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孩子们一起戴着“镣铐”跳舞

2014-11-24韩帅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镣铐班级孩子

韩帅

我任教的高中位于城乡接合处,曾有着优良的素质教育传统,在许多方面都创造过辉煌战绩。即便如此,应试教育也在逐渐侵袭着这里。当教育一心只是为了提高分数、多培养几个一本考生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们心中的苦楚就无以言表了。

作为一位高中英语教师,我痛心地看到:有不少的孩子对学业缺乏兴趣,甚至是厌恶和痛恨。到底是什么让教育变得如此沉重不堪?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过早地转向了备考,过度地“消费”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到了需要孩子自觉学习的时候,那份对知识最初的兴奋、激动感几乎消失殆尽了。比如有的教师或者学校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粗暴的惩处,刺伤了孩子们敏感的心;比如乏味的东拼西凑的课程设计,有时候甚至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无趣,怎么能指望孩子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呢?

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无知轻狂,我重拾先前的读书爱好。一本本的经典书籍,尤其是教育类的专著,走进了我的视野。而这些书籍似汩汩清泉,不断地滋润着我近乎干涸的内心,使我在感动和反思中逐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逐步拓展了个人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朱永新先生说:“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几乎都可以在书籍中找到踪影,书籍也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彩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在我的生命中,阅读开启了一扇通向美好的大门,为什么不能让阅读也为孩子们的生活注入亮丽的色彩呢?我在不断地寻找,寻找那些可以丰富孩子们精神生活、充实他们稚嫩心灵的书籍。在自己的一间小小的教室中,我开始了探究。

当然,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也充满了艰难曲折。比如说,在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高中学业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上,我与一些同事和领导之间产生过辩论;在如何才能置办齐全不同种类的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上,我同孩子们也有过一些分歧。另外,怎么能让班级图书馆维持下去、保持其吸引力和生命力,也是我颇费心思的问题。

在这样的探索中,2012年年底,我偶遇“新教育实验”,并且以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的身份成为新教育的种子教师,加入了“毛虫与蝴蝶培训群”(现在更名为“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训群”),后来,又在2013年8月加入了新教育网络示范学院。所有这一切,都成为我人生中一次次隆重的“盛典”,开启了令我耳目一新、如痴如醉的学习成长之旅。

从参与新教育种子计划的实施,到网络培训群里的一次次研讨,在与全国各地优秀的“毛虫”和种子教师的交流中,我不断地聆听、感悟、学习,几乎每一天都处在进取的兴奋中。再加上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的阅读观》《新教育》等新教育系列丛书以及其他教育专著,诸如《教育的目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的研读,打开了我的视野,更新了我的许多观念。

所以,新学期一开始,在给孩子们做动员的时候,我阐明了我的“浪漫+精确”的课程思想。我宣布,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戴着镣铐跳舞”,在新课标要求下,把诸多的教育理念融入进去。我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添加,形成崭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孩子们的生命与之产生共鸣,产生喜悦和悸动(也可以是痛惜和哀伤),借以摆脱目前单调乏味、窒息生命的应试教育。

于是,我们走进了英语文学中的诗歌王国、小说王国和影视王国,在这些美丽的“国度”遨游,吸收丰富的营养,茁壮地成长……

到目前为止,小说方面我们共读了英国小说家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等。诗歌方面我们共读了兰斯顿·休斯的《生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英译本),叶芝的《当你老了》,顾城的《梦想》,艾米丽·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朗费罗的《高度》,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跳水板》,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在一次次的吟诵中领略诗歌之美,感悟生命。我们还观赏了电影《十月的天空》《梵高传》《纳尼亚传奇》《老人与海》等。借助这些丰沛的源头活水,我们去了解他人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

操作实施中一步步的细节落实,更让我获益匪浅。

例如,共读小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发给孩子们几页阅读材料,这似乎破坏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随后,我加以改进:每次下发10张左右的阅读材料,并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刚开始的时候,我习惯于在孩子们读完之后,就立刻进行交流,但是通过阅读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意识到如此简单、硬性地对待艺术作品,对孩子道德的发展是无益的。翻来覆去的道德说教,会使孩子内心里刚形成的一点新鲜的感受消失殆尽。于是我采取了自由讨论的方式来实现孩子们对经典小说的“反刍”,效果良好。

