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专业线性代数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2014-11-20张振李丹丹赵会仁刘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日语探究性

张振+李丹丹+赵会仁+刘璐

线性代数是食品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结合食品专业及线性代数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探索食品专业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线性代数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线性代数是食品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对于该专业后续课程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特点是定理多,概念多,计算繁杂,内容抽象,对于侧重技术能力培养的食品专业要深入理解与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本身就相当吃力。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抱怨这门课程的乏味和抽象甚至厌学。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食品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提高线性代数教学效果的方法,在食品专业《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与尝试,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线性代数教学目前面临的困难

线性代数内容较抽象,逻辑性也很强,概念、定理很多,计算量很大,使得课堂教学面临一些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相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线性代数以线性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本身系统性很强,具有很广泛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领域,它作为理工科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对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有足够的课时,但我校食品专业设置仅仅36学时,内容有六章,而食品专业对此学科的要求又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赶进度,讲得快,导致学生学习跟不上要求,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2.内容抽象性、逻辑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线性代数包含有大量的定理、概念及计算,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普遍感到很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很难较好地领会这门课程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抱怨这门课程的抽象和乏味,觉得学习线性代数没有实践意义,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学。

3.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目前线性代数多采用“概念”“定理”推导的重理论,轻应用的授课方式,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讲课枯燥和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笔者结合食品专业线性代数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总结出了适合线性代数教学实际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的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分四个步骤:(1)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任务。(2)分析任务。(3)合作学习,完成任务。(4)及时评价,归纳总结。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食品专业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实施模式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巧设情境,创建任务。“任务”贯穿整个课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任务”的设计、编排。任务设计随意性大、质量差是导致很多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例如,有些教师将“任务”等同于“知识点”,“完成任务”也就变成了通常的“做练习”。任务的设计更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及生活,以免学生失去兴趣,学习变相为应付任务。“任务”设计还要注意学生基础差异;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笔者在线性代数的授课中经常采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或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社会热点现象等相结合的引例或问题引出学习任务。要解答引例中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多种方式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任务的分析、完成并不是教师急着进行知识的讲解,要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分解复杂的任务,寻找解决的方式和涉及的知识点。在线性代数的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任务设计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的掌握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由小组同学协作来完成任务。

3.回归引例,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解答引例中提出的问题,既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解答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也可以教师和学生一起配合完成。通过解答引例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要归纳、总结知识点和思路,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有所引申和提高。最后给出学生的拓展任务,让学生课堂或课下解决,起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4.效果评价,总结经验。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笔者在线性代数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为观察法和测验法。观察法就是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思路、行为等对学生作出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觉查找与课本相关的内容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互相交流,讨论问题的交流协作能力等。测验法就是在线性代数课程每一章学习过之后,给学生布置本章需要完成的下一个任务,由每个学生针对任务去查找资料、独立自主地完成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学生完成之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批阅,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与学生一起探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得与失。endprint

四、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灵活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线性代数的教学质量,值得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关于《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大学数学,2011,(03).

[2]张向华.线性代数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06).

[3]吕楠.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灵活运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1):82-84.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教发[2013]114号,编号43;辽宁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YA2013005)。

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吕秀英 尹 波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警察学院)

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导”应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要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也是有其自身优点的,不能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即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要少采用不必要的声音和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 课堂教学 误区

由于大学扩招,当前高职生质量的“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普遍感到这几年的生源一年不如一年,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正逐步进入课堂,许多教师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可喜的教学局面。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认识不足,以至于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相去甚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角色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上,一些教师误以为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大大缩短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有的确定为15分钟有的确定为 10分钟或5分钟,其余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自由支配,有的教师说这是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所以必须大大缩短授课时间。这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试想一个没有教师指导下的训练是有效的训练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导”应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我们目前的学生绝大部分自学能力很差,如果把课堂时间留给他们自己处理,他们容易开小差从而耽误学习。

