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哲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中的“忠实”

2014-11-20杨姣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忠实

杨姣

【摘要】在西方翻译史中,三大模式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者都强调“忠实”,只是“忠实”的内容、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哲罗姆模式强调忠实于源文本;贺拉斯模式强调忠实于“顾客”;施莱尔马赫模式则强调忠实于源文本的“异域风味”。通过对这三种模式中“忠实”的对比研究,旨在阐述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翻译目的、文本类型等因素来选用适宜的翻译策略,以获得最佳翻译。

【关键词】哲罗姆模式 贺拉斯模式 施莱尔马赫模式 忠实

一、引言

在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三大翻译模式对翻译策略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哲罗姆模式强调字对字的忠实翻译,这是一种语言层面的翻译,由其特殊的历史宗教文化决定;贺拉斯模式强调忠实于“顾客”,通过协商来的都最好的翻译达到交流目的,使双方顾客都满意;施莱尔马赫模式则主张保留源文化的异域风情,翻译时要忠实于源文化的“异味”。这三种翻译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忠实,只是忠实对象有差异,哲罗姆模式强调忠实于文本,贺拉斯模式强调忠实于“顾客”,施莱尔模式强调忠实于“异域风味”。本文将对这三个模式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阐述它们的异同点,并结合翻译目的来论述它们在翻译策略选择中的影响。

二、哲罗姆模式(The Jerome Model)

圣·哲罗姆(公元331-420)翻译模式以忠实于源文本为中心,核心概念是对等。鉴于哲罗姆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宗教状况决定了《圣经》的绝对主宰地位,因此哲罗姆模式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一部中心的、神圣的”《圣经》上。在翻译《圣经》这种宗教性的神圣的文本时,要做到绝对忠实,甚至是字对字、词对词、隔行对照翻译,其内容、词序均不可更改,也不必考虑语言文化差异,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忠诚。哲罗姆力主“译者都应该作目的语文本的主宰”,不应慑于“文风上的破格”(stylistic licenses)。(杨自俭、刘学云,2003:417)哲罗姆认为追求这种语言层面上的忠实需要的是一部好的词典,有了一部好的词典,就可以做出好的翻译。译者为了追求忠实甚至会减弱对语法、句法的关注,由于不同语言的结构、用法均有不同,多义词、无对应词等问题也会使得翻译难以达到平衡,就会导致某些译文的不通而显现出这种翻译模式的局限性。

三、贺拉斯模式(The Horace Model)

贺拉斯(公元前65-8)模式在时间上要早于哲罗姆模式,但很长时间以来都被哲罗姆模式的光辉所掩盖。贺拉斯模式也追求忠实,但并非简单的对文本完全忠实,而是对“顾客”忠实,主张译文要被双方认可,他的观点集中体现在“fidus interpres”(忠实的翻译)上。忠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多考虑语境、目的,具有灵活性。他提出译者必须是值得信任的、能准时完成任务的并且可以令双方都满意的译者。因此,译者就需要在两方委托人或者两种语言中“协商”,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当然在协商的过程中必然要有所牺牲,这久需要译者权衡利弊,给出平衡的翻译。

四、施莱尔马赫模式(The Schleiermacher Model)

施莱尔马赫(1768-1834)模式不赞同标准化、机械化的对等翻译,强调“异化”翻译的重要性,认为不同语言译成德语应该是不一样的,应该保留原来的声音、韵味,如果所有的译文都一样的话,那么原文的特征和独到之处就会被忽略。该模式主张异化翻译, “外国化”(foreignizing)就是强调源文本的异域特征,使读者能欣赏到源文本中的“文化身份”。

五、三大模式与翻译策略

三大翻译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都各自逐渐完善,提出了独有的对翻译策略的要求。哲罗姆认为正确的翻译要靠丰富的知识,靠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而不是靠“上帝的感召”。翻译方法的选择则取决于翻译文本的类型,如果翻译的是《圣经》这种崇高的宗教文本,翻译中不宜采用意译的方法,而主要应该采用直译的方法;如果翻译的对象是文学文本,如戏剧、诗歌,那就可以更多地采用意译的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谢天振,2009:181-182)

施莱尔马赫模式主张翻译时词语的意义必须以语境作为参照,将文章作为一个整体,结合作者所处的条件进行翻译,反对断章取义。他的著作《论翻译的方法》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翻译理论文献,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两种翻译途径:一是尽量不打扰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二是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他认为,如果要得到完美的翻译,译者应该努力将自己从作品中获得的同样的意向、印象原原本本、不偏不倚地传递给读者,因此他应该千方百计地将读者引向他自己的观点。(谢天振,2009:27-28)

总之,这三种翻译模式不是相互排斥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分析文本的具体类型,了解文本所要达到的功能和翻译的目的,针对具体的翻译目的、翻译文本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取长补短,在三种模式中选取最合适的翻译策略,或者将三种模式相结合,寻求平衡的翻译,令三种模式相互补充而获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Susan Bassnett & Andre Lefevere﹒Construction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申雨平.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忠实
术语翻译应以规范和忠实为原则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信息保真
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
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