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麻蝉平喘汤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2014-11-26

西南军医 2014年6期
关键词:哮鸣音平喘毛细

张 健

毛细支气管炎发生于2 岁以下小儿,多见于6 个月以下,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临床可见发热、呛咳、气促,甚至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和三凹征。病变部位多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有人称之为喘憋性肺炎。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多使用激素吸入或静滴,疗效一般,且易复发。笔者根据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自拟麻蝉平喘汤辅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 年11 月1 日~2013 年12 月31 日以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5例,3~6个月23例,6月~1.5岁8例;伴发热1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 个月6例,3~6个月24例,6个月~1.5岁10例;伴发热16例。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肺部哮鸣音。排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常、结核感染等病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发病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对象选择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6版相关标准[1]进行诊断:将2岁以内婴幼儿(多数在6个月以内)急性发病、突然发作性喘憋和肺部哮鸣音,呼气性呼吸困难,呈阵发性,呼气相延长伴哮鸣音,间歇期呼气性哮鸣音消失者纳入观察对象。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止咳、化痰对症治疗,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解痉平喘,喘憋较重者同时给予静滴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抗炎,合并细菌或支原体感染者加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麻蝉平喘汤:蜜麻黄2~5 g、蝉蜕3~6g、桂枝3~5g、白芍5~6g、法半夏4~6 g、五味子2~3 g、地龙2~3 g、杏仁3~6g、生甘草2~4g。加减:若发热、咽红、痰黄,热象明显者,去桂枝,酌加生石膏、黄芩、射干、矮地茶、青黛;若干咳痰少、舌红少津苔少,偏于阴虚者,去桂枝、法半夏,酌加麦冬、沙参、芦根、川贝母;咳嗽痰多,阻碍肺气宣降者,酌加桔梗、前胡、枳壳、橘络,或合用三子养亲汤;寒饮内盛,痰液清稀者,加干姜、细辛;鼻塞、流涕明显者酌加辛夷、苍耳子、防风;脾虚便溏者酌加党参、山药、茯苓、陈皮。用法:1 剂/d,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观察两组在治疗中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3 d 内体温正常,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有效:治疗3~7 d 体温正常,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 d后咳嗽、气喘、肺部体征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与体征缓解、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主要症状与体征缓解/消失时间比较(d)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在病程和疗效方面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无1例死亡,见表2。

表2 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3 典型病例

患儿姚某,男,6个月,2013年11月13日因咳嗽1周,加重伴喘憋、响痰3d 入院。患儿入院前1 周因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流涕、鼻塞等症,就诊于当地门诊,给予口服头孢克肟干混悬剂、止咳平喘口服液、泰诺等药物治疗,患儿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前3d患儿咳嗽加重,伴喘憋、气促、响痰,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毛细支气管炎”收入院。入院时见:神清,精神较差,少许清涕,咳嗽阵作,气喘、憋咳,气促,喉间响痰明显,纳尚可,大便稀,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浮红。查体:T36.8℃,P122 次/min,R36 次/min,神清、精神可,咽部稍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小水泡音及哮鸣音,心、腹无异常体征。血常规WBC:5.5×109/L,N31.8%,L63.9%,Hb 114g/L,PLT409×109/L。胸片:右下肺少许炎变。西医诊断: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属风寒闭肺,宣肃失司。治以辛温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方用自拟麻蝉平喘汤加减:蜜麻黄2 g、蝉蜕3 g、桂枝4g、白芍5g、法半夏5 g、射干5 g、黄芩3 g、桔梗5 g、茯苓6 g、陈皮5 g、橘络8 g、五味子2 g、党参6 g、生甘草2g。1 剂/d,水煎取汁60ml,分3 次服。服药2 剂后,患儿气喘、憋咳、气促、喉间响痰症状减轻,流涕减少,精神转佳,二便正常。以原方去橘络、桂枝,加百部5 g继服2剂,患儿喘憋症状、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咳嗽、响痰明显减轻,前方再去蜜麻黄、蝉蜕、白芍继服2剂而愈。

4 讨论

目前认为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另外也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某些腺病毒及支原体引起[3]。研究表明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存在免疫损害,在RSV 感染时有大量的可溶性因子的释放(包括白介素、白三稀、趋化因子)导致炎症与组织破坏。具有特应质或过敏体质者在发生RSV或其他病毒感染时,更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在治疗本病时多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抗免疫炎症反应,但经常使用激素易产生耐药,从而影响疗效。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肺炎喘嗽”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有内外两大因素,内因是患儿身体较为虚弱,气血未充,肌肤脆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外因是患儿由于护理不当外邪侵袭。外邪入侵,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失肃,水液输布失司,聚而为痰,阻于气道,故可表现为咳喘、痰鸣、气急鼻煽等症。外邪性质一般分为风寒与温热两种。若为风寒外感,多见鼻流清涕,喉间响痰明显,大便正常或偏稀,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偏腻,指纹浮红。若为温热外邪入侵,则易耗伤津液,多见频繁干咳、痰少而稠、鼻干或流少许浊涕,大便干燥,舌质红而偏干,苔白腻或黄腻,指纹紫。本方以麻黄宣肺平喘,为方中主药。配以蝉蜕疏风解痉止咳,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而蝉蜕具有镇静作用,正好可以制约麻黄引起兴奋的副作用[4]。桂枝温阳解表、促进水液气化。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一散一收,与辛散之品相配,既能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法半夏化痰降逆。地龙通络、平喘。杏仁止咳平喘。生甘草调和诸药、顾护中气。全方合用,共凑宣肺平喘、通络止咳之效。

笔者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上加用自拟麻蝉平喘汤,在提高临床治愈率和缩短疗程上作用明显,且辩证使用本方加减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309.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9.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5.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3,78.

猜你喜欢

哮鸣音平喘毛细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孟鲁司特联合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