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2014-11-24张爱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2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初产妇

张爱辉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7 d、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抑郁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产妇入院前及分娩后SDS评分。 结果 产后24个月内,干预组共4例发生抑郁,抑郁发生率10%,对照组共12例发生抑郁,抑郁发生率30%,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后SDS评分分别为(36.36±9.23)分、(47.98±11.58)分,均分别较入院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产妇分娩后的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 结论 对初产妇产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有利于初产妇产后恢复。

[关键词] 初产妇;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干预;SDS评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2-0077-03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of primipara

ZHANG Aihu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Shenyang City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Shenyang 110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of primipara. Methods From 2011 February to February 2012 in our hospital,80 cases of delivery as the object of stud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40 cases, 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random symptomatic ca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is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of two groups of primipara after 7 days, 14 days,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birth of SAS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24 months postpartum,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 total of 4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was 10%, the control group a total of 12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was 30%,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237, P<0.05). The SAS scor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childbirth were (36.36±9.23), (47.98±11.58),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before admission, the SAS score in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delivery and postpartum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imipara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relieve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arly postpartum recovery.

[Key words] Primipara; Postpartum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SAS score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对于初产妇来说,由于其缺乏对分娩的认知,包括产时疼痛、胎心、胎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从未体验过分娩的过程,因此,初产妇在经历分娩后,从生理和心理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加之角色发生改变,易出现产后抑郁[1]。产后抑郁一般发生在产后数天或数月,其症状包括焦虑、伤心流泪、易怒、头痛、失眠、精神错乱和健忘,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4~6周症状最明显。极少数严重的还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产后抑郁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和行为的发展[2]。传统的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物医学因素,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因素[3]。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能使产妇保持心理平衡,使其心理状态趋向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产妇早日康复。endprint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头位、单胎足月妊娠,产前检查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排除凝血功能障碍、传染病史、产前精神障碍、死胎、新生儿畸形等。均自愿合作,有固定联系电话,能配合随访;无精神疾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纳入产妇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0岁,孕周37~42周,受教育程度:初中13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51例,全部入选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产妇的孕周、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入选初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向新入院的初产妇介绍住院环境,使其了解整个产程有助产士、护士等护理人员陪伴,向其讲解分娩、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相关知识,使孕妇了解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缓解其因认知缺乏导致的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

1.2.2 产程中的心理干预 在产房中开展一对一的导乐陪伴,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同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继续加强产妇的心理支持,多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

1.2.3 产后心理护理干预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后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应避免各种精神刺激。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沟通,及时传授育婴知识,讲述母乳喂养优点,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等,使其顺利实现母亲角色转变。鼓励产妇早期活动,家属应与产妇多沟通,缓解产妇的压力和自卑心理。

1.3 评价指标

于初产妇产后7 d、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查评分,SDS≥41分者为产后抑郁,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者按中国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进行诊断。抑郁自评量表包括20项,每项1~4分,SDS评分临界值53分,分数越高,产妇抑郁程度越严重[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

产后24个月内,干预组共4例发生抑郁,其抑郁发生率达10%,对照组共12例发生抑郁,其抑郁发生率达30%,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1)。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后SDS评分分别为(36.36±9.23)分、(47.98±11.58)分,均分别较入院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产后分娩后的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初产妇由于是第一次分娩,对分娩这一特殊生理过程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分娩后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产后抑郁的表现主要为易激惹、烦躁,焦虑、失眠、沮丧、哭泣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对产妇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婴幼儿的情商、智商发育和行为。初产妇产后抑郁多发生在产后的半个月,尤其是产后的1个月症状特别明显[5]。心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帮助初产妇减轻产后抑郁患病率,是现代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的具体体现[6]。对出现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密切关注产后妇女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在其情绪不稳定或有不恰当认知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消除其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用乐观、积极的言语鼓励引导产妇,使其以积极的心理因素缓解心理应激源的冲击,消除产妇的抑郁情绪,唤起产妇积极的应对机制[7]。本研究中对初产妇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心理干预,其中产前通过多种形式的加强产妇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妇对妊娠、分娩、育婴以及自身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认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正确指导产妇进行分娩,使其能够顺利分娩。产后护理人员重点从产妇的角度出发,加强家属的情感支持。本研究结果证实,产后24个月内,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 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分娩后的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36.36±9.23 vs 47.98±11.57,P<0.05)。与叶丽容[8]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王静[9]研究证实对产妇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王小霞[10]将184名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减少初产妇抑郁的发生率。宋卓玲[11]将105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分为基础护理组(予产科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9.43%,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25.0%(P<0.05),证实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孙茜[12]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 vs 13.3%,P<0.05);研究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2±2.0分vs 62.1±3.3分,P<0.05),进一步证实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综上,对初产妇产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有利于初产妇的产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砚媚.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04-105.

