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文武兼备的佟国维

2014-11-24赵岩

黑龙江史志 2014年7期

赵岩

[摘 要]佟国维是清代著名官员,他为人谦和,为官优秀,为清王朝立下很多战绩,可谓是一个文武兼备的臣子。本文试从其出身名门、为官生涯、失志晚年三方面系统地叙述佟国维的生平事迹,以求对其有翔实而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佟国维;佟佳氏;辽东氏族

佟国维,满洲镶黄旗,辽东佟佳氏。辽东佟氏为名门望族,人才辈出,明清之际有多位佟氏子弟为朝廷戍守边疆和驰骋战场,如归顺努尔哈赤第一人的佟养性,以身殉国的佟养正,英勇善战的佟图赖等,都为清政府立下汗马功劳。史学界关于佟氏子弟的著作很多,但大多数都是以整个佟氏家族为研究对象,例如傅波的《满族佟佳氏研究》、周文娟的《明清之际辽东佟氏家族研究》,或者只关注某些功名卓著的佟氏人物,如侯寿昌的《浅论佟养性》、佟永功的《关于佟养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等,很少关注文武兼备且也做出很大贡献的佟国维,所以该文将系统梳理佟国维的一生,望能更加翔实的认识佟国维。

一、出生名门

佟国维可谓是出生在一个辈出巨富和将才的名门世家。在明代佟氏常被称为“商贾巨富”和“勋阀世家”,如佟达礼、佟敬等优秀军事将领,号称“佟百万”的塔木巴彦等。明清之际“大兵征明,克抚顺城,养正同弟养性及族众来归”(1),壮大了八旗军队,为后金政权的巩固做出重要贡献。佟养正即佟国维的祖父,因功被授以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佟国维的父亲佟图赖更是佟氏家族中的佼佼者,一生征战沙场为清王朝效力,立下赫赫战功,清史稿评价其“戮力佐创业,绩亦伟矣!”(2),因此并被封为一等公。佟氏不仅为清王朝立下众多战功,而且和爱新觉罗家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努尔哈赤曾娶一佟佳氏女子为元妃,即佟佳·哈哈纳扎青。顺治帝也娶了佟佳氏的女子,即孝庄康皇后,也就是玄烨的生母,这样佟国维也就是康熙皇帝的舅舅,佟氏也成为了康熙皇帝的曾祖父家,所以说佟国维出生名门贵族一点也不夸张。

身出佟氏给予了佟国维很多良好的先天条件和优势。首先,名门望族可以使佟国维从小就享受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佟国维闲暇时喜欢给别人讲学,《啸亭杂录》记载“暇时惟延学士讲文艺以为乐”(3),佟国维还擅长经术,对《易经》钻研颇深,著有《公易》一书,并精于骑射,这些都和富足的家世分不开。其次,名门望族使佟国维从小就在佟氏先辈的英勇事迹中长大,特别是亲眼见证父亲的众多战绩,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让其树立报效清朝的决心和信念。再次,名门望族为佟国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背景,佟氏子弟的名称就可让人对其恭敬有礼,英勇善战的父亲也会传授其很多为官道理和作战技巧。出身佟氏给了佟国维一个耀眼的光环,也给了佟国维一个进入上层社会的台阶,更给了他聪慧才智和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带着这些恩赐,佟国维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二、为官生涯

顺治十七年(1660),佟国维任一等侍卫。康熙九年(1670),任内阁大臣。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起兵反叛清朝,次年,在京城为质子的吴应熊也企图谋乱,并以红帽为号,此事被佟国维发现并带兵平息,避免了事态的扩大,立下功劳。《清史列传》记载:“十二年冬,逆藩吴三桂反,其子吴应熊居京师。明年春,逆党谋为不轨,以红帽为号。国维发其事,丰命率侍卫三十人至大佛寺,擒缚十数人,械送刑部,鞫实伏法”(4)。康熙二十一年(1682),佟国维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之职。在其任内大臣期间,康熙皇帝对其很是信任,多次命其传谕,“命内大臣佟国维等、传谕曰、内阁及部院各衙门诸臣”(5)、“又命领侍卫内大臣舅舅佟国维、公倭赫等、传谕总管游牧参领品级阿耀”(6)。并多次令佟国维行礼,“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夏。四月。癸卯朔。享太庙。遣内大臣舅舅佟国维行礼”(7),康熙二十八年“丁丑。孟春。享太庙。遣内大臣舅舅佟国维行礼”(8),在清圣祖实录中多次能看到“遣内大臣舅舅佟国维行礼”的字样,可见皇帝对其的倚信。康熙二十一年(1682),佟国维还被任命为议政大臣,虽然议政大臣的权利在康熙亲政后几乎就是名存实亡,但也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康熙二十八年(1689),佟图赖因推孝懿仁皇后恩,被封一等公。孝懿仁皇后是佟国维的女儿,“康熙十六年,为贵妃。二十年,进皇贵妃。二十八年七月,病笃,册为皇后。翼日甲辰,崩。谥曰孝懿皇后。是冬,葬仁孝、孝昭两后之次”(9),可见康熙皇帝对佟国维的女儿很喜爱,这也使佟国维的地位有所提升。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下令远征噶尔丹,命国维参赞军务,“与兄都统国纲并率左翼兵进战”(10)。在乌兰布通之战中,佟国纲不幸阵亡,由佟国维率军将敌军击散,取得了乌兰布通大捷,为国家统一作出重要贡献,但因未对敌军穷追即率师归来而受责罚,“部议当夺官,命罢议政大臣,镌四级留任”(11)。“三十五年,从上征噶尔丹,出独石口,以驼运稽迟请罪,上贳之。三十六年,复从上征噶尔丹,噶尔丹窜死。叙功,还所镌级”。“四十三年,诏赈山东流民之就食京师者,以国维同内大臣明珠等监赈。寻以年老解任”(12),至此佟国维结束了他的为官生涯。