二、学习方式和方法上

(一)把自主学习误认为自由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只记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顾学生的实际,片面地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学习,进行“放鸭式”教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无所事事。这样看起来好像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把合作学习误认为合伙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交流探讨和研究为基础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协作精神。可是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合伙学习,只是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临时组建学习小组,互相问答和讨论而已。表面上看讨论氛围浓厚,但实际上由于分组的不科学和随意性,容易出现讨论的问题零碎、肤浅,思维价值不高,甚至同学借机玩笑打闹,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思路,分工细致,责任到人。以一个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全过程。使合作学习在一种流畅、严谨的氛围中进行,从而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高潮。

(三)要注重学习步骤

王维有段为世人常引用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一景说的是要有信心,“独上高楼”,非信心不可。第二景说的是要有决心,“终不悔”实在是最大的决心了。第三要有恒心,“众里寻它千百度”,没有恒心,如何达得到!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力相同的人有无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科学的利用时间,有计划的学习是成功的重要原则。要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把握以下几个步骤:(1)抓好课前预习;(2)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3)及时进行课后复习;(4)正确对待作业;(5)做好课外学习和实践;(6)把直接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

三、在教学的方向上

(一)在课堂上无练习与反馈,误认为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其实,课堂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效果如何?必须通过现场检测,在练习中反思,在练习中巩固。适当的课外作业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

(二)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竿子打死

其实,无论教学如何改革,传统的五步曲:预习——听讲——练习——作业——复习必不可少。尤其对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只有大量的练习,才能深入体会和掌握所学知识。“熟能生巧”在解题中是很重要的。

四、在教学手段上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手段。但部分教师不顾学科差异,在教学中盲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片面认为只有用了多媒体才能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和水平。不可否认,多媒体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有时,他们过分夸大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对所教内容不管是否适合多媒体,统统制成课件,打到屏幕上,其实只是起到了电子黑板的作用。另外,多媒体教学要少采用不必要的声音和动画,因为声音、动画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endprint

对数学课来说,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也是有其自身优点的。很多公式 、定理的推导,还是需要老师边讲解边板书,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条例更清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五、在教学评价中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赏识教育,并不是让老师对学生的任何回答,都一律大加赞赏。学生本来答错了,可经过老师的语言包装,统统变成了良言美语,似乎都成了正确答案,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数学教学有其独特的逻辑性、严谨性、科学性。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赏识”的“度”,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还不仅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应对各种问题,尽快走出各种误区,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

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郭 萍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语学院)

随着社会对双语人才需求的增加,学习日语的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二外日语在独立院校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教学工具、教学对象、教学主体的视角,探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三位一体 教学工具 教学对象 教学主体

《二外日语》课程是面向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因为中日经贸关系长期处于重要的地位,社会对英日双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数量也逐年上升。在这种形势下,日语专业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日语学科的建设也日趋完善,二外日语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独立院校当然也不例外。根据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的规定:“二外日语,开设三个学期,每周4课时,按一个学期17周计算,累计200课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达到一定程度的听、说、读、写、译水平。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普通高等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又由于建校时间、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条件等方面的不足,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面临着比普通高校更为突出的问题。本研究试从教学工具、教学对象、教学师资三大主体的视角探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教学工具

包括上课使用的教材、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软件条件。就教材而言,独立院校和普通的高等院校有着同样的困惑,很多学校二外日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大家的日本语》或者《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这些教材内容偏向口语化的特征显著,语音部分没有展开单独的章节,这对于零起点又非本专业的二外日语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笔者建议选配一本和教材相衔接的语音入门书,或者由二外日语教学组根据本学校学生的特点、水平和兴趣,编写一本适合本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入门用书。

在具体教法上,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1)把游戏引入课堂。针对大学生活泼开朗,思维活跃等特点,应提高其积极能动性,加以循循善诱,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习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例如,推荐几部经典的,适合初学者的日剧或动漫给学生,并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剧情或经典台词在课堂上表演。(3)布置口语作业。例如,在学习日语的初级阶段可以利用课堂最后的3~5分钟时间,教授5句使用频率高的寒暄句,让学生背诵。并在每次课前要求学生互相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逐渐过渡到会话的练习。(4)发表、汇报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词汇量和语句的表达都逐渐增加。可以在前一堂课给学生布置发表的题目,比如自我介绍、家人的介绍、一天的生活等。下节课让学生在讲台上汇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5)听说、模仿练习。模仿是培养口语能力的重要方法。要让学生听录音,使之受到正规的日语发音和地道口语的熏陶。还要让学生课下多听日语歌曲,看日文原声电影、电视等。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读或者复述,把固定的套式或惯用说法变成自己可以随口脱出的语言。总之,要重视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日语能力, 提高二外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对象