[2] 陈小英,陈友华.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115-116.

[3] 郑朝霞. 早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951-952.

[4] 刘玫玫,张洪梅,陈红燕. 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的影响[J]. 淮海医药,2010,28(3):276-278.

[5] 喻建玲,李芬.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140-141.

[6] 蔡丽平,李岚,练洁佳.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76-1577.

[7] 陈桂莲,朱运波,王巨.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作用[J]. 中国康复,2010,25(2):143-144.

[8] 叶丽容.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忧郁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507-508.

[9] 王静. 综合性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922-1924.

[10] 王小霞.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3-64.

[11] 宋卓玲. 心理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98-99.

[12] 孙茜.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61-62.

(收稿日期:2014-07-21)endprint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头位、单胎足月妊娠,产前检查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排除凝血功能障碍、传染病史、产前精神障碍、死胎、新生儿畸形等。均自愿合作,有固定联系电话,能配合随访;无精神疾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纳入产妇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0岁,孕周37~42周,受教育程度:初中13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51例,全部入选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产妇的孕周、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入选初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向新入院的初产妇介绍住院环境,使其了解整个产程有助产士、护士等护理人员陪伴,向其讲解分娩、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相关知识,使孕妇了解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缓解其因认知缺乏导致的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

1.2.2 产程中的心理干预 在产房中开展一对一的导乐陪伴,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同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继续加强产妇的心理支持,多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

1.2.3 产后心理护理干预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后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应避免各种精神刺激。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沟通,及时传授育婴知识,讲述母乳喂养优点,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等,使其顺利实现母亲角色转变。鼓励产妇早期活动,家属应与产妇多沟通,缓解产妇的压力和自卑心理。

1.3 评价指标

于初产妇产后7 d、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查评分,SDS≥41分者为产后抑郁,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者按中国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进行诊断。抑郁自评量表包括20项,每项1~4分,SDS评分临界值53分,分数越高,产妇抑郁程度越严重[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

产后24个月内,干预组共4例发生抑郁,其抑郁发生率达10%,对照组共12例发生抑郁,其抑郁发生率达30%,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1)。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后SDS评分分别为(36.36±9.23)分、(47.98±11.58)分,均分别较入院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产后分娩后的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初产妇由于是第一次分娩,对分娩这一特殊生理过程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分娩后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产后抑郁的表现主要为易激惹、烦躁,焦虑、失眠、沮丧、哭泣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对产妇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婴幼儿的情商、智商发育和行为。初产妇产后抑郁多发生在产后的半个月,尤其是产后的1个月症状特别明显[5]。心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帮助初产妇减轻产后抑郁患病率,是现代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的具体体现[6]。对出现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密切关注产后妇女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在其情绪不稳定或有不恰当认知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消除其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用乐观、积极的言语鼓励引导产妇,使其以积极的心理因素缓解心理应激源的冲击,消除产妇的抑郁情绪,唤起产妇积极的应对机制[7]。本研究中对初产妇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心理干预,其中产前通过多种形式的加强产妇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妇对妊娠、分娩、育婴以及自身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认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正确指导产妇进行分娩,使其能够顺利分娩。产后护理人员重点从产妇的角度出发,加强家属的情感支持。本研究结果证实,产后24个月内,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 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分娩后的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36.36±9.23 vs 47.98±11.57,P<0.05)。与叶丽容[8]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王静[9]研究证实对产妇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王小霞[10]将184名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减少初产妇抑郁的发生率。宋卓玲[11]将105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分为基础护理组(予产科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9.43%,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25.0%(P<0.05),证实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孙茜[12]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 vs 13.3%,P<0.05);研究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2±2.0分vs 62.1±3.3分,P<0.05),进一步证实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综上,对初产妇产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有利于初产妇的产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砚媚.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04-105.

[2] 陈小英,陈友华.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115-116.

[3] 郑朝霞. 早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951-952.

