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欢给自己“挑刺”的女生

2014-11-25吕慧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自卑心理挑刺

吕慧艺

〔关键词〕房树人;叙事治疗;认知疗法;自卑心理

一、背景信息

小丽(化名),女,高三年级学生,梳着齐耳的短发,人长得瘦瘦小小的,说起话来声音很轻。该生性格较为内向,对自我的评价很低,存在很多认知偏差,在辅导的过程中多次流泪,哽咽。

该生有一个比她大五岁的姐姐,现在在读大学。该生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上幼儿园时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因为妈妈工作忙,常和爸爸在一起。

五岁之前,小丽很爱玩,也很开朗外向。但自小学起,小丽开始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出去玩了。小丽在上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段时间有过偷东西的行为,成绩也不好,经常被老师当成“差生”。初中开始小丽害怕出门,怕给家人丢脸。高中以后,小丽学习非常努力,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为学习和生活的事情而心情不好,已有一段时间,打不起精神,对自己有诸多不满意,很想知道别人怎么看自己。

个人陈述:老师,我最近心情不好,虽然同学们都觉得我的成绩很好,但是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虽然考得比上次好,但是我也不会感觉很好,还是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案例诊断分析

1.案例诊断

小丽的低落情绪并未泛化;社会功能相对完好;有自知力,主动求助;由现实刺激——考试和人际交往引起;病程短,一个月左右。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本案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原因分析

生物因素:该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比较喜欢关注自我形象,在乎外界的评价。

社会因素:其一,缺少关爱,该生在上幼儿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因为特别顽皮、不好带,常常受到批评指责,后来虽然回归到爸爸妈妈身边,但是妈妈因为工作繁忙,常常不能陪伴在其身边,所以该生特别缺少母爱;其二,童年有过创伤经历,该生小时候曾经遭受了一个很深的心灵创伤,因为缺少爱、好奇而“偷拿”东西,被冠以“坏孩子”之名,还被罚站,这件事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在阴影下成长到了初中后开始关注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害怕别人知道后会很丢脸,导致社交恐怖;其三,小学初中成绩都不理想导致了该生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很差,很糟糕,对自己很不满意。

认知因素:其一,个性因素,该生较为内向,自我评价低,对自己有诸多不满意;其二,错误信念,认为自己在幼儿园时期偷东西的行为非常恶劣,是品质很差的表现,因此她的核心信念是“我是一个很糟糕的人,永远都不够好”;其三,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去,因此不敢过多与人交往。

四、咨询过程

1.和小丽一起重新面对儿童时期的心灵创伤事件,进行认知重建:正确看待自己偷东西的行为

生:(笑着说)老师,我最近心情不好。

师:……(点头,表示关切。)

生:虽然同学们都觉得我的成绩很好,但是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虽然考得比上次好,但是也不会感到很好,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师:嗯,同学们都觉得你的成绩很好,但是你却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从这次的成绩来看确实比上次有进步,但是依然感到不满意,我很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使得你会这样来看待自己呢?

生:(想了一会儿)不知道,我长大以后就不敢出门,怕给家人丢脸。

师:你说的长大以后是指什么时候?能具体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生:是在初中的时候,我感到很害怕,不敢出去,比如在去食堂的路上,虽然我也知道没有人在看我,但是仍然会感到很不自在,觉得肢体都会很僵硬,会脸红,呼吸困难,然后就想尽量快点回教室;当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就感觉好多了。

师:很害怕,不敢出去,从你刚才的描述中能够感受得到你当时确实不是一般的害怕,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害怕的呢?

于是小丽向我讲述了她的童年经历,自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一年级的期间,小丽经常有“偷东西”的行为。她所偷的都是那些被小朋友拿来炫耀的东西,是爸爸妈妈买给他们的小礼物。由于这个“偷东西”的行为,加上成绩不好,她被老师当成“坏孩子”“差生”,还被罚过站。到了小学二年级时,小丽开始意识到不能再偷了,要注重品质的养成,但是班里一旦有人丢了东西,她还是第一个被怀疑。

说起这些事,小丽的眼里还是会泛起泪花……于是我对小丽进行了充分的共情后,开始和她一起重新来看待“偷东西”的行为,帮助小丽认识到,在她上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那个时候,是不能用道德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的。

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这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0到9岁属于前习俗水平,这一阶段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往往是按照自我中心的原则来行事,然后根据自己的行为后果是获得奖励还是惩罚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好还是坏。所以小丽将自己想要的东西据为己有的想法和行为在那个年龄段是无可厚非的,并非不道德的表现。但是因为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惩罚和批评,所以小丽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坏孩子”的印记。

在我的解说下,小丽松了口气,但她还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不偷,我帮助她看到她偷东西的深层次的动机是想要得到爱。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小丽在婴幼儿时期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尤其是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所以才特别渴望获得母爱。当别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妈妈给自己买了什么东西时,小丽就特别想把它拿过来,所以偷东西的背后是对母爱的需求,并非品质差的表现。听了我的解释后小丽轻松了很多,压在心口的大石头终于可以移开了。

2.鼓励小丽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自己,帮助她重新看待和认识自己,学会自我欣赏和肯定,找回自信

第二次咨询,小丽如约而至,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咨询室。

生:老师,我今天过来是很快乐的哦!