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不及普通高校,并且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也较普通高校更为明显。如果教学进度适中或偏快,差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如果教学进度偏慢,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优秀学生会感到毫无新意。一方面,生源的良莠不齐,造成了对优秀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吃不饱;一方面,资质差的学生却根本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困境。此外,和其他高校学生一样,除了自身感兴趣或考研留学的需求之外,很多学生选择日语课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大多都是因为学分需要而选择课程。

针对学生对日语的需求参差不齐的情况,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应对。首先,努力提升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总体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的具体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日文歌曲、日本动漫、时事新闻等,增加学生接触日语和日本文化的机会。其次,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二外日语课程,共计三个学期,大三第一学期结束后修满学分。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可以掌握日语的基本知识点,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到了大三,学生对自己将来选择留学、就业、还是考研也有了初步的安排和打算。因此,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增设特色二外日语课程供学生们选择。比如,考研日语,职场日语,商务日语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可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考研究生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学生扩宽就业面,提高学校的考研率和就业率。endprint

三、教学主体

相对于英语专业师资队伍人才众多的局面来说,日语专业的教师人才普遍紧缺,教师师资严重不足,且年轻教师居多,学历、学位结构相对较低。由于教师数量有限,大部分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在日语专业学生教学上,根本无暇顾及二外日语教育。再加上二外日语课并不像日语专业那样能够聘请日籍教师授课,学生缺少直接接触日语文化的机会,导致二外日语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培养创新型英日双语人才,要有一支知识结构完整、知识背景宽泛、责任心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现有的二外日语教学师资平台上,通过留学、进修、与其他高校日语专业教师交流探讨等方式提高自身水平。并且要积极探索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结合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课本、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技术进行第二外语教学,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主体的位置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也调动了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此外,应该适当增加教学投入,给二外日语课增配语音教室,定期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日语角,还可以请日籍教师适当走进二外日语课堂,为学生创造用日语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日本的感知,提高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二外日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依赖于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要求教学工具、教学对象、教学主体三方位的全面提高。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才能真正地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丽颖.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大学二外日语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5).

[2]韩冰,江春华.综合大学二外日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日本问题研究,2012,(4).

[3]张敏伶.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的导向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4).

[4]方雪晴.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本文系2013年度立项课题,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吉林省语文探究性学习调查现状◆张明新陈旭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探究性学习受到教育各界人士的关注。语文探究性学习对传统语文教学有着极大冲击,在语文教学改革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吉林省语文探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指出了语文探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的利弊,并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更好地完善语文探究性学习这一新型的课堂模式。

语文探究性学习吉林省意义现状策略针对语文探究性这一课题,笔者通过在吉林省各地中小学进行调查走访,并结合香港、台湾两大地区探究性发展的状况,在各地探究性学习与语文课程教学结合之中,看到了许多成功优秀的教学示例,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调查现状概述

通过调查发现,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各个学校运用的形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将探究性学习作为每个学期开展一两次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课本以外的书籍资料中,选取一个文学文化专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题,如“张爱玲作品研读”“日本文学中的美学观念”“鲁迅研究”“方言研究”等,可以称为是语文探究性学习下的小课题研究;第二种,提高文科整体素质性质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围绕文科素质学习文化典籍,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文科论文或调查报告;第三种,则是探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相结合,开发教材本身的探究价值,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这些课堂模式都有其特色,也存在问题。

(一)现存语文探究性学习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了较大冲击,新兴的语文学习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了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发现,9成以上的学生对能够充分展示、发挥自我的探究性学习抱有极大热情,在探究性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讲授型模式上,基本全部的学生都选择了探究性学习。显然,单纯教师加黑板粉笔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被学生所喜爱接受,他们需要更有吸引力与挑战性的教学方法引领学习。这种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主体地位、带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