[4] 刘玫玫,张洪梅,陈红燕. 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的影响[J]. 淮海医药,2010,28(3):276-278.

[5] 喻建玲,李芬.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140-141.

[6] 蔡丽平,李岚,练洁佳.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76-1577.

[7] 陈桂莲,朱运波,王巨.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作用[J]. 中国康复,2010,25(2):143-144.

[8] 叶丽容.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忧郁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507-508.

[9] 王静. 综合性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922-1924.

[10] 王小霞.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3-64.

[11] 宋卓玲. 心理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98-99.

[12] 孙茜.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61-62.

(收稿日期:2014-07-21)endprint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头位、单胎足月妊娠,产前检查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排除凝血功能障碍、传染病史、产前精神障碍、死胎、新生儿畸形等。均自愿合作,有固定联系电话,能配合随访;无精神疾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纳入产妇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0岁,孕周37~42周,受教育程度:初中13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51例,全部入选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产妇的孕周、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入选初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向新入院的初产妇介绍住院环境,使其了解整个产程有助产士、护士等护理人员陪伴,向其讲解分娩、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相关知识,使孕妇了解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缓解其因认知缺乏导致的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

1.2.2 产程中的心理干预 在产房中开展一对一的导乐陪伴,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同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继续加强产妇的心理支持,多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

1.2.3 产后心理护理干预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后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应避免各种精神刺激。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沟通,及时传授育婴知识,讲述母乳喂养优点,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等,使其顺利实现母亲角色转变。鼓励产妇早期活动,家属应与产妇多沟通,缓解产妇的压力和自卑心理。

1.3 评价指标

于初产妇产后7 d、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查评分,SDS≥41分者为产后抑郁,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者按中国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进行诊断。抑郁自评量表包括20项,每项1~4分,SDS评分临界值53分,分数越高,产妇抑郁程度越严重[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

产后24个月内,干预组共4例发生抑郁,其抑郁发生率达10%,对照组共12例发生抑郁,其抑郁发生率达30%,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1)。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后SDS评分分别为(36.36±9.23)分、(47.98±11.58)分,均分别较入院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产后分娩后的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初产妇由于是第一次分娩,对分娩这一特殊生理过程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分娩后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产后抑郁的表现主要为易激惹、烦躁,焦虑、失眠、沮丧、哭泣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对产妇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婴幼儿的情商、智商发育和行为。初产妇产后抑郁多发生在产后的半个月,尤其是产后的1个月症状特别明显[5]。心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帮助初产妇减轻产后抑郁患病率,是现代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的具体体现[6]。对出现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密切关注产后妇女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在其情绪不稳定或有不恰当认知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消除其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用乐观、积极的言语鼓励引导产妇,使其以积极的心理因素缓解心理应激源的冲击,消除产妇的抑郁情绪,唤起产妇积极的应对机制[7]。本研究中对初产妇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心理干预,其中产前通过多种形式的加强产妇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妇对妊娠、分娩、育婴以及自身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认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正确指导产妇进行分娩,使其能够顺利分娩。产后护理人员重点从产妇的角度出发,加强家属的情感支持。本研究结果证实,产后24个月内,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 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分娩后的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36.36±9.23 vs 47.98±11.57,P<0.05)。与叶丽容[8]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王静[9]研究证实对产妇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王小霞[10]将184名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减少初产妇抑郁的发生率。宋卓玲[11]将105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分为基础护理组(予产科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9.43%,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25.0%(P<0.05),证实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孙茜[12]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 vs 13.3%,P<0.05);研究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2±2.0分vs 62.1±3.3分,P<0.05),进一步证实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综上,对初产妇产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有利于初产妇的产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砚媚.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04-105.

[2] 陈小英,陈友华.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115-116.

[3] 郑朝霞. 早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951-952.

[4] 刘玫玫,张洪梅,陈红燕. 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的影响[J]. 淮海医药,2010,28(3):276-278.

[5] 喻建玲,李芬.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140-141.

[6] 蔡丽平,李岚,练洁佳.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76-1577.

[7] 陈桂莲,朱运波,王巨.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作用[J]. 中国康复,2010,25(2):143-144.

[8] 叶丽容.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忧郁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507-508.

[9] 王静. 综合性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922-1924.

[10] 王小霞.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3-64.

[11] 宋卓玲. 心理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98-99.

[12] 孙茜.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61-62.

(收稿日期:2014-07-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