师:(笑)我看出来了。

生:上次回去以后,我还是不能抑制地哭了;后来被英语老师叫出去,在办公室门口聊了一会儿,我说我去找心理老师了,于是被认为是学习压力大;下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来安慰我,那种感觉很好。

师:很高兴你感觉良好,那么请再多体验一下那份很好的感觉吧!

生:老师,你觉得我心理有问题吗?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心理问题?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生:都有吧……以后我能多来和你聊聊吗?我想在高考前变回原来的自己,很活泼的自己……高一高二时太压抑了,不是真正的自己,高三了,我想让自己活泼一点,所以才选择专科班的。(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志愿在高三的时候分为专科班和本科班。专科班适合基础差、考不上本科、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让他们专心学好语数外以便更好地应对高考;本科班是为基础好一些,想要报考本科院校的学生设置的。)

师:听起来你对自己有些不满,并不是很喜欢现在的自己,是这样吗?

生:(点头)我觉得自己很差劲,一点都不优秀。

师:有你说的那么差劲吗?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啊!

生:……(笑)

师:布置给你一个任务,请发现成长过程中不一样的自己,寻找那些让自己也觉得很难得的地方,至少10个。

生:好的。

小丽很认真地完成了作业,如:做事认真负责;在家能做家务,在校好好学习;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希望周围人快乐;挺能忍的;喜欢陪老人聊天,不让他们孤独;诚实;比较听话,偶尔有点小反抗;很愿意为家人做一切,只要我办得到,让他们快乐,我就觉得值得;比较勤奋。

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小丽积极地去发现自己身上一些宝贵的特质,被她忽视的部分。通过咨询师的积极肯定与鼓励,小丽体验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了自信心。

3.帮助小丽进行深层的自我认识,通过房树人帮助小丽看到她不曾看到的自己,了解自己的深层需求,学会自我接纳,给自己更多的支持、更多的爱,帮助自己更好地面对学习和人际交往

生:坐在这里感觉好有压力哦。

师:有压力?

生:……(笑)

师:那么是什么让你虽然有压力但还是要坚持坐在这里的呢?

生:我想了解一下自己,想听听老师你是怎么看我的。

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吧,通过这个游戏你会对自己有多一些的了解。

于是我拿给小丽一张A4纸、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让她在纸上画房子、树木和人。

在房树人中,小丽将人画得很小,画了很多棵树,房子画了两个门。这表明了小丽的自我感觉不是很好,缺乏自信,内心比较孤独,有依赖性,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追求完美。这些也验证了咨询师在前两次交流中对小丽的印象。通过房树人,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了解到每当小丽有良好的感觉时,她就会对自己说“不仅自己可以这样,别人也会的”,然后就感觉一般了。

经过深入的交流,发现原因在于她的姐姐总是习惯性地打击小丽,当小丽取得“三好学生”称号和奖学金时,姐姐会说是因为小丽现在所在的学校太差了,于是小丽就高兴不起来了。交流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小丽总是给自己泼冷水、喜欢给自己“挑刺”的习惯是根源于内化了姐姐对她的评价。小丽原本就有很多对自己的不接纳,在姐姐的打击下,她开始对自身不好的方面更加敏感,而对好的一面习以为常。

小丽谈到了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导致她过于在意别人的反应,如果同学不高兴就会想到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好,有时候挺讨厌自己的。我帮助小丽看到,别人心情不好也可能是他自己的原因,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个性,爱自己,慢慢完善自己的一些不足,如在和同学交往中可以试着主动一些,开朗一些,在乎别人的同时也要在乎自己,更看重自己的感受等。

五、效果分析与体会

通过咨询,小丽的情绪状态明显好转,整个人也变得轻松愉悦了。在后面的咨询中常常能看到小丽纯真的笑脸。面对同学时,她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交流,不会像以前那样因为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而有太多的顾忌。

另外,虽然小丽看上去很瘦弱,但是她的内心真的很坚强,很有力量,让我很感动。比如在初中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在没有获得社会性支持的环境中,她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社交恐怖,虽然给以后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努力。于是在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我提出:“能不能让我抱一下你?你的坚强和努力让我非常感动。”这样亲密的交流为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案我再一次感受到,每一个来访者都是自己生命问题的专家,绝对不可以轻视每一个

“专家”!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中学,嘉兴,314408)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自卑心理挑刺
小学生恐惧心理辅导个案探析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挑刺儿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我的眼神有问题吗?
马英九勘灾遭绿营“挑刺”
欢迎来“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