(二)语文探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带来了较大益处,受到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认可和家长及学生的欢迎

1.学生的知识、能力相较于之前有了一定拓展与提高。通过笔者调研,75%的学生认为通过探究性学习,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来源与方法,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自觉主动地通过探究思考、查询资料解决学习生活之中的问题。有超过90%的学生及76%的家长认为,在探究性学习之中,加深了与同学间、父子父女之间的联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甚至99%的老师认可探究性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进行,学生看问题的视角更加开阔,创新性想法经常在课堂上迸发。

2.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得到了良好的培养。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对于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在反复查询资料的过程中,拓展了课堂之外的、甚至语文学科外的知识,比如历史的、哲学的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生们在探究性过程中,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交流之中,逐渐培养出放眼世界的胸怀与气魄。在调研的反馈意见之中,超过8成的学生表示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感受到了自我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且对探究的内容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存在问题简析

(一)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吉林省没有较为普遍性地展开,整个省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

长春市的各中小学校在探究性学习上面开展较好,学生素质好,积极性高,主动性强,教师有全面的指导,探究性目的明确,要求到位,探究水准高。但在吉林省其他的市级、县级学校,探究性学习发展不全面或者没有开展,县级学校的情况较长春市和其他市相比更差,大半数学生表示在班级中未开展过探究性学习。而在长春市开展的很多语文探究性学习也仅局限于上述提及的三种探究模式的前两种,开展次数少,将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加以开展,不具备普遍性,与语文课堂结合不紧密,并未形成一套语文探究性课堂模式。endprint

(二)语文探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出现软硬件设施无法跟上预期的现象

1.在长春市的中小学校中,多媒体设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备齐全,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进行提供了很大的物质支持,通过对家长的调查,家长对于学生探究性学习也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然而在个别年级中,笔者发现教师在语文探究性课堂上依旧会出现不敢放权的现象,不能百分百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对于学生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仍存在着质疑,因而出现形式上的探究性学习,而内核仍是教师一人讲述、进行知识灌输的传统模式。由此可见,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教师的个人素质也要随改革的进行有所提高。

2.在长春市的学校中,教师素质难以跟上语文探究性学习开展的情况时有出现,县级、其他市级的现象更为严重。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县级学校硬件设施无法与长春市学校相比,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较单一,探究能力水平较低,成果展示的形式老旧,效果不佳。较大的升学压力导致教师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开放性的探究性学习。虽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占主导,但教师必须花费全部精力来做好前期的准备、中期的引导以及后期的评价,时间精力的消耗以及观念的陈旧导致探究性学习难以顺利进行。

(三)语文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方面只是简单地将一般探究性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套用,并没有看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拿来主义”现象十分严重

探究性学习最早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开展进行,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在探究性学习上有很长久的发展历史,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上的引入则是近些年的新兴形式,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套搬自然科学课堂模式的方法。这种教学形式是将理科的课堂框架与文科的思想内容相结合,使本该栩栩如生的课堂变得乏味、枯燥。

三、解决语文探究性学习不足的方法初探

语文探究性学习有其优点亦有其不足,我们在看到优点、发现不足的同时还要对它的不足进行改善,使其日益完善。语文探究性学习开展存在着地区差异、软硬件设施的不足、理论的套用等问题。

所以,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教育均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以便跟上改革发展步伐,同时需要更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为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实践做出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郑桂华.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4.

