易懂为目的。社交词汇,如“selfie、sharent”等,体现出现代人借助于网络的迅捷性和自由性,更多针对众人热衷分享,企图在社交平台上寻找构建虚拟认同感的文化转向。在文化与社交范畴内,基本层次词汇众多,难以像手机网络等词汇一样易于界定,范畴边界呈现模糊状态。

表4 文化与社交领域新词汇

文化teletrash 脑残节目 面向头脑简单的观众播放的电视节目textonym 预测短信 预测的短信,不是你想要的字paywall 收费墙 阻止非付费订阅用户看到网页内容的一个屏蔽系统face time 面会时间平时主要通过邮件等跟同事交流的远程工作族跟同事真正面对面交流的时间snailpapers 蜗牛报纸 报纸信息更新落后于网络社交people voice 生人语调 人们在跟陌生人或者自己不太熟悉的人说话时使用的语调。porching 门廊社交 人们闲暇时聚到门廊处谈天说地或用点心phubber 低头族 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面前的亲友的人群selfie 自拍族 自拍后上传到社交网站的照片sock puppet 马甲 出于欺骗、迷惑或者是其他目的而使用假的网络身份mute age 哑巴时代 指同事邻桌坐着但是只用键盘说话news snackers 短信息爱好者通过微博、RSS订阅等获取新闻资讯的人FOMO:fear of missing out 社交控在忙于眼前事的时候,总是害怕会错过更有趣或者更好的人和事social bully 社交恶霸 组织社交活动时要求每个人都到场,不允许有人拒绝的人offline socializing 离线社交跟人在现实中见面,花时间跟家人和朋友相处,面对面跟他们说话sharent 分享父母 喜爱在社交网站上发布自己孩子照片或者近况的父母

四、结 语

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对网络新词进行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子网络方面的新词汇围绕着几大原型为中心,不断向外延伸发展扩充,范畴内成员地位并不相等。而社交方面的词汇则显示出更强的创造力,体现出范畴边界的模糊性。这类新词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出人类认知与社会现实的互动性。此外,从网络新词的原型范畴,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词汇所反映出来的现代社会个人主义文化特征以及整个社会的快餐文化的转向。

词汇的变化源于并体现出社会文化的变革,是人类与社会现实互动的结果。在网络科技极其发达的当今时代,新词的产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新词的产生是在原型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并扩展而来的,是人类认知范畴不断扩大的结果。

[1]王 寅,李 弘.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构词对比[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3):135.

[2]周启强,谢晓明.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J].外语学刊,2009(3):52.

[3]张 辉,周红英.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J].外语学刊,2010(3):37.

[4]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

[5]苏小军.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J].外国语,2009,32(5):47.

[6]Geeraerts D,Stefan G,Peter B.The Structure of Lexical Variation:Meaning,Naming and Context[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4:211.

[7]鄢春艳,刘建立.原型范畴理论与新词构筑[J].语言理论研究,2006(4):42.

[8]周大军,赵德全.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5):65.

猜你喜欢

新词范畴原型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声音·数字·新词 等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包裹的一切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学诗偶感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