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山体滑坡的形成和对策

2014-11-26

山西建筑 2014年28期
关键词:滑坡体山体岩土

李 丽

(忻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山西忻州 03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诸多工程活动,使得自然坡体受到破坏,因而山体滑坡近来时有发生,而且越来越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我省是个多山地区,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海拔大都在1 000 m以上。由于数百年来的人为破坏,大部分山区植被稀疏,黄土高原地区则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我省又是煤炭大省,煤炭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破坏地质地貌,并且由于洪水、地震、爆破、挖矿等引起的山体滑坡是次生灾害的主要形式。

鉴于历年来地震特别是汶川地震的教训,对处于地震频发、山林密布的山西,研究山体滑坡形成的原因和山体滑坡的规律,最大限度防止和减少山体滑坡造成灾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 山体滑坡概念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各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山体滑坡。

2 产生山体滑坡的原因

2.1 地质地貌因素

1)岩土类型:多为结构松散的岩土,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前缘开阔的山坡,河、水库、沟的斜坡,铁路、公路以及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这些都是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貌。

2.2 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1)自然作用:地震、河流、雨雪、地下或地表水的单个或综合作用可诱发滑坡。

2)人为作用:a.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毗邻山体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过度开发导致坡脚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部的一些铁路、公路,在修建时因为强行开挖、大力爆破,导致事后相继在边坡部位发生了滑坡,给后续道路施工运营带来了诸多危害。b.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渗漏,工业生产废水的排放、农田耕地的灌溉等,水流渗入到坡体,加大了孔隙水的压力,软化了岩土体,增大了坡体容重,从而诱发滑坡的发生。此外,开矿的爆破产生的强烈振动波,可使斜坡的岩土体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坡体植被遭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地表水更容易渗入土层诱发滑坡等。

3 山体滑坡的危害

山体滑坡不仅造成附近建筑体倒塌,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严重阻塞交通。

汶川大地震山体滑坡就造成许多人员的伤亡,北川县城北山坡和城南山坡均发生滑坡,下面现在还掩埋着一个机关、一个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同时,由于滑坡导致交通要道的阻塞,阻止和延误救援而导致灾民死亡,是汶川地震死伤惨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严重破坏了盘山而建的堵江堰到汶川的公路,掩埋了村庄,掩埋了许多车辆和行人,阻挡了人们抢险救灾的道路,形成了像唐家山那样巨大的堰塞湖,耗时一年后汶都线才重新修通,给我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4 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

4.1 山体基本知识

显而易见,不稳定山体最易发生滑坡,识别山体是否稳定,保护山体的稳定性是预防山体滑坡的最根本措施。普及地质地貌的基本知识,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山体稳定性显得非常重要。

1)滑坡体组成。

滑坡体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滑坡体、滑坡壁、滑动面、滑动带、滑坡床、滑坡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滑坡裂缝,其中几个同时具备就有发生滑坡的危险,并非所有要素都具备才会发生滑坡。

2)滑坡体稳定性通常识别方法见表1。

表1 滑坡体稳定性识别方法

4.2 保护山体的稳定性

1)加强山区的植树造林,增加山体表面的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2)减少对山体坡脚的挖掘,修路等必须挖掘时,做好对坡脚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对山体的扰动。

3)严格限制开山爆破和地下开挖的规模,尽可能减少山体结构的破坏。

4.3 加强公共灾害的预防意识

1)规划和土地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对于城镇建筑,特别是医院、学校、幼儿园、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的选址要慎而又慎,坚决远离不稳定山体。

2)山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尽可能避免盘山而建,为救援提供一个可靠的通畅的生命线。经验告诉我们,拱形的桥梁和隧道在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面前有更强的抵抗性。

3)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的预警、救援、分析、纠偏的长效机制,建立联动机制。

4)加大和规范灾害预警信息的公布和传播:政府有责任让尽可能多的人在灾难发生前获得更多的、更准确的信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5)对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的规范和标准进一步细化:结合山体滑坡造成建筑物受损的特征,对毗邻山体的建筑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增加针对性的强制性条文,为抵御山体滑坡造成的灾难多加一道防线。

山体滑坡的防治和救灾涉及到选址监测、预警、救援、处置等各个方面,只有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真正做到灾难发生前有防备,灾难发生时没有延误,灾难发生后有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对建筑物的需求越来越多,林立的高楼大厦,蜘蛛网般的交通道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是前所未有的,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自然资源的逐渐减少,使得人类拼命地向地球索取资源,大量山体被开采的遍体鳞伤,地下空穴不断扩大,生态平衡被打破,因而,地震和泥石流等极易引起山体滑坡。但是,我们却缺少了应有的公共灾害预防的意识。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我们能做的是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自然灾害的性质,积极地预防它,才能减轻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破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镇房屋和交通设施的选址是减灾防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建筑物的坚固性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却微乎其微。在建设工程中,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象、危险源场所、防洪、抗震、防风等安全因素,选择危险系数小的地方建设我们的家园,这也许会影响一些使用功能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但却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山区公路和铁路的穿山隧道和采用拱型结构的桥梁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发生时几乎都安然无恙,尽管抗震性能良好的隧道和拱型桥梁在时间和物力上投入会更多,但却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难。我们首先应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其次应该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然后才能追求发展和所谓的政绩。

猜你喜欢

滑坡体山体岩土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滑坡体变形规律研究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