[2]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

《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周 兴 董延茂 袁福根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

高分子成型与加工是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型且工业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根据“材料化学”专业所设置课程的特点,从国家对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要求作为出发点,对《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实践探索。对深化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强化大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高分子成型与加工》核心课程建设水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高分子成型与加工 教学模式 改革

现代生活中,高分子材料已经和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一样,成为科学技术产业、经济建设工程的重要原材料,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国内外众多高等院校均开设了《材料化学》专业,其中很多院校的专业课方向都向“高分子成型与加工”倾斜,尤其是“塑料和橡胶”的成型加工。而《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是高分子理论转变为工业生产的纽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别强、课程内容涉及面非常广、知识点众多、教学难度较大等特点。因此,深化《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的特点以及苏州科技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目的是促进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专业素质。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背景

一般来讲,高分子制品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其使用性能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如高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高分子的聚合方式、成型中所使用的化学助剂、成型温度等都将会对加工性能以及制品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性能测试所使用的方法、条件以及材料实际使用的外界环境等。因此,《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实际的工业生产案例出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典型的产品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工艺、反应过程等,使学生真正摆脱书本中“复杂”的理论,从而使得他们对“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这门课产生足够的兴趣,了解成型加工的基本规律,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设备、工艺条件、加工方法等知识。

根据目前苏州科技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实际,毕业生在企业中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及研发类相关职位,工作岗位对高分子成型工艺条件以及配方设计的要求较高。因此,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为成型加工的基本理论、配方设计以及工艺设计与调整方面。

二、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1.案例式教学

较早的“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教学方式,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按照书本章节内容进行备课,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根据老师讲课的内容把握书本上的重、难点。这种方式只是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授课过程,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得不到提高,缺乏探索性和实用性,而不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案例式教学,即在传授书本理论的基础上,穿插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对理论进行消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兼顾苏州科技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的科研动态、本学科前沿以及生产实践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在书本理论讲授完毕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际工业生产案例。然后,学生根据该案例进行资料调研和文献查询,对该问题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endprint

以注塑成型为例,在讲授完书本的相关理论和教学重点后,结合本学院王彦林教授的最新科研——无卤阻燃材料为例提出相关问题:(1)阻燃机理是什么?(2)以阻燃聚乙烯为例,在注射成型时需要注意的工艺有哪些?(3)阻燃聚乙烯制品注塑成型后出现了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解决该类问题?这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去思考问题,主动回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并与该典型案例进行结合,更能加深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所提出的案例涉及知识面较广,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常出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现场实践教学

本学院材料化学毕业生一般到企业从事与技术开发相关的工作,当工业生产处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后,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传统的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较少使用现场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材料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包括橡胶的塑炼、混炼、硫化、塑料的注射、挤出成型等各种加工与检测方法。该实践教学与高分子成型与加工理论课相呼应,在相关理论章节讲授完毕后再开展相关实验。这种教学改革,可以在现场实验中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既使学生学习到成型加工工艺,又实际动手操作成型设备,还能将案例式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得到补充。例如,在阻燃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实验中,可以将案例式教学中的无卤阻燃材料进行关联。

另外,在本次认识实习环节中,学生们对苏州地区建材市场进行了调查,了解书本上学习到的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的实际形态,能让学生真正从书本转向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3.网络课程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网络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学习机会、教学环境和资源。以“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为例,在本学校“天空教室”平台的支持下,紧紧围绕本课程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网络课程的建设,实现异地课程同步建设、同步交流、同步发展。

不管在哪个学科领域,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使学生在课堂外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高分子成型与加工》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有着显著的优点和独特魅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个人专长得到了极致表达,同时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通过第二课堂教学,老师能够真正的由“台上走到台下”,并对所有大学生给予鼓舞与鼓励,使其能够自由、大胆地参加各项教学、科研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各项课题研究,如大学生“挑战杯”等。

三、结语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本文所采用的三种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中的运用,复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改革理念,也取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强化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促进专业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沈新元.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1-2.

[2]周达飞,唐颂超.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3.

[3]熊煦,周慧,陈晓松.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探索[J].职教通讯,2012,(9):44-47.

[4]董延茂.加强《高分子成型与加工》课程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39-240.

[5]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34):55-59.

