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皇帝年号研究

2014-11-24田逢兵

黑龙江史志 2014年7期

田逢兵

[摘 要]本文主要以宋代皇帝的部分年号为研究对象,以此来说明宋代皇帝年号变动的原因、年号的政治内涵、年号选字的避讳及年号的特殊用途。年号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时代信息,借助对宋代皇帝年号的研究,从而以另一视角领会宋代的政治文化特证。

[关键词]年号;宋代皇帝;年号内涵

年号是皇帝在位期间纪年的符号。新皇帝即位一般在当年或第二年改年号以示“奉正朔”,年号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而改元。年号是帝制专制的产物,是皇帝一人所独有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书》记载的汉武帝的建元年号,唐朝的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曰“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1]156年号在中国帝制时代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帝溥仪的宣统年号随着帝制的终结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袁世凯称帝曾使用洪宪年号,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年号反映着一定的时代特征,通过对宋代皇帝年号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年号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更深刻地理解宋代的政治文化特征。

1.宋代皇帝改元的原因

1.1因政局变动而改元

政局变动本文特指前任皇帝去世、“北狩”及禅让而新皇帝即位由此带来的政局变动。以下就政局变动的三种情况而改元分别加以论述,以徽宗、高宗、孝宗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分别为“建中靖国”、“建炎”、“隆兴”为例。“元符三年正月乙卯,哲宗崩,皇太后垂帘,哭谓宰臣曰:‘家国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2]357、“皇太后曰:‘皆神宗子,莫难如此分别,于次端王当立。”[2]357、“太上即位之明年改元建中靖国,盖垂帘之际,患熙、丰、元祐之臣为党,故曰建中靖国。实兄弟为继,故踵太平兴国之故事也。”[3]12有上述三条史料可知哲宗驾崩后无子继承皇位,而端王以神宗子和哲宗弟的身份继承大统为徽宗,徽宗即位后的第二年改元“建中靖国”。“丁巳,斡离不退师,徽宗北迁。”[2]441、“夏四月,粘罕退师,钦宗北迁。”[2]441、“五月庚寅朔,帝登坛受命,礼毕恸哭,遥谢二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2]443可以看出高宗由于二帝“北狩”以徽宗第九子和钦宗弟的身份继承皇位,即位后改元“建炎”。“乙亥,内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2]617、“隆兴元年春正月壬辰朔,群臣朝于文德殿。”[2]621通过材料可知,孝宗因高宗禅让而登上皇位并于即位后的第二年改元“隆兴”。由上述三个例子可以说明因皇帝去世、“北狩”、禅让等政局变动会引起新皇帝即位的当年或次年改元。

1.2因灾异祥瑞而改元

灾异祥瑞主要指皇帝在其统治期间遇到彗星出没、太白昼见、皇室成员去世、干支纪年再现等自然和社会现象。因自然和社会现象而改元反映了帝王敬天和彰述德美的心理。“五年春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其长竟天。”[2]375、“丁未,太白昼见,赦天下,除党人一切之禁。”[2]375、“崇宁至五年正月彗出,乃改明年为大观。”[3]13徽宗崇宁五年发生彗星出没和太白昼见等自然现象,在古人敬天的心理作用下改明年年号为“大观”。“丁未,彗出奎、娄。”[2]384、“大观至四年夏五月彗出,因又改明年为政和。”[3]13徽宗大观四年发生了彗星出没的自然现象,于是改明年年号为“政和”。“政和尽八年,时方士援汉武故事,谓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为得天之纪,而汉武但辛巳朔旦冬至,然今岁乃己酉朔旦冬至,真得天之纪矣。又太宗皇帝以在位二十年,因大赦天下。是时上在位已十有九年,明年当二十年。举是二者,乃下赦改十一月冬至朔旦为重和元年。重和者,谓‘和之又和也。”[3]13徽宗政和己酉朔旦冬至与黄帝得宝鼎神策的时间己酉朔旦冬至轮回重合,在当时称作“得天之纪”,“和之又和”是祥瑞的事情。政和八年徽宗在位已达十九年,为了效法太宗即位二十年时大赦天下,乃改政和八年十一月冬至朔旦为重和元年并大赦天下。“庆元尽六年,而上皇及太后继崩,中宫去世,二皇子不育,朝廷嫌之,因改明年为嘉泰云。”[4]92庆元期间由于光宗及光宗皇后等重要皇室成员的去世加之宁宗不育,于庆元六年改明年年号为“嘉泰”。

