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趣

2014-11-26霍龙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麂子野趣野味

霍龙

好像现代人都喜欢野的,对什么野菜、野鱼、野虾、野鸡、野猪等十分热心。大约是“野”多少带有天然、绿色的意味。《诗经》曰: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这首描写爱情的诗,同时为我们展现了野外美好的景象。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代表了人们向往自然,回归纯真的心态。就连出门旅游,最好的去处就是野外、自然保护区等;饭馆里吃饭,点野味、野菜的频率最高。

不过,现在野的东西已经不好找了。记得小时候住在农村,附近的山丘经常看到野鸡、野狗、野狼、野麂子、野鹿。满地都长满野菜,如荠菜、马兰头,山地里有野葛、野蒜。这种景象正应了那句“朱朱粉粉野蒿开”。每逢周末假期,便和小伙伴结伴去摘野菜,挖野葛,捉野鱼野泥鳅。到了秋天,更是其乐无穷,采野果、野蘑菇。野蘑菇汤的鲜美至今让我回味。那时的生活可以说是“野趣横生”!这些信手拈来的野货,放在现在的市场上,变成了山珍,相对于农场种植品,价格必然不菲。

野东西之所以变得珍贵,也与人类的贪欲有关,所剩无几的野生动植物,有不少都被我们吃掉了,还有的上了禁忌名单。前些年,因为乱吃野味,引起了萨斯、禽流感,所以现在真正上餐桌的野味少了很多。对野生动植物来说,真的算是福音。果子狸、穿山甲等这些野生动物,日子也好过多了,就连城市和稻田里的麻雀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些饭店把饲养的野鹅做菜,价格都在七八百元,相当于家鹅的若干倍,品尝起来,味道也相差无几。

去年在黄山的汤口,偶尔看到有卖野麂子角的,这无疑勾起了童年的记忆。印象中那时的木匠就用野麂子的角吊上线,中间放个墨斗,用来取直线,非常有趣。于是就买了两只带回家,用丝线吊起来做了装饰,煞是好看,也让我重温了童年的印象。

仔细斟酌,这个世界离开“野”还真不行,试想,现在的猫狗、驴马不都是从野生动物驯养而来?人类本身也是。《说文解字》对“野”的注释是“郊外”,就是你可以去休闲、耕作和放风筝的场所,因为《周礼》里有“体国经野”,就是说把郊区划分出来,让人去劳动。可见“野”和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可贵的是,他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比我们要慎重。

如果真的追究起来,古人对“野”是有特殊情感的,有时自谦时也把“野”带上,如诸葛孔明就自谦“亮山村野夫,才疏智浅……”,看起来很谦卑,但谦卑中其实透露出一种自豪的情绪。就连写文章,也要多少带点野味。孔老夫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以为大意就是做人和写文章都要恰如其分地带点野味。

欧阳修写过“野花发而幽香”的名句,清人道源诗中也有“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的佳对。而我最喜欢还是宋朝吴潜的《蝶恋花》,词中描绘的“野树梅花香似扑。小径穿幽,乐意天然足。回首人间名利局。大都一觉黄粱熟。别墅谁家屏簇簇。绮户疏窗,尚有藏春屋。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无疑把作者的审美和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诗词中的“野”既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体现。更不用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那种悠远的意境,让人神思飞扬,甚至体会到了旷达的禅意。古代诗人对“野”的神往和痴迷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我们常说的“野史”,与官家的所谓“正史”相对。野史中往往有许多珍贵的史料,而且有情趣、有思想、有民本意识和民主意识。在思想专制的封建时代,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所以真正做学问的人,对“稗官野史”的资料不能视而不见。

顺便说一句,禅宗有“野狐禅”之说,而要是谁用“野狐禅”来说你,肯定是骂你歪门邪道,不走正路,至少也是说你做事不够专业,这不是好话。

说了半天,对“野”的追求,表达了人们见素抱朴的思想和愿望。不过,真要让你像伯夷和叔齐那样去过“采薇而食”的野人生活,估计过不了几日,你也就可以“驾野鹤而去”了。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我的“齐东野人之语”。

猜你喜欢

麂子野趣野味
长城野趣
麂子村散记
打猎
野味留给客人
野味千万不要再吃了
夏日荷景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那些年,野味带来的病
一只麂子死了
小麂子买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