在大班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的探索◆梁素华杨俊宝陈保锋章欢蔡晓明宋桂芹母波(川北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川北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率先在大学一年级本科学生的大班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探索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适合大班基础课程教学的PBL教学方法。

PBL大班教学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学中率先开展。1969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先把PBL引入医学教育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PBL在北美获得了很快的发展。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开始引进PBL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逐渐引进PBL教学,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教学。

1999年,我国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上迈出关键的步伐,高等教育开始扩招。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探索在教师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于是,我们率先在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260多人的大班学生的“医学生物学”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探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教学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院2009~201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大学一年级上期的学生,“医学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合班人数在260多人。

1.2教学内容。以遗传病系谱分析为PBL教学内容。分别选择了肾原性尿崩症家系、黑尿病家系、遗传性肾炎家系及先天性聋哑等4种不同遗传方式的疾病家系。

1.3 教学方法。先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10小班,每小班26~27人;每小班再按照学生的优势和特点细分为4个组,每组6~7人。

1.3.1课前准备。在开展PBL教学的前两周,教师给学生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系谱,提出讨论的问题,供学生熟悉病例和查阅资料。召开合班班长和副班长以及各小班班长和学习委员会议,明确本次PBL教学的组织要求。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发动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及图书馆资源广泛查阅资料;各组推选承担讲授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同学,分别由承担讲授的同学撰写讲稿,由电脑操作技术好的同学负责制作多媒体课件。endprint

1.3.2 课堂讨论。PBL课堂教学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由老师精讲典型系谱,让学生明白系谱分析的一般方法、分析步骤以及解题技巧,教学时间为1学时。

第二步:以小班为单位开展讨论。先由各组推选的负责讲授的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系统地分析未知系谱,解答题中提出的问题;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观点可以争论。该部分工作完全由学生干部负责,老师不参与。

之后,每小班再推选1~2名学生作为在大班讨论时的主要发言人。

第三步:由各小班推选的学生代表作为大班讨论的主要发言人,围绕4种遗传病系谱,分析回答问题。然后在260多人的大班范围内开展讨论。这样能增强探究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正确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问题暴露得更加充分。最后由老师补充讨论不够完善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讲授、讨论以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点评总结。

1.4教学评估。课后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表,对PBL教学模式进行评估。评估表包括十个方面(表1)。

2结果

2.1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表共2327份,回收2215份。学生对PBL教学的评价见表1。 2.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表统计显示,89.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认为PBL教学模式在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方面,仅为一般效果的仅占10.7%。在开展的PBL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占86.3%学生均有走上讲台阐明自己观点的强烈欲望。

2.3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医学生物学》课程开设时间在大学一年级上期,即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此阶段学生的医学知识几乎为零,但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讨论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大一学生的知识范畴。同学们不仅圆满地解答了题上要求回答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疾病的发现历史和发病机制,甚至深入到要在大三或大四课程中才会学习的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等知识。所以,PBL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将多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2.4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笔者开展的PBL教学分别以小组、小班及大班为单位进行,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课前准备中,同学们均能按班长的分工,相互合作,积极查阅资料,撰写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强了学生之间交往联系,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

3.1 PBL教学模式实施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五星级医生作为全球性策略,指出未来的医生应是保健的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领导、服务管理者。从我国国情出发,面向21世纪的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备德高、学博、医精、能力强及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全面实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7年的5%左右,迅速上升到10.5%;十一五期间,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扩招,200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到22%;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势必会导致学生质量下降。因此,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因此,如何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将素质教育融于医学基础教育中,探索在教师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是21世纪医学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们开展的PBL教学,就是探索从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互合作能力、班干部的领导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入手的综合性素质教育。

3.2 PBL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只注重记忆,忽视了运用。PBL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辅导者,提出具有综合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我校在大学一年级上期开设的课程除医学生物学外,主要是公共课,如体育、外语、思想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然而在我们开展的PBL教学中,学生在课堂讨论所涉及的内容,远远超过大一教学要求的知识范围。不少同学在讨论中不只是解答了题上要求回答的问题,而且还把所涉及疾病的最早发现时间、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等系列综合性知识点阐述得清清楚楚。而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要在大三或大四才开设的课程。所以,我们通过开展PBL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遗传病系谱分析的基本方法、解题步骤及解题技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超前学习,加强了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理解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我开展的PBL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少同学的演讲十分精彩,课堂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学生均有走上讲台阐明自己观点的强烈欲望。所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3.3 PBL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随着中国开展“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政策的实施,使大多数中国学生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简单。因此,多数学生不善与人交流,团结协作能力欠缺。笔者开展的PBL教学分别以小组、小班及大班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课前准备,而且要按班长的分工互相合作完成资料查阅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学生提供了彼此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endprint