1.3因避讳而改元

宋代建立之初,太祖就为年号避讳定下了基本原则,“乾德改元,先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代所未有者。”[2]50太祖定下此则目的在于规避前代帝王使用过的年号,新皇帝即位采用前代未用过的年号以示革新。此后,宋代皇帝年号的确立都遵循了太祖制定的原则。下面举例说明宋代皇帝年号的确立是如何规避前代使用过的年号的,“重和者,谓‘和之又和也。改号未几,会左丞范致虛言犯北朝年号。盖北先有重熙年号,时后主名禧,其国中因避‘重熙,凡称‘重熙则为‘重和,朝廷不乐。是年三月遽改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宣和改,上自以常所处殿名其年,然实欲掩前误也。”[3]13这段史料说明,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名字中的“禧”字与其曾祖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年号“重熙”的“熙”字同音,为避讳以示尊崇,凡称“重熙”则称“重和”,而“重合”恰与徽宗年号“重合”同字,于是徽宗重合二年改为宣和元年以示避讳。

2.宋代皇帝年号的政治内涵

中国古代皇帝年号往往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每个年号反映一定的政治背景,年号的变动往往预示着皇帝统治政策和治国方略的变化,因此研究年号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宋代皇帝的内政外交政策倾向。

“明年亲政,则改元崇宁。崇宁者,崇熙宁也。”[3]12崇宁乃推崇神宗之政之意,具有极大的政治号召力,徽宗改亲政当年的年号为崇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变法派的支持,虽然变法派在哲宗时期遭到政治打击,但在朝廷内仍然保持较大势力。哲宗死后,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变法派内部出现纷争,变法派人物之一曾布支持皇太后立端王赵佶为帝,却遭到变法派人物之一章惇的发对,其改元崇宁欲在获得变法派对其巩固皇位的支持。随着徽宗皇位的巩固便重用蔡京打击变法派,而熙宁变法的措施也废除殆尽。“高宗初即位,改元建炎,以火德中微故也。”[4]92、“壬戌,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2]6宋朝属火德,随着金军南下,北宋随之灭亡,二帝北狩,宋室衰微,高宗即位于南京改元建炎,炎者两火也,建炎年号意在中兴宋室。随着中兴四大名将在军事上的胜利,高宗力主和议偏安一隅,所谓的中兴宋室也只是一时作为,不可能真正的恢复北宋故地。“三十二年,孝宗即位,踰年改隆兴,其说以为务隆绍兴之政,及学士草制,则合建隆、绍兴之义,非初意矣。”[4]92孝宗是太祖的七世孙,也是高宗的养子,隆兴年号各取太祖建隆与高宗绍兴的后一字,以示孝宗即位在血脉上继承的是太祖的血统与在皇位上继承的是高宗的皇统。

3.宋代皇帝年号选字的避讳

3.1年号用字不能带有“水”意

“至若‘元字,谓神宗、哲宗以元符、元丰登遐,且本朝火德,不宜用水。”[3]13“元”属水德,神宗与哲宗去世时的年号分别为元丰、元符,且宋朝属火德,依照五行相克理论,水德克火德,故年号选字不能带有“水”意。

3.2年号用字不能用“治”字

“若‘治字,又谓英庙治平不克久。”[3]13英宗是宋代皇帝中为数不多的使用一个年号的皇帝。治平年号只有四年,而英宗在位不到四年,在宋代十八个皇帝中英宗在位时间排在倒数第五,故说“治平不克久”。

通过对宋代皇帝年号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年号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意为新皇帝即位后往往在人事上进行大撤换以确立新君的皇权,然而年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新皇帝即位以示本朝政治与前朝的不同而改元,新的年号往往代表皇帝新的政治意志和新的朝廷政治走向,可谓是一朝年号一朝政,宋代皇帝年号的政治内涵就体现在此处。而改元的原因和年号选字的避讳折射了宋代皇帝敬天和追求国祚长久的文化心理。总之,借助对宋代皇帝年号的研究,宋代的政治文化特征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加以诠释。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2][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6月新1版。

[3][宋]蔡绦:《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版。

[4][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华书局,2000年7月第1版。

[5][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6][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上海书店,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