佟国维虽出生名门,也是显赫的外戚,但其为人谦和,并未因特殊身份而嚣张跋扈,所以很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在其六十大寿时康熙皇帝曾赋诗赠曰:“领袖高门称退让,英华雅望冠椒房。谦和不持勋巨贵,谨恪能承宠眷长。鹤算天增等国老,松年仙授养生方。齐眉共享团圆庆,特赐流霞捧寿殇”(13),从诗可见康熙对其的高度评价。纵观佟国维的为官生涯很是平坦,也算是风平浪静,但晚年却不太顺利。

三、失志晚年

康熙晚年,众皇子为争夺皇位展开激烈争夺,在朝廷中明争暗斗。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太子允礽被废,幽禁在咸安宫,郁怒成疾。康熙皇帝命诸大臣共商议皇太子之事,推举新的人选。于是佟国维上奏:“皇上治事精明,断无错误。此事于圣躬关系甚大,请度日后若易于措置,祈速赐睿断。若难于措置,亦祈速赐睿断。总之,将原定意指熟虑施行为是”(14),佟国维此言是希望皇帝早日定夺皇子之事,但言辞却有些不当,且此时的佟国维已解任,并力挺八皇子允禩为皇太子,这引起康熙皇帝的极大不满。不久胤礽被释放,康熙帝召集诸文武大臣,举国维前奏语,问:“尔既解任,事与尔无与。乃先众陈奏,何意?”国维对:“臣虽解任,蒙皇上命为国舅,冀圣躬速愈,故请速定其事”上曰:“将来措置难易,至时自知之。人其可怀私而妄言乎?”次日,复谕曰:“尔每言祝天求佛,愿皇上万岁。嗣后惟深念朕躬,谓诸皇子皆吾君之子。不有所依附而陷害其余,是即俾朕易于措置也”,从这段对话能感受到康熙对佟国维当时的奏言很是气愤。

重立允礽为太子后,康熙帝又谕曰:“朕拘执皇太子时,并无他意。不知尔肆出大言,激烈陈奏,果何心也?”、“今因尔言,群小复肆为妄语,诸臣俱终日忧虑,若无生路。此事关系甚重,尔既有此奏,必有确见,其何以令朕及皇太子、诸皇子不致殷忧,众心亦可定?其明白陈奏”。佟国维知道康熙最讨厌皇子和臣子结党,也明白了康熙皇帝对他的不满不会消失,因此引罪请诛戮。上复谕曰:“朕特为安抚群臣,非欲有所诛戮。尔初陈奏,众方赞尔,谓如此方可谓国家大臣。今尔情状毕露,人将谓尔为何如人?朕断不加尔诛戳,尔其无惧,但不可卸责于朕。观尔言迷妄,其亦为人镇魇欤?”虽然康熙皇帝并未因此诛杀或惩罚佟国维,但对他的成见是难以消除的,直到离开人世,与康熙皇帝的关系也未能恢复如初。

康熙五十八年(1719),佟国维卒,赐祭葬,康熙皇帝未对其赐以任何的谥号,直到雍正登基因其子隆科多支持之功,由雍正皇帝赠太傅,谥端纯,并由世宗手书“仁孝勤恪”榜,命表于墓道,算是对佟图维一生的肯定和赞扬。

注释:

(1)鄂尔泰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M].沈阳:辽沈书社,1989.卷19,第260页.

(2)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4.卷235.

(3)昭梿.啸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卷7.

(4)王钟翰.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卷11,第767页.

(5)清圣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卷96.

(6)清圣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卷121.

(7)清圣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卷135.

(8)清圣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卷139.

(9)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4.卷214,列传1.

(10)王钟翰.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卷11,第767页.

(11)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4.卷287,列传74.

(12)王钟翰.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卷11,第767页.

(13)(清)清圣祖撰.圣祖御制文三集[M].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刻本.

(14)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4.卷287,列传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