3.4 PBL教学有利于教与学的互动。PBL教学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综合思考,在课堂讨论中围绕主题大胆进行创新思维讨论,有效地培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针对问题进行再学习,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更便于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革新教学内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同学们普遍认为,PBL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既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互动。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对课程更感兴趣,更易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更易于理解,课堂提供的信息量更大,对于知识的印象更深,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 PBL教学有利于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医学院校对学生的课程培养计划往往是从基础到临床,分学科进行教学,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在大一和大二两年时间,有医学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等;临床课要在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开设。医学生物学既是基础医学课程,同时又是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后续临床课程的基础,在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前开设。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受学校安排的教学计划的限制,由于学生缺乏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知识,无法大量联系其他相关知识,致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通过遗传病家系分析的PBL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将所学医学生物学中“遗传与变异”一章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又将其他的相关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把相关多学科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PBL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既可在20多人的小班教学中开展,是在设计、组织安排得当的情况下,也可在近300人的大班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不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多学科信息知识的整合,在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东,张荧荧,杨玉萍等.PBL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6):140-142.

[2]杨耀防.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及其发展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1993,11(1):41.

[3]刘虹,米大丽,罗春芳等.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改革——PBL法在口内实验教学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9):76-78.

[4]马志华,张茹英,万宝珍.PBL教学法在护理个案分析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15-617.

[5]陈幼华,黄淑华.PBL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1-502

[6]胡凯.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1):16-18

[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发展系列报告:中国教育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N].中国教育报,2009-11-27(4).

[8]教育部.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0-5-29.

[9]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7-6-8(2).

[10]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11-7-6(2).

埃博霉素产生菌的纯化及其意义

◆任闪闪 刘延霆 杨联合 赵博宇 牛春玲

(河南中医学院)

随着比紫杉醇临床效果更佳的埃博霉素被发现,埃博霉素的产生菌——纤维堆囊菌日益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其纯化方法进行探索,简化纯化步骤,缩短纯化周期,为埃博霉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埃博霉素 纤维堆囊菌 分离纯化

目前最为知名的抗肿瘤药物非紫杉醇莫属。但由于紫杉醇提取于红豆杉,而红豆杉又数量有限,后续资源不足,因此寻找与紫杉醇的代替者就显得尤为重要。埃博霉素(Epothilones)与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相同,埃博霉素A、B和D对癌细胞的生物活性与紫杉醇相当,甚至更强,尤其是埃博霉素B,其活性比紫杉醇强10-100倍.但其水溶性更高,分子量更小,结构更简单,对紫杉醇抗性的肿瘤细胞也有抗性。埃博霉素来源于粘细菌的纤维堆囊菌属。但由于粘细菌不能以单细胞的形态进行生长且生长缓慢,因此分离纯化困难,纯化周期长,因此进一步探索粘细菌尤其是纤维堆囊菌的快速分离纯化显得尤为重要。

1材料与方法

1.1土样

采集河南中医学院的土样及腐殖质。

1.2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常规试剂自上海生工;提取DNA相关试剂,PCR相关试剂均购自于北京天根生物公司。主要仪器设备:体式显微镜stekeo discovery V8;倒置显微镜DP73 TH4-200等。

1.3分离、纯化所需的培养基

CNST培养基:KNO3 0.5 g/L,Na2HPO4 0.25 g/L,MgSO4·7H2O 1 g/L,FeCl3 0.01 g/L,微量元素液1mL,pH 7.2。

1.4方法

1.4.1土样采集的标准及初步处理

将采集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富含其它微生物)的土壤样品,自然风干后研成粉末状,平铺在灭过菌的平皿中,用配成适当浓度的制霉菌素液(1片/50mL无菌水)过夜处理,干燥后二次处理,将二次处理后干燥的土样装入灭过菌的离心管中待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日语探究性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