继而,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探究活动,写感想,写读后感,材料自选,形式自定。我把班里的学生分为11个小组,每组六七个学生,挑选出组长。每组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放在孩子那里,让他们自主找时间完成读写绘的任务。由于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训群中,高中英语教师一直形不成合力,我只好单打独斗,挤出时间来研读、选取外国经典的诗歌,制作课件,以便把这些美好的内容带到课堂、带到孩子们的内心中去。

一本好书就是一座巨大的矿产宝藏,读的人可能会因为其中的一句话就给人生带来极大的转机。为此,我积极筹划并组建了“班级图书馆”。尽管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先生认为:孩子的阅读关键期是在14岁之前,但我坚信14岁之后的孩子,只要能养成这种终身读书的习惯,也同样会受益终身。

于是,每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做宣传工作,寻求一部分家长的支持。同时,我和孩子们一道商讨班级图书馆的筹划工作,我们一起弯腰捡起一个个饮料瓶,一道积攒每一分、每一角、每一块钱,并用这些可贵的资源购买我们最需要的书籍。通过班级每一个人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图书已经有150本之多。这些书在孩子们的手中不断地被传递、被翻阅。看着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读、写,我像是老农看着茁壮成长的庄稼一样,满心都是喜悦。孩子们在周记中写自己读过的书,在“读书沙龙”及课下交流读书感受。最喜欢看到孩子们凑在班级图书馆小小的书架上找寻自己想看的书,喜欢看见孩子们看到我带着书走进教室时欢呼雀跃的样子,因为我觉得这些都反映出孩子们精神的丰满充盈。

从高一开始,我坚持给孩子们写“每月书信”,到目前为止,已写有15000多字。在这些书信里,我们交流班级发展的愿景目标、如何更好地面对人生、阅读的作用、班级中可喜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还和孩子们一道分享有积极意义的诗歌等。这种交流收到的效果,是单纯的说教所不可能达到的。

专业的成长又进一步促进了我生命的蜕变:读书、写作,在岁月中润泽心灵。正像荷尔德林所言,“人类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闲暇正是诗意生活的前提。平日里能偷闲到大自然中走走或是钓鱼,感受一下自然的气息,身心得以放松;或者与亲人挚友在一起分享美好,闲谈南北;抑或是工作繁忙之余,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路上,感受春之温馨、夏之浓郁,收获秋之丰硕,领略冬之苍然,多么美好!

回望这些年来,我经历了职业的新鲜期、倦怠期,幸运的是,也迎来了成长期。真的教育不是口号,而是踏踏实实的践行与反思。在阅读中润泽师生的生命,在践行中实现共同的幸福,让我们的教育超越“应试”,真正地做到“生命在场”,让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美丽的、有意义的事业。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扎下根才能发芽,扎下深根才能长高。改变自己,立己达人。

【童喜喜点评】

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成长之中必然会遭遇到种种幸与不幸,孩子年龄越大,这些症结彼此缠绕,就形成了一团教育的乱麻。高考的残酷,又将这团乱麻进一步压紧。

所以,有很多老师都说,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自己想行动,但是没空间。

正如朱永新老师一直以“戴着镣铐跳舞”来鼓舞教育工作者一样,只要愿意行动,永远都有空间。

只是外部环境压力越大,需要向内挖掘的动力越多,需要突破的自我壁垒就越厚。

放弃是容易的,现实压力让放弃变得心安理得时,就更少有人愿意向自我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遍又一遍的挑战。

所以,现实世界总是那么无奈,直到那一刻——当为了筹建班级图书馆,师生一起弯腰捡起饮料瓶的那一刻。整个世界,就在这样的师生面前弯下腰来。

(责 编 子 君)

猜你喜欢

镣铐班级孩子
班级“无课日”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墓志铭
镣铐下